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肆虐臺灣,「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博士回國主持研究團隊,窮廿多年的研究成果,並站上第一線宣導防疫,因而聲名大噪。1968年畢業於臺大醫科,1973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並即應聘南加大。賴明詔博士畢生鑽研冠狀病毒及人類肝炎病毒,發表逾300SCI論文,為國際公認RNA類病毒最頂尖的權威之一。20072月出任成功大學校長迄今。

在臺大:分子生物學啟蒙

自稱是平凡的好學生,沒逃過課,有點遺憾,也幸好沒浪費青春,廣泛閱讀,學小提琴,打排球和田徑校隊。父母的期望和當時社會的期待一樣:當醫生,娶美嬌娘,但並未限制他隨興發展,才有「冠狀病毒之父」的誕生,造福全人類。

之所以立志當科學家,係受伯父賴再得教授影響。賴教授執教於成大化工系,曾任教務長。小時候,伯父曾告訴他為人師者如何教書、怎樣的栽培學生才是好,並強調耐心第一;賴明詔當時心裡想「大學教授就應該像他這樣」。

1961年被保送臺大醫科。他那一班藏龍臥虎,同班同學陳定信、宋瑞珍、林俊龍、黃富源日後都是各大醫學院醫院院長。一、二年級在校本部上課,還能經常聽音樂會、參加臺大交響樂團,過了兩年很愜意的校園生活。三年級起回到醫學院上課,課業加重,然當時臺灣的科學水準仍低,能參與的研究工作不多,所幸老師仍用心翻閱書籍,傳授最新的知識給他們,如細菌學科的楊照雄教授,讓他更堅定從事基礎醫學研究的決心;可見老師足可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他的分子生物學啟蒙師是黃秉乾及黃周汝吉院士。大三暑假,當時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研究的黃秉乾、黃周汝吉博士夫婦回國,在教育部主辦的暑期研習營講授分子生物學,讓他對DNARNA所創造的生命現象著迷不已。1968年他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進入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深造,展開他病毒分子生物學的職志。

開新猷:冠狀病毒+肝炎

病毒是最簡單又具有完整生命現象的個體。1960年代科學家發現有些病毒可以在動物身上引起癌症,人類的癌症很可能也是經由同一途徑而來。他拜「病毒大師」Dr. Peter Duesberg為師,兩人後來共同發現致癌基因src(取自sarcoma腫瘤一詞)。由於研究表現殊異,取得博士學位後,立刻為南加大醫學院微生物系敦聘,10年後升任正教授。在南加大任教逾30年,教學與研究俱卓出,2008年獲頒終身成就獎。

197374年間,為瞭解多發性神經硬化症病因,與南加大神經科教授合作進行老鼠肝炎病毒研究,才轉而聚焦在冠狀病毒(Coronavirus)。老鼠肝炎病毒為冠狀病毒的一種。1980年起,他陸續發表論文探討RNA轉換(recombination)的現象、RNA基因的全部Sequence等,1991年率先繪製出老鼠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屢創新說,19812000年間論文為最被高度引用,無人出其右,就此奠定宗師地位。

在冠狀病毒研究領域,他是始祖、也是權威,對RNA病毒-人類C肝與D肝病毒的研究更是。他發現D肝病毒RNA基因構造與性質,對於造成臺灣高肝癌率的C肝病毒也著力甚深。由於C肝病毒難培養,一度讓研究陷入瓶頸,他轉而從臨床尋求突破,他觀察到C肝病毒會引起淋巴癌等自體免疫疾病,於是取B淋巴球癌細胞成功培養C肝病毒,從而發現B淋巴球癌細胞會活化誘導型一氧化氮合iNOS)的表現,使一氧化碳增加、破壞DNA,導致細胞癌化。

這位病毒分子生物學前驅,在冠狀病毒、C肝及D肝病毒的研究上不斷闢新猷,成就卓越,獲獎無數,1992年與大學同學陳定信同時當選中研院院士,2002年當選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2008年南加大終身成就獎、2009年獲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終身成就獎。

