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身體器官都會老化,耳朵與聽力也不例外。根據國內外的資料顯示,聽力障礙名列慢性老人殘障第三名,僅次於高血壓和關節炎。如果加上耳鳴,70 75歲以上的銀髮族中40%有聽覺方面的問題。聽力障礙會造成中老年人與他人溝通困難,影響生活品質與家人的互動,嚴重的會影響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造成與社會隔絕或憂鬱,值得大家重視。

耳朵的構造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及內耳,聲波由外耳傳至內耳。內耳耳蝸有聽覺受器(毛細胞)與聽神經連結,可將聲音訊號轉變為電訊號,傳至大腦聽覺皮層而產生聽覺。外耳、中耳、內耳及大腦聽覺皮質都會有老化的現象。外耳及中耳的老化對聽力的影響十分有限,影響最大的是內耳及大腦中樞聽覺皮層的退化。

老化聽障的臨床表徵

老化造成聽障的發生率,65歲以上約為25%75歲以上為40%85歲以上則約50 %。臨床特徵屬於感音型聽障,即內耳毛細胞退化,而且從高頻率聽力開始損失,但在確定診斷前必須先排除噪音型聽障、藥物耳毒性、美尼爾氏症、突發性耳聾等疾病。臨床上老年聽障的評估以純音聽力檢查及語音聽力檢查為主,通常男性較女性嚴重。高頻之聽障易造成子音的分辨能力降低而影響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隨著年齡愈大,大腦聽覺中樞亦跟著退化。不過,中樞聽覺系統老化的臨床症狀與內耳退化不盡相同,通常是聽得到聲音卻無法理解,特別是當語言不清晰時,如有背景噪音、外國腔、講得太快、接電話等,在辨別時就顯得特別吃力。

老年聽障的可能原因

老年聽障的原因為何?目前認為有多重因子作用,如組織老化、遺傳、噪音、壓力、營養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應是遺傳與日積月累的噪音傷害。根據國內外研究,老年聽障約有50%來自遺傳變異,如果母親有老年性聽障,則子女有聽損的機會比無家族史的高出3倍,若是父親則高約2倍。

環境因子方面,日積月累的噪音暴露是最主要原因,最著名例子是對非洲Mabaan部落的研究,由於族人與世隔絕、未受噪音污染,65歲以上的人聽力仍相當好。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衰竭、高血脂及肥胖等,都被發現與老年聽障有關,而抽菸及飲食習慣也都有相關。

此外,近年抗老化研究都將矛頭指向同一罪魁禍首-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傷害,聽覺老化也不例外。有一個著名的動物實驗:將老鼠飼養到3歲(相當於人類780歲)後分為4組,第一組正常飲食,第二組施以30%的飲食限制(diet restriction),第三組與第四組則給予不同的抗氧化劑;結果第一組聽力最差,第二組最好,第三、四組則在中間。

聽障的預防與保健

老年聽障能否自年輕時就開始預防呢?這當然要從原因著手。對於遺傳和組織自然老化,目前並沒有很好的對策,有老年聽障家族史的人,則建議定期作檢查。

至於噪音,則是可以避免的,如盡量不要到搖滾演唱會、鹽水蜂炮等太吵雜的地方,如果非去不可,則要有萬全的保護措施。時下年輕人愛聽iPodMP3,而且音量都開得很大,時間過長又距耳朵近,很容易損害聽力,進入老年後很可能出現聽障。所以建議遵守「六十定律」,即音量不超過60%、時間不超過60分鐘。

再來是對全身性疾病的控制,戒菸、減重都可以減緩聽力惡化。飲食方面,多食用抗氧化劑(如維生素、花青素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品),以及保持飲食7分飽的原則,或許能減緩老年聽障的問題。最近的研究顯示,葉酸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魚類的補充及食用,也有助聽力保健。

聽障的治療與復健

目前老人聽障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針對聽力不佳的長者,一般的溝通技巧如下:

1)儘量在安靜狀況下,一對一,面對面與老人家講話;

2)講話時不要吃東西、戴口罩等,讓老人家看到嘴型;

3)講話速度放慢。

如果老人家有接聽電話的困擾,可以改用聽障者專用之擴音電話,如果是電視聲音太大,可以使用一種紅外線系統調整音量就不致影響他人。

如果最大的問題在與人溝通,就要選配助聽器,配戴後的語音復健對患者也有助益。至於其他輔助性的聽覺器材如調頻系統、人工電子耳等,對部分聽障患者也會有幫助。

一般助聽器分耳內式、耳掛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及開放式等,需視使用者的聽力及手指精巧度來選擇。一旦配戴助聽器,需注意以下幾點:

1)適當及符合現實的期待:助聽器只是輔助聽覺,不是新的耳朵,因此不能期待配戴後便恢復原先的聽力。

2)配戴助聽器需至少3~6個月的適應期,因此不要沒多久就覺得無效而放棄。很多老人家剛戴上助聽器時覺得吵,他們可能忘了在正常聽力時會聽到各種噪音,稍有耐心使用一陣子後就會習慣。

3)儘量在安靜狀況下使用,因為有環境或背景噪音時,助聽器效果較差。

4)與其他的輔助性聽覺器材,如調頻系統,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最後,附帶一提耳鳴,慢性耳鳴是很令人困擾的問題,在老年性聽障患者中也常見,目前醫學還無法以藥物或手術排除,只能消極地不予理會,並盡量避免處在太安靜的環境,或者藉其他聲音來掩蓋、以分散注意力。如果耳鳴影響到情緒或干擾生活,那就要趕快就醫了。

保養聽力要趁早

總之,老年性聽障雖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影響生活品質甚鉅,應及早保養。一旦聽力有減退現象,則應儘快尋求醫療協助,找出病因並接受治療,才能享受大自然所賜予的美妙天籟。(本專欄策畫/臺大醫院骨科部江清泉主任)

 

劉殿楨小檔案

1961年出生於臺大醫院,1986年畢業於臺大醫學系。1988-1992年於臺大醫院耳鼻喉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1992年考取公費留考後赴美國西北大學進修,1996年獲聽力學博士學位後返國服務。曾任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兼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現任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及臨床教授,專長耳科學及聽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