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鳳凰花開,又是畢業的月份。李校長感性地與畢業同學分享了個人經驗,一是心懷同理心,二是誠信立身,三是儘早訂定人生目標,為自己、也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更幸福的社會。全文詳「校長開講」。
本期專訪社科院趙永茂院長,研究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黑道政治三十多年,他充分結合歷史學及政治學精髓,而成為該領域翹楚,今年接掌社會科學院,他以「刻記當代,培養國家領導人」自許,要將社科院推向頂尖。
而跨越三個世紀的台大醫學院,如何充分運用109年來所奠定之基礎邁向頂尖,就讓陳定信院長為您作一扼要回顧與展望。醫學院附設之台大醫院則以A1為願景,力圖提升學術研究及臨床技術水準,且看台大醫院如何成為亞洲第一大學醫院。
有謂系統生物學是21世紀的生物學,其對於生命科學與生醫科技研究之重要性可見一斑。本校自91學年起即推動相關學程規劃,已於今年2月正式開授,並於6月12日正式成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關於此一學程發展及研究導向,請看歐陽彥正教授專文報導。
12年前日文系的成立,對推動台日關係之全面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徐興慶教授從師資、教學及目標敘述該系成立始末,自期站穩腳步後要大步邁進。
人類學系畢業的鄭永國有很多興趣,愛讀歷史,愛園藝造景,還自己蓋房子,專事作陶20多年,巧妙地將所學應用於藝術創作,讓他成為台灣復原史前陶第一人。
台大人熟悉的唐山書店,負責人陳隆昊也是人類學出身,這位專業的出版人要為您導讀The Royal Selangor Story,一本文情並茂的文化史好書,看完本文,保證您一定想找書先睹為快。
另一位藝文工作者古素琴有兩隻筆,一隻細膩地描繪天地萬物,觀照外在變幻,一隻敏銳地勾勒人情世事,覺察內在靈動。且隨著她的文章,放空一切,進入心靈交流道。
本期周大慶老師帶您到醉月湖及生態池觀察溼地鳥類,從白翎鷥、暗公鳥到魚狗,您也許耳熟,可不一定眼熟。
自本期起,由本刊編委蔡明誠教授所策畫之「法律與生活」專欄,將陸續邀請實務經驗豐富的法律系系友就其專長,為您深入淺出介紹各種與生活習習相關的法律常識,本期談<卡債與卡奴>,執筆者為萬國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黃虹霞。
老化是每個人必經過程,如何避免老化疾病則有賴平日保健。本期有兩篇文章討論認知能力的老化,<輕度知能障礙的研究現況>從學術面向談介於正常老化及失智症之間的知能問題,而黃宗正醫師則從認知情緒變化談可能的病變,讓您對知能老化有正確的了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落實平日保健,病痛才不會上身。
上期(45期)更正啟事
1. 校友專訪張秀雄及陳淑美伉儷,其畢業年度應為1971。
2. 第33頁下圖補登攝影者為林政道。
3. 第34頁表1第一欄年代第二列“1986”應更正為“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