在學術生涯巔峰之際,受李遠哲院長誠意感召,2003年回國擔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主持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並與陳定信教授共同擔任國科會SARS專案研究小組副召集人(李院長為召集人),集30年功力抗煞,頓時成了家喻戶曉的聞人。他感謝有機會貢獻所學,強調追求未知的領域即上游研究(Basic research)是興趣所在,「只要做有興趣的東西,就會成功」,莫一味追逐熱門,他鼓勵有志於學術的年輕人可從腦神經科學、資訊、能源、宇宙、氣候、人口問題等議題找尋切入點。

成大人:21世紀傑出領袖

200721日出掌成大,堪稱是臺灣最富國際聲望的大學校長。成大前身為1931年成立的臺南工業學校,1956年改制,現有校地180多公頃,臨近南科,在材料、機械、光電、航太和生醫研究均卓有成果,只是僻居南部,資源少,也缺少參與度。有鑑於此,賴校長上任後積極透過媒體提高成大在國內外的能見度,成功行銷成大。

教育是大學最重要的使命。他說成大人的專業能力及團隊精神向來深受好評,蟬連「企業的最愛」多年,但成大人不能自滿於此。他以哈佛和MIT作比較,MIT有頂尖的專業人才,但永遠屈居哈佛領袖麾下。所以,成大人要超越自我,以成為企業的領袖、傑出的領導人自許;為此,他為成大設定了新的教育目標,即通識博雅:4Q兼備(情緒EQ+倫理MQ+態度AQ+智商IQ),有人文藝術、音樂的素養,有跨領域的知識、國際觀,有創意,並對社會有關懷的領袖人才。

他的具體作法有:提撥鉅額經費予通識中心,推動減少重複課程與必修學分,讓學生多選擇跨領域學程。2008年設立教學卓越教師學會,獎勵教學優良教師。而為了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就讀,他主張early decision,提早免除高中生升學壓力,同時積極美化校園,營造學習環境。

近年,新建築如奇美樓、社科大樓、成大醫院第二大樓、校友中心、綠色魔法學校等,如雨後春筍般矗立,教研軟硬體設施大為充實,另一方面,透過藝術中心、博物館、音樂會、咖啡屋的活動,讓向來陽剛的成大,也開始散發文藝氣息。這位小提琴手校長以「重現劍橋的光與影」勾勒成大校園的人文景致。

新大師:以Cluster hiring建立團隊

咖啡時間不只是咖啡時間。奇美咖啡館的「成大扣門」,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交流的場所,他要透過「一種不刻意規劃、不按牌理出牌的偶然,在不經意中激盪出智慧火花,偶然點亮新的視野」,他想像,「也許那一天,在成大人的咖啡杯中掉進一顆牛頓的蘋果,因而觸發了新的知識革命」。

這是他對成大的期待。他說「研究是貢獻給人類的知識資產,還要能直接應用在提升社會經濟或人類生活品質上」,意即SCI/SSCI論文和產學合作同等重要。以工學院起家的成大,在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評鑑結果,工程學排名30,保持臺灣領先,而替代性能源研究排名19、材料科學排名52,也具有一定優勢,至於生醫、能源、人文社會等跨領域合作則是他戮力加強的重點。

而他的策略是「先有大師、後建大廟」。他說有規模且有整合的團隊才是致勝的武器,邀請國際級大師形成具影響力的團隊,就能吸引更多傑出年輕人參與。南加大提出「美金一億元」計畫延攬100位大師,以Cluster hiring方式群聚同領域專家如海洋生物,有效提升研究水準。他也效法,聘請擁有雄厚國際人脈的馮達旋博士擔任副校長,陸續延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來成大擔任講座或演講,如化學獎Aaron CiechanoverRober H. Grubbs,醫學獎Oliver Smithies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生醫工程領域大師Britton Chance等人。

