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當時的求學階段,填寫大學聯考志願表,大都是懵懂的隨著往年的排名,鮮少有人會堅持自己的志趣。

不悔的選擇

以我而言,自小皈依宗教,循規蹈矩,生平無大志,只想做個賢妻良母,或是白衣天使,私心是想填上家政系或是護理系為第一志願。但在朋友的慫恿與整個大環境的風氣下,個性溫順的我也就從善如流的選校不選系。聯考的分發雖然讓我誤打誤撞進入了農業推廣系就讀,但如今回首,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農推系是以農業推廣、四健會與家政為三大教育主軸,其中不但包括了我最愛的家政,而所習得的農學知識,也對日後在美創立花旗參種植產銷事業更有莫大的助益。冥冥之中,造化機緣,似乎都已注定。

無怨的青春

其實進入農推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除了就讀臺大最高學府是大家夢寐以求眾所欽羨,從而建立了我的自信心外;生性較為保守害羞的我,也在融洽的校園生活中,薰陶出大方開朗敬業樂群的個性。農推系每屆大約只有230人,同學們的相處互動,水乳交融;而系上教授對待同學也都十分親切,記得在當時我們私下都捨教授名號而逕以老師稱之,可見彼此的親密,就宛如一個大家庭。即便畢業多年,大家散居世界各地,仍會保持聯繫,互相造訪;返臺探親,一定會拜訪同窗高淑貴(後來留校任教,擔任過系主任),也都不忘回校探望,老師們都還會惦記關切著學生的發展近況,另也承蒙吳聰賢老師與劉清榕老師不辭舟車勞頓,先後到我們位於美國威州的參園參訪。這份濃郁的情感,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相信也是眾多校友對母校向心力的最大基礎。

永續的榮耀

身為臺大校友,對我而言是一種驕傲,更是一份榮耀,只是我沒想到會對子女的教育成為一個啟發。我育有三子,自小他們對我就讀臺大並未有特別的反應,直到有一年,我的幼子初次返臺,在國語日報學習中文,這才明瞭老媽出自臺灣首屈一指的名校,就如同美國的哈佛一樣。不知是否因為「子以母為榮」所產生的激勵效應,自此之後,他們都向媽媽看齊,以進入美國最高學府為志向。沒想到大兒子就真的進入哈佛就讀並順利獲得MBA,而小兒子先是在西北大學習醫,然後靠他的勤勞努力也成為哈佛大學附屬醫院的住院醫師。有人說:言教不如身教,我忙碌於事業開創,對兒子的課業只隨個人天分,給予一個既定的要求,卻沒想到臺大的榮耀竟然永續感昭到下一代的教育。這是我的福分,更是臺大給我的恩澤。

用心的放心

創業的篳路藍縷,35年來可說是點滴在心頭。我的夫婿出身澎湖窮苦農村,原本公費留美在州政府服務,但在偶然機緣下,購買了威斯康辛州的花旗參,寄回老家給體弱多病的母親聊表孝心,但驚人的補身效果,讓他對花旗參的種植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可是赤手空拳的異鄉創業談何容易?為了支持他的理想,也同時成就了我的另一個夢想,我在最短時間完成了護理學位並立即考上註冊護士執照,擔任護士來維持家計,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全力衝刺,成為首位也是至今唯一的華人參農,擁有全美最大的參場,產銷量占全美的25%,並在中國大陸、亞洲地區及北美洲都設立了分公司與經銷點。但凡事起頭難,記得最艱苦莫過於當時我身懷次子,又要上大夜班,又要照顧大兒子,公司人手不足還得抽空幫忙。一路走來,艱辛挫折都靠著我們的實幹苦幹一一克服,絕不投機取巧,正如花旗參生性嬌貴,栽培不易,需要人工的細心呵護,才能有好的收穫,科技再怎麼發達,還是無法取代,也沒有捷徑可走的。所幸天公疼憨人,誠信經營了35年,我們的堅持讓許氏建立了口碑。曾有人遊說我們去投資其他事業,去上市作資本市場,或去做多層次的銷售來迅速擴充,果真如此,企業的規模與累積的財富當不僅於此。但我們不為所動,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只會專心栽種,產銷最好的花旗參產品;只要用心待人,讓顧客放心,讓員工樂業就夠了。

 

許聖美小檔案

1967年畢業於農業推廣學系。因家學淵源(父親許瑞雲先生為臺北帝大醫學部1942年畢業,任教於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從小以護理為志向,1970年赴美攻讀護理系,1975年畢業並取得護士執照,先後在美國Ripon HospitalSt. Agnes & Wausau Hospital服務。同時於1974年與另一半許忠政校友(1965外文系畢業)白手起家,共同創立「許氏人參公司」,充分發揮農業推廣所學專業。「許氏人參」是美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華人自產自銷花旗參公司,在威斯康辛州擁有近千畝參田,一直是威州花旗參產銷冠軍,對地方農業卓有貢獻,也因此屢獲美國政府頒獎表彰,1992年獲美國聯邦商業部頒發「傑出中小型企業外銷獎」、1995年獲美國農業部頒發「亞太農業協會亞裔特優農夫獎」、2003年獲伊利諾州「少數族裔商業獎」等。近年將事業觸角伸向全球,積極開拓市場,躋身跨國企業。

許聖美現任公司副總裁,主管公司會計與人事。雖為獨資事業,然對於財務管理,她向來公私分明,對於員工則採取尊重與寬容的態度。位於沃沙市總部的員工,美國人與華人各占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為寮國人。因威州有不少寮國移民,大多是在寮國成為共黨國家時遷徙而來。或許同為離鄉遊子,許聖美對他們總是付出更多關懷。

在經營事業有成之餘,許聖美更熱心社會公益,2007年獲頒第3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時,她專程返臺領獎,藉此分享創業歷程與人生經驗,期拋磚引玉,激勵更多優秀女性追求自我實踐。(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總會自2001年起,每3年舉辦一次「華冠獎」選拔,主要是表揚傑出華商婦女,以為國際婦女表率。)

回首來時路,許聖美以「三從四得」自喻。所謂三從是從父、從夫、從上帝,而四得則是得到身體健康、得到美滿家庭、得到忠實員工及得到滿心喜樂。她也感謝栽培她的臺灣,並願有生之年能再付出更多的關懷與愛心。

 

圖説:

圖1:(右1)許聖美與臺大同學旅遊,攝於花蓮車站。

圖2:家庭圓滿是許聖美最大的滿足,圖為與夫婿許忠政及三個兒子合影。

圖3:20023月,許聖美偕夫婿許忠政因推廣農業的優異表現,獲布希總統召見獎勵。

圖4:許聖美獲華冠獎後分享個人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