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日子沒去回想大學時候那段歲月。去年20099月接到臺大田徑隊校友會通知要召開60週年隊慶,希望海外校能共襄盛舉;那封邀請信使我頓時墜入40年前的往事追憶,經過短暫考慮,我欣然決定返臺參加。那天在會場遇到了數十年沒見的老隊友,也遇到了《臺大校友雙月刊》林主編,她當面向我邀稿,我不好意思拒絕而點頭答應回美後心想日子久了她會忘了我的承諾臺大傑出校友在美國成千上萬應該輪不到我寫才對沒想到她緊迫E-mail再邀稿說海外校友稿件很少在盛情難卻下我終於決定下筆。並不是我有什麼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事跡只想藉此拋磚引玉希望日後有更多的海外傑出校友投稿校友雙月

當年進臺大幾乎是每個學子的首選而我上有兩個哥哥已進臺大底下一個妹妹又是北一女的高材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考進臺大對我而言卻是個驚喜的意外因為憑我高中的成績及最後一次模擬考的分數大概是屏東農專現名屏東科技大學)的程度,畢竟我高三那年在田徑場上奔馳,同時忙著參加許多舞會泡妞”;這個驚喜的意外卻也定了我往後數十年的生涯

老實說我是比錄取臺大最低分多一分考進農業推廣學系,若是少兩分我今天應該是中國醫藥學院的校友。進入農推系後一開始也很想好好念書,開學前我買了普化和植物學的原文書在家先啃,看到不認識的英文字就猛查字典兩、禮拜下來勉強看完第一章Introduction沒想到授只花5分鐘就把第一章帶過我的努力完全泡湯。不久重考或轉系的念頭開始在腦海中盤旋因為農推系畢業後似乎只有進農會當推廣員正是那時家母從事的工作。想當年高三時班上同學都以「郭夫」「陳夫」「王夫」等互稱大家都想念醫科,只不過當時考進臺大的悅和驕傲感沖淡了我想重考當醫師的心願大一多彩多姿的生活也把我的學業成績搞到無法轉到農化系,直到最後一個月我才下定一面準備重考一面申請轉農藝系;結果我被農藝接受但是沒考上任何一家醫學院。

念醫科不但是我的真愛也是家父的希望。到了大二不敢有念醫科的妄想,直到有一天他告訴我要送我到日本學醫並要我好好學日語。那時候確實有一些人走這條路成為醫生但是代價很高要花台幣100那時的100萬可北市買間不錯的房子。有了這個到日本學醫的選擇加上一些教授一本講義年不變、照本宣讀我對農藝的課程就變得很不認真記得「農業氣象」這門共同必修科最扯老師缺課加上我課打瞌睡一學期下來好像什麼都沒學到到現在我只記得老師濃重的外省口音說「你早上起床看到外面霧茫茫那今天就不會下雨」;難怪那時候的電視氣象預報每天都是「晴時多雲偶陣」。

我們那的農藝系本地女多於男生,男生只有5由於一些農場實習課要下田或拿鋤頭我們男生都是用下田做苦工來跟女同學交換上課筆記真佩服她們上課那麼真又寫得快而工整若沒有她們的筆記我鐵定會被當掉幾科。那4位男同學日後都很有成就例如劉榮木成為伊利諾大學的名教授蔡憲宗成為灣杜邦的總裁楊之遠成為環保署副處長及文化大學教授,至於女同學則因大多失聯而不知近況僑生就更疏遠了。

由於沒認真念書我有很多時間參加社團活動、田徑隊以及交女朋友,但也因為這些課外活動我跟同班同學的互動就少了很多同學間的情感也沒有好好這是我多年來的憾事。這些年來臺幾次與同學相聚我幾乎無法憶起多少往日的趣事倒是因為花在田徑場上的時間很多又當過隊長所以與那些隊友的感情較密切記得的往事也較多。除了田徑我還活躍於臺大代聯會以及《臺大青年》雜誌的發行在那裏我認識了現任總統馬英九及前開發金控的董事長胡定吾先生;有趣的是昔日在社團裏的同事在出國後竟變成敵人”,因為我參獨組織變成叛亂份子”,而他們參加了反共愛國聯盟變成愛國人士;這發展真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在臺大代聯會以及臺大青年雜誌的經驗不但培養我日後在美各社團的服務熱忱和領導能力也訓練了我寫作的能力和技巧令我受用不淺。在美期間我擔任過各種臺灣人社團的會長也曾在《灣公論報》寫專欄

