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噗浪上傳來施蘭芳老師(Francoise Zylberberg)病逝的消息。她在臺大教授法文近30年,感傷之餘,更多驚訝,因為去年我才在臺北賓館的新春文薈碰到她;雖然20幾年未見,當時施老師看起來還是活力十足,一談到她一手創立的信鴿法文書店,仍手舞足蹈,神采奕奕。
八0年代的臺大學生們對施蘭芳老師和畢安生老師,這一對來自法國的「異人」一定印象深刻,因為在那個時代,街道上鮮少看到老外,兩位金髮碧眼的老師走在校區,形成一種引人注目的異國風情,不像現在的校園內,時時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皮膚髮色大不同的「歪果忍」擦身而過。雖然畢安生老師蓄著平頭不奇怪,但施老師是女生,剪成幾乎像平頭的短髮,在當時放眼望去一片的黛安娜頭、校園公主頭或浪漫長捲髮中,實在很勁爆!尤其他倆常常穿著黑色的長外衣和黑皮褲,頗有近幾年MATRIX電影人物的味道,還真像「來自未來」的人。
看到這個消息的同時,我正在噗浪上,和遠在西班牙的堂妹討論著西班牙三星餐廳SANT PAU的菜單;而發這個噗的學姐韓良憶,人在荷蘭,回應則來自地球表面不同的角落。現在的世界,真的是天涯若比鄰;但20幾年前我念大學的時候,解嚴前的我們,腦海中的世界地圖依舊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畫法不同。我頭腦簡單,每天除了上課,比較大的煩惱頂多是考試將近卻「沒空」讀書,或是被邀去代聯會辦的舞會開舞時要穿什麼衣服,不像班上幾位比較有抱負的有為女青年,比方說李永萍和王雅倫,早早就把注意力投向了社會與政治。
在「禁書」和「淨化歌曲」的年代,外文系的四年為我開啟了第一扇窗,讓我透過西洋文學的閱讀,初步認識了真實世界的自由與狂野。現在的臺灣社會,真的很開放而包容,街上打扮不分性別的男男或女女在大庭廣眾下擁抱或接吻,路人早已見慣不怪;但當年我剛開始接觸到像Oedipus complex、incest、patricide這些字彙時,在我觀念上的震撼與衝擊真的很大,當時同性戀的概念在社會上還是一種不可說的禁忌,連不婚的想法也不被接受。
臺大的老師們,20年前就已經非常開放而包容。那時候的私立大學都要靠校務人員點名控制出席人數,卻鮮少聽說臺大哪位老師給分數高低跟出席率有關。我大學時有個綽號叫「下午班」,因為我常熬夜做課外雜事早上起不來,8到10點課很少去上,10到12點的課也多半翹課或遲到,像我這樣的人能以外文系第一名畢業,老實說我自己也覺得很沒天理。大一英文課在舊普通教室上,當時教我們雙號組的是賴聲羽老師(導演賴聲川的哥哥),他斯文蒼白,頗有文人書生的味道。我每次睡眼惺忪的從新生南路側門進校園,匆匆趕往教室(下一堂課)時,常會在網球場邊的路上和下課後漫步走出的賴老師迎面相遇。他知道我是他班上的學生,卻總還是面帶微笑的跟我打招呼,期末成績也不見任何挾怨教訓的跡象。有趣的是我反而對較常出席的下一堂上的是什麼、由哪位老師授課毫無印象,但和賴老師路上相遇的情景,在腦際卻是如此的鮮活。
大四時修孫靖民老師的莎士比亞,她是一位極度「活潑」的長者。當時的教室在文學院一樓右手邊底間,教室入口和黑板在同一側,所以遲到者通常會被迫在眾目睽睽之下坐第一排,不像多數教室可以從後門溜進去。我每次遲到頭低低衝進教室時,孫老師總是和藹可親的說:”Rachel is a good student. Even though she is late, she still comes to class.”害我真想挖個洞鑽下去!