他站在高點,不以國內大學為競爭對象,他說,我們不追趕臺大,而是跳過臺大,躍上國際舞台,面對全世界。

國際化:站在世界舞台上

教育部的五年五百億計畫,對向來資源短缺的成大而言,是一場及時雨,賴明詔校長以20%經費用於支持標竿性計畫,建立核心實驗室,有效打開知名度,從而爭取更多資源。現有9個學院,學生人數約22千人,教師人數約1,300人,是全國僅次於臺大的綜合性大學。2009年上海交大排名也由350名晉升至262名。

排名不是教育目標,但是外界認識成大的一種指標。他指出,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之所以名列前茅,係基於其國際化的優良表現,所以,他任內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即推動國際化。除前述延攬諾貝爾大師以吸取新知與技術外,國際化也意謂著拓展宏觀視野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他鼓勵師生出國交流,同時積極招收國際生。賴明詔表示,世界一流大學的外籍學生占10~20%,臺灣的大學僅有1~2%。成大近年快速增加至500人,比例已是全國最高,但也只占2.5%,仍有待努力。

畢業生的素質和校友的終生成就可以瞭解一所大學的品質,是衡量大學成就和精神的最佳標竿。賴明詔校長對成大人踏實、凝聚力強、樂於回饋的特質深表激賞,所以廣邀校友返校擔任mentor,而他的施為也普遍獲得校友認同,紛紛慷慨解囊,如鄭崇華捐款2.5億、吳澄清捐款1.1億,他還以一曲小提琴獨奏募得200萬元。

每天清早出現在成大操場,賴明詔校長每日晨跑6千公尺。他認為有健康的身體,更能提高學習能力,於是要求2009年以後入學生必須跑3千公尺才能畢業;他認為音樂能啟迪心智,有益於提升人文素養,於是在新生入學和畢業典禮上,與奇美企業許文龍董事長組成弦樂二重奏;他認為臺灣要更有競爭力,惟有從教育著手,所以回國,在成大推動諸多創新變革。「與其繼續在美國發表論文,還不如回到臺灣幫助年輕人來得有貢獻」,他說這是他人生重大而有意義的決定。

 

賴明詔小檔案

學歷:

臺大醫學院醫科學士(1968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博士(1973

經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1973-1978

美國南加州大學副教授(1978-1983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1983-2002

美國南加州大學卓越教授(2002-2007

中央研究院訪問教授(1988

美國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正研究員(1990-2003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2003-2006

國立成功大學校長(2007-

學術獎勵/榮譽事蹟:

北柏林頓基金會傑出學者獎(1989

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家學會-國泰醫院肝炎研究獎(1990

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美國南加大協會學術成就與研究創新獎(1998

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2002

美國南加州大學傑出教授(2002

台美基金會科技工程人才成就獎(2003

國立中央大學名譽博士(2004

美國科學資訊所公布從1981年到2000年論文最被高度引用的研究者(2004

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2006

傑出人才基金會傑出人才獎(2007

美國南加大終身成就獎(2008

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終身成就獎(2009

專長:

病毒學、分子生物學

發表論文近300篇/全為SCI

 

圖說:

圖1:賴明詔校長深信音樂對陶冶人文素養的必要,經常在成大演奏小提琴。

圖2:賴明詔校長接掌成功大學3年,為成大注入人文氣息,並以培養領袖為教育目標。(攝影/吳智琪)

圖3:1963年參加臺大運動會,自錢思亮校長手中領獎。

圖4:賴明詔(後排右1)與在臺大宿舍室友莊德茂院士(前排右1)、周昌弘院士(後排右2)、臺大婦產科周松男教授(後排左1)等人合影,攝於1962年。

圖5:熱愛學術研究,畢生投注於冠狀病毒研究,終成一代大師,圖為1975年於南加州大學實驗室。

圖6:賴明詔校長以跑步健身,為強健成大人的體魄與意志,賴校長要求學生須跑完3千公尺才能畢業。

圖7:97年名譽博士頒獎,中為諾貝爾獎得主戚凱羅博士。

圖8:(小檔案用圖)夫人翁惠瑛醫師也是臺大醫學系校友(1972畢),現任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1973年攝於加州。

圖 9:2008年與夫人同遊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