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鮮人報到,進了最好的大學即是夢想實現,所以李校長勉新生,要有新夢想,主動學習,充實品格知能,參與社會服務,培養創新能力,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世界。
被視為「雲海戰爭」的雲端運算就是其一。雲端運算將計算及儲存放在遠端,透過網路提供商業服務,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平台即服務、軟體即服務共三層。有鑑於Facebook等雲端遊戲將成為網路明日之星,臺大電機系郭斯彥教授主持臺大雲端平台團隊,針對提供雲端遊戲所需之動態計算、儲存資源、系統最佳化配置等進行研究。而為了讓臺大學生及早因應雲端運算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本校與趨勢科技合作開設「雲端計算趨勢學程」,招收電資學院及非電資學院學生;關於課程規劃及其始末,請看呂育道教授及劉邦鋒教授合撰一文。
1960年代的臺大沒有如此前瞻學程規劃,從物理系畢業的陳力俊院士,到美國深造時幸運轉進材料科學,一路從金屬、半導體進入奈米,總能領先群倫,「那在後的,將要在前」。今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要繼續引領清大各領域平衡發展,整體提升,為清大邁向一流墊高地基。
吳誠文所長在<出國>一文指出,由於社會與產業發展趨勢,使得各國高等教育無可迴避全球性的競爭,然不論方向如何調整,和旅行終有終一樣,其最高理想在貢獻給這塊土地與生活其上的人們。無獨有偶,謝世忠教授的<「孤島」教授國際線「孤鳥」行>,點出臺灣在國際社會的孤立,讓穿梭於各學術場合的學者,形單影隻,也就是因為知道“出國”的目的為何,這份與土地與人的愛連結,使人不怕孤單。
謝豐舟教授說,高等教育講求的不是職業訓練,而是「知識份子追求知識與智慧的途徑」,而且要不忘擔負起責任。石家興教授對沼氣能源的研究和角蛋白酶的發現,就是本著責任意識,督促他從能源生產成功找到農業新出口。
陳力俊校長說自己是書呆子,應是臺大少數?1986年以第一名從外文系畢業的梁旅珠,自陳在禁書和淨化歌曲的年代,從西洋文學發現通向自由與狂野的一扇窗,熬夜排戲、考前K書都讓她樂在其中。
1960年代的森林系,據說也專收榜首,應紹舜1961年進入就讀,專研植物分類學,經常身在雲深不知處,就這樣玩出名堂,畢生發表2個新屬和近百種新種與亞種。
1967年吊車尾擠進臺大農推系的郭正光,在田徑場上活躍、對政治議題更是熱衷,結果在「黑名單」榜上有名而被拒於國門外,從此留在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鑽研太空食品。有郭大廚之稱的他,還開發好幾道中華美食。他們愛玩,也懂得玩,才能玩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本期柔縉以<資生堂>結束一年來的專欄,藉著探索臺灣百年老牌子,讓我們得以管窺臺灣早期商業發展,感謝她!日本資生堂以藥房起家,1896年落腳臺北,臺灣本土的資生堂則是1933年在臺南開張,家喻戶曉的張國周強胃散就是國產品。
小椰林道,誕生於一個致力於拋棄日治建築身影的時代,蔡淑婷喻之為表現現代簡約風格的舞台。
臺大80週年校慶演講DVD《從校史出發》出版,探討臺大精神與建制。
又到11月,臺大82歲了,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