大學期間,是我一生中讀書最快樂的4年。雖然我平時不用功,但考前的臨時抱佛腳都超愉快。我們讀的「課本」都是世界級的文學名著,而能成為名著,終究有它的道理。熬夜K書時總是會對故事情節或文字譬喻著迷,每每後悔為什麼不早點開始念書。不過我雖然沒好好讀書,卻也好像沒玩到,除了幫學校舞會開過一次舞,和系上同學參加過一次跟化工系辦的露營活動,我沒有參加過其他舞會或聯誼。
那四年,我幾乎都在演英文話劇,天天忙於背劇本和排練,在保守的社會風氣中,藉由別人的角色來體會並表現人生的抑鬱與狂放。大二時的外文系戲劇比賽,和同學徐劍群演出郭強生導演的《慾望街車》,我在戲中抽菸又被徐建群暴力相向,演出頗受注目,雙雙得到最佳男女主角獎。但那一年的比賽卻在系上掀起軒然大波,因為最佳戲劇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竟然頒給了大一的胡鬧搞笑劇,讓大二大三的學長姐們忿忿不平,最後只好公布4位評審老師打的分數。原來,是張漢良老師眼光獨具,十分欣賞大一「清新脫俗」、具有創意的搞笑演出,給了落差很大的超高分,他個人評分就力抗另三位評審,以至於結果跌破大家眼鏡。
張漢良老師相當有個性。大一「西洋文學概論」課程期末,他把最高分給了在該課程考試上表現並非最好的郭強生,也引起一片譁然。他在課堂上說得很明白:原因是他要鼓勵外文系稀少的男生。只能說張老師還真的有慧眼(或是他的鼓勵起了作用?),後來我們這一屆同學中,好像只有郭強生真正走上了純文學研究和創作之路。
我大學畢業時申請美國研究所,找了幾位我在他們任教課程得到全班最高分的老師幫我寫介紹信。多數老師都欣然答應,卻只有教戲劇的胡耀恆老師拒絕幫我寫。胡老師在我大二得最佳女主角的那次比賽中也是評審之一,給了我最高分,表示他對我的能力應該是肯定的。還記得在他的研究室內,我聽到這個回應時,不敢置信。他為什麼要拒絕幫托福考650分、班上最高分的學生寫推薦函?
胡耀恆老師在明亮的窗前踱步,身影陰暗,情境宛如電影情節。他緩緩轉頭,充滿著戲劇張力,用很篤定的眼神看著我說:「我不幫你寫,因為以你的外型,你可能會去拍電影,絕對不會好好讀完。」
我完全摸不著頭緒,回老師說:「不會,哪有可能!」
他說:「那你一定很快就會嫁人。」
文藝女青年對前途滿腔熱血,聽到觀念如此保守的「預言」,不得不滿腹委屈的走出老師辦公室,心想胡老師又不是鐵板神算,憑什麼如此論斷?
結果呢,我延後一年赴美,真的進入「演藝圈」做了一年世界旅遊節目的主持人,之後讀了碩士回來就結婚,在家相夫教子10年。回頭看來,只能承認,也打從心裡佩服……漢良居士和耀恆大師,真的都很厲害!(2010/09/05)
梁旅珠小檔案
臺灣屏東人,生在一個旅行社社長的家庭。北一女中、臺大外文系畢業(1986)後,主持臺灣第一個自製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獲得新聞局金鐘獎。留學美國賓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目前擔任呈熙文教基金會及明曜親子館執行長,致力於推動親子教育。
工作之外,熱愛提筆,把豐富的遊旅經驗轉成美好的著作。2006年出版《日本夢幻名宿》(時周文化),介紹華貴不著痕跡的頂級湯宿旅館。2008年出版《浮世の繪》(時報出版),以清淡自然的文字和插圖,描繪日本最動人的工作態度與生活哲學。
圖說:
圖1:臺大為她開啟自由與狂野的一扇窗。大學時攝於文學院。
圖2:與外文系同學露營。
圖3:演出《雙姝怨》劇照。
圖4:大二時參加外文系戲劇比賽,以《慾望街車》得到最佳女主角。
圖5:外文系發行之班刊,報導《慾望街車》得獎消息。
圖6:畢業的日子。
圖7:畢典攝於文學院外。
圖8: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