「我們的紅藜要產出了耶怎麼辦?!」在世展會工作的我隨時聽到經發處開口閉口,念茲在茲的都是我們輔導的這些產品銷路要如何搭配,才能讓展望會的弱勢媽媽能有更多的收入,能讓我們的資助童能有更好的生活福祉。而這天透過名揚的引介初來到零食盒的臨時組合辦公室,一提到全國各地眾多的產品,食養文化底蘊濃厚又充滿理想報負的夥伴們立馬拍板定案。倩宇老師說,「來,來,通通來!臺灣的好農產就是透過食養文化的加持,才能蛻變出引人垂涎的佳餚,精粹出這些優質農產品的精華與價值!接下來的中秋檔期是很好的時機點,先來好好玩這一檔期吧!」就這樣我們的零食盒就此萌芽,破土而出!
就讀生傳系大一時的晏瑄與名揚。
我是晏瑄,101年畢業於臺大生傳系。雖然來自於信義區的天龍國,也是系上從農業推廣蛻變成為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的首屆學生,但臺大農推深深的農業底蘊深植我心,形塑我的農業魂,立志協助弱勢與食農推廣。畢業後投入臺灣世界展望會經濟發展處(簡稱展望會經發處),部門宗旨就是希望為這些弱勢家庭打造一個經濟服務系統,各地建構不同產業的專案(雜糧,蔬果,雞隻產銷團,甚至縫紉,藺草編織,烘焙坊),希冀透過我們的事工服務,建立友善的商業模式。
然而,發現通路總是我們最關鍵急迫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一直掛在嘴邊,只要找到舞台,這個「農推魂」立馬滔滔不絕。和朱倩宇與郭名揚一拍即合,決定自創出一檔結合食養文化的中秋關懷行動,結合臺大社會責任之力,突破重圍,一同為這些缺乏關懷的家庭與被埋沒的優質農產開闢血路,身負重責的零食盒,就在眾多愛心的加持下因應而生,也為我們的事工開啟更多的可能與未來,相信對的事情與珍貴的起心動念就是要繼續下去,所以邀請大家一起吃出臺灣最美麗的風景。
山不枯採茶體驗活動。(拍攝/梁晏瑄)
梁晏瑄小檔案
臺大生傳系97級校友/世界展望會專員/零食盒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