我真正開始認真念農藝的課時已是大三並不是我有了什大覺大悟而是家中發生重大變故家父信一個結拜的弟弟把所有存款包括家母的退職金全借給他他作保向銀行及親友借貸沒想他事業失敗家父不但因此損失了一輩子的積蓄還欠銀行及親友一堆帳使我們的房子遭銀行查封也因此我的留日學醫夢正式宣告粉碎必須真面對現實及未來。

開始真正變成農藝的一員,與同學們及師長有較多的往來對那些專業課程也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像遺傳學、育種學、作物生理、生物化學等等成績單上也不再只有育課拿90分了。大四那年系裏來了兩位留美博士教授也許是我們崇洋關係令我們大開眼界從大一到大三我從來沒上過圖書館借書或查資料寫報告到圖書館只是念書、順便看看漂亮的女孩子而已,但是這兩位留美教授讓我們學會看英文期刊、找資料寫報告到大四下學期我有幸被其中一位教授聘為研究助理研究如何增加蕃薯的產量可惜不到半年我就畢業當兵去了;但是這一年的學習經驗使我決心當完兵後要出國留學退伍後回系上當畢中本教授的研究助理,研究如何以組織培養來加速育種,不過還沒成功就出國了。

由於家境因父親被人倒債而變得困難我知道出國後要靠自打工維生,聽說在美國中餐館當廚子比當Waiter收入高,於是透過關係在出國前34個月,每天下班後從臺大騎腳踏車中山北路的紅石餐廳學廚藝,沒想到就這麼幾個月晚上學來的烹飪技巧,不但讓我賺了留美頭兩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也讓我得了「郭大廚」的虛名。在德州農工大學念書時,帶著幾位同學參加國際學生烹飪比賽,為臺灣同學會得冠軍;休士頓太空中心工作餘暇曾在社區中心開中菜烹飪班教過數百位洋人學做中菜;也曾幫兩家食品公司發展多中國食品更為太空人的食品增加了幾道中菜;人說我可能是唯一擁有食品營養學博士學位的廚師。

我來美本來是想攻讀遺傳學的聽學長說那科系的獎學金很少幾經考慮後我決定轉到食品科技系並專攻農作物食品加工這樣大學所學才沒白費。頭兩年念得很辛苦,本來英文就不怎麼行,又遇到一些教授的德州腔英文,週末還要打工,真是吃了不少苦頭,最痛苦的還是寫碩士論文,花了好幾個月寫出來自認很得意的論文,指導教授第二天就還給我,我還以為通過了,結果仔細一看,在封面上幾個紅紅大字寫著“Mike, Please Write in English.”我是用英文寫的,於是很不服氣地去找教授理論說:”I Wrote in English.”你知教授怎麼回答我嗎?他說:“That is your English, not my English.直到今天我還為此回答而感到很窘,最後只好花錢請人修改、打字才勉強畢業,否則連我的婚事也都會跟著吹了。念博士學位時有獎學金,加上後來又從國家科學基金會申請到一個3年的大計畫,讓我可以請兩個研究助理幫我找資料、做實驗我只要負責寫論文和發表。那時我的指導教授是韓國人英文比我高明不了多少,所以我寫的東西他稍改改就送去發表了博士論文也輕易過關。

畢業後曾想回教書但是申請書全部石沈大海後來才知道自已早已被列入「黑名單」不得返臺,只好留在美國找工作。那時休士頓太空中心正全力發展太空食品 並要建立一個食品分析實驗室我因有雙重經驗而被錄用沒想到一做就30一生的歲月以及所學全部獻給美國而沒有為生我、育我的臺灣盡過一分力這是我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欣慰的是我曾因為列入黑名單而於1991年成功闖關回臺,打破黑名單的封鎖網也因為我們的努力1992年起「叛亂犯」在灣就變成歷史名詞在那之前我有15年之久不得返鄉至今仍沒有後悔過。

 

郭正光小檔案

灣新竹人。1967 年建中畢業考進臺大農推系1971 農藝系畢業。1974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深造,1980年取得食品科技博士學位。19808月即進入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服務至今,2002年起並在休士頓華美中醫學院擔任兼任教授,講授營養與食療。

 

圖說:

圖1:想當郭夫沒當成,卻因在餐廳打工變成郭大廚;他的切仔麵在休士類可是享有盛名。

圖2:青時活躍於臺美人社團1987年擔任美南臺灣人夏令會總幹事頒獎給前總統陳水扁先生

圖3:在德州農工大學率臺灣同學會參加國際學生週的三項比賽,大獲全勝,勇奪冠軍

圖4:服務於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從事太空食品研發。圖為目前使用的太空人食品及包裝方式。

圖5:郭正光享受無重力狀態飄浮空中的滋味。他大概是唯一一位有過此美妙經驗的臺灣人

圖6: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