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4月初的日本真是忙的很,學生畢業入學、學校送舊迎新、公司結算合併、球季正式開打、有工作的擔心沒工作、沒工作的拼命找工作,悲歡離合緊張忙碌之餘還得跟喜歡、不喜歡的人一起擠在櫻花樹下喝悶酒、強歡笑。臺灣的士商民代碰巧也都有既定行程,神奇地不約而同在這時候赴日考查,多年不見的世交宿敵紛紛在櫻花樹下不期而遇。考察報告裡大家都發現日本是一個進步強盛的國家,但似乎不是一個快樂的國家。可是話說回來,這也只是櫻花樹下的直覺而已,誰能斷定臺灣是不是比日本快樂,或美國是不是比日本快樂?畢竟,快樂要怎麼衡量呢?經過兩年的經濟低潮,美國的金融、房地產、汽車、高科技及一些傳統產業也都受到相當的打擊,許多美國人正在擔憂美國是不是會走上日本已走了20年的「欲振乏力」之途。當然日本人更應該擔心的是,最近的豐田汽車事件是否只是日本全面性的潛在問題(老化)的冰山一角。反觀臺灣自去年(2009)下半年起高科技產業似乎有明顯復甦的跡象,這使得許多人感覺只不過是經歷了又一次的景氣循環罷了,似乎沒有必要擔憂美國人正在擔憂的步日本後塵一事。那麼,臺灣真的沒事嗎?
我1971年第一次到日本是在打完世界少棒賽返國的途中,印象中我們只在東京羽田機場附近的旅館停留一晚。由於當時據說政府接到情報,有臺獨激進人士將進行抗議,因此為了安全因素取消了我們原定在東京拜訪僑胞及市區觀光的活動,隔天一早全隊又從旅館直奔機場,提前回到臺北。那一次短暫停留,我對日本的模糊印象是在旅館裡跟著領隊教練們買了很多藥品、化妝品、小電器、照相機、玩具之類的東西(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拿一大堆東西到旅館來賣給我們),因為大家都說日本什麼東西都比臺灣好,什麼都可以買。我當時只是心裡有一點納悶:「可是,日本調布少棒隊不是我們的手下敗將嗎?」
等到1984年春天我第二次到日本時,才真正感覺到日本是一個強盛進步的國家。那時候我在行政院衛生署環保局(環保署前身)當技士,管理電腦與各項資訊系統。因為環保局向日本一家公司進口空氣品質監測設備,我跟一位同事被派到日本受訓兩週,學習設備與資訊系統的整合與操作。那個時期,日本的電子資訊產業如日中天,政府啟動的空前龐大的第五代電腦計畫如火如荼,社會各項建設已臻完善,人民生活水準極高,國家經濟力僅次於美國,甚至有威脅美國之勢,因此連一般美國人都普遍感受到日本龐大的競爭壓力。我們那時候與日本接觸,顯然只有學習求教的分。因為感覺國力相差懸殊,而且事實上我們需要的那些先進設備也真的是他們做的,故也只能虛心受教。在日本那兩個禮拜,我最佩服日本人的地方是他們的電腦跟汽車。那時候臺灣的電腦產業基本上是剛從仿冒的陰影走出,試圖進入相容性PC的年代。然而日本各大公司不但自己發展大型電腦主機甚至超級電腦,連個人電腦也是百家爭鳴,每個公司都開發出自己的軟硬體系統,不與IBM相容。那些個人電腦製作精良,功能極佳,實在比IBM的PC好太多了,只可惜它們只有日文版,只能在日本使用;那些大公司似乎也沒有想要把這些好電腦賣到國外去。那時候臺灣不只個人電腦做的是與IBM相容的產品,電器與汽機車幾乎也都是生產日本公司舊型、低階的相容產品。當時我在日本看到許多只有日本才有的高級、高性能汽車與電腦時,心裡相當的震撼,而那些高級車在日本的售價,有許多竟然比同廠牌在臺灣生產的舊型低階相容車還便宜。「日本真是強盛啊!」我心裡不得不佩服。
等到我1988年初從美國回臺灣教書以後,逐漸的對日本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只是在那時尚不知道日本已慢慢要從高峰滑落(恐怕所有的日本人也都不知道)。當了教授以後因為必須常常參加國際研討會,比較有機會到日本,慢慢了解她。二十幾年來,日本汽車從橫掃全球市場到如今已然越過巔峰期,日本多元化的個人電腦也因網路的發展與資訊全球化而已經完全向PC妥協。可是仔細檢視,許多日本公司與產品卻仍維持著孤島式市場模式的營運,然因其國內市場停頓不前,各項成本不斷升高,昔日榮景遂逐漸褪色。不斷的檢討,不斷的更換內閣,不斷的誓言革新,不斷的舉債增加政府支出,卻毫無起色。當我看到我們行政院主計處最近發布的「國情統計通報」,指出臺灣兒童人數過去5年劇減60萬人,我突然感到一切的因果恐怕都在於「人」。
日本是一個兩面國家,你知道她有一個內心的真實面,但是真實的內心躲藏在歌舞伎白色面妝之後,你不容易看清楚她,你一直只是看到她禮貌的外表與華麗的裝扮。因為內外相隔,若有非預期的問題發生時,所有的人都不容易快速反應以找到癥結點並迅速解決。因為內外相隔,日本話裡充滿了太多客套冗餘的字詞,每個人一生中都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完成相同真誠的溝通,而獲得與維繫真誠伙伴的代價也相對的高;當全世界腳步越來越快時,生命遂越來越被壓縮(一如產品的利潤),因此感覺生活越來越辛苦,越來越沒有生育子女的誘因與勇氣,以致人口逐漸老化。一個40幾歲的資深工程師薪資大約是一個20幾歲的新進工程師的3倍,故員工老化使得日本公司過去20年來實質人力成本不斷升高,不得不壓縮人力、增加工時,而人的各種壓力到達極限時,類似豐田汽車事件自然會發生。更可怕的是,如果沒有相等的年輕人持續投入產業,不但舊產業註定要萎縮或他遷,新產業更難以發展。所有高舉創新大纛的公司(國家),如果人口正在迅速老化,大概都沒戲唱。
臺灣不是一個兩面國家,但是人口問題異常嚴峻,人均國民所得的成長比起日本更是提早停頓。不斷推出新計畫、新產業固然可以振奮人心,但是兒童人口日漸減少終將使任何偉大的計畫成為幻影。如果生命越來越被壓縮,生活越來越辛苦,就越來越沒有生育子女的誘因與勇氣,人口也必然逐漸老化。紮實的教育與快樂的生活是維持優秀健康人口的根本,所以也是國家社會的根本,以及所有國民的期盼。「本立而道生」,「日」車之鑑不遠,一切的因果都在人。(4/11/2010)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規劃推動3D-IC設計與測試技術之研發工作與產業推廣。2010年將系統晶片科技中心整合至資訊與通訊研究所,並接任該所所長,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