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考古學系的背景,在學生時代有許多遺址踏勘與田野挖掘的經驗,對於殘破的人造物與井然有序的發掘、探坑的對比,以及巨石刻雕暴露在原野的地景風貌等,存留下深刻的印象。進入陶藝創作的領域,告別考古的世界,這些田野的經驗被壓縮儲存在記憶的盒子裡…
步入中年,也面臨創作的諸多挑戰。過去二十幾年來,有一段時間我非常耽愛拉胚的成形手法,覺得那是「最經濟的物理美學」的呈現方式,也嘗試在那種傳統的「框架」中,摸索新的可能性。在經歷「蕉葉構成」系列的轉換後,我的作品也與拉胚成形漸行漸遠,不知不覺地,考古的記憶浮現。歷經時間的風化改造,遺址現場所形成的「歷史氣氛」,豈不就像殘敗建築被時間之手改造成新意象的雕塑,往往都被塵封在時空的某個角落。
用陶土重新去召喚塵封的印象,將人造物與自然景物虛與實的交錯,也反應了我個人對歷史與自然的觀察。或者是山或者是海,時間封鎖的是一個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而記憶的精緻奧妙,從人腦到電腦,我漫無邊際的想像成形,在「封存的記憶」這次展出的作品中,試圖表現年少時留下來的感動以及往後歲月中的反思,希望能呈現一點不同的視覺經驗和陶藝的趣味。
2008鄭永國陶藝創作展〈封存的記憶〉
時間:2008年2月22日~4月20日
地點:鶯歌陶瓷博物館陽光畫廊
圖説:
圖1:海底寶箱38*31*52cm
圖2:遺忘的文明Ⅱ(c俯角)80*37*2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