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年輕人最ㄏㄤ把「態度」穿在身上、或戴在頭上,可李校長要臺大畢業生把態度放在心上,做一個謙虛、好學、有理想、有誠信的人,服務人群、創造價值,完成自己豐富的人生;相信這也是每一個臺大人所服膺的信仰。
本校醫學院陳思原教授與楊友仕教授鑽研於卵子、胚胎與卵巢組織之冷凍技術,為人類保存生育能力;國家衛生研究院伍焜玉院長在血栓、前列腺素酶的前驅性研究,讓你我免於病痛的威脅;都是力行此一精神的臺大人。臺大造就他們,他們成就世界。
所以,追求卓越在臺大不是口號。自實施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來,本校師生無不戮力以赴。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和教學發展中心的成立,宣誓著臺大的決心:不為一時邁頂,但求百年大計。本刊將陸續為您呈現學校的努力與成果。
誠如張文亮教授在<科學家的養成>一文中所分享的,臺大是個好地方。鋼琴家蔡采秀就認為她在臺大雙修哲學系與音樂系。在1996年音樂所成立以前,臺大沒有音樂系,不過臺大有很多音樂社團。這些社團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還造就了不少音樂人才,且讓陳振陽教授為您細數校園的音樂社團史,莊伯祥則從幽默的高板知武教授,來回味這位臺大音樂社團的靈魂人物。
臺大所造就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寶庫,所以圖書館要徵集「臺大人文庫」。感謝校友李華林先生、余舜華女士與鄭富美女士的捐款支持,讓臺大人文庫可以在今年校慶首度展出。
此外,臺大還有很多寶。醫學院圖書館刻正展出的舊籍是寶典,本刊「地質典藏」介紹的是寶石,校園內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更是寶物。前期青蛙來插一腳,本期請看都市綠地的鳥類。
不讓「態度」專美於前,「價值領導」也ㄏㄤ得很。本期由陳明豐醫師談健康管理的概念,以及他如何讓臺大醫院的健檢脫胎換骨。未來將邀請在各領域擔任管理人的校友,分享個人在管理的經驗與理念。出版中心新書《臺灣奇蹟推手》則集結了22位優秀管理人的精華,買一本書好比上了22堂的管理課,物超所值!
與您切身相關的法律與保健主題,本期分別由校友陳清秀博士談國家賠償,何積泓醫師及楊友仕醫師談更年期婦女難啟齒的心事;告訴您如何保護自己、善待自己。而臺大校友總會的週末講座,講者都是各方達人,錯過可惜喔!
劉黎兒對日本社會意識變遷的觀察,對人類到底崇尚何種價值提出質疑。相較於迷失在「向左走、向右走」困境中的芸芸眾生,更凸顯臺大人的社會責任。
活動布告:呂紹嘉將於9月9日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地點在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