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閻振興先生是民國42年,當時,他是本校工學院院長,我是農學院的學生。那一陣子,學校裡有許多同鄉會的組織,河南同學也組織了一個,當時全校河南學生有五十餘人,但有家的同學,就不大理會這檔子事,常來的都是些隻身在台無所依靠的人,大概彼此可以相呴相濡取得一點温暖吧。那年開會的會場在校門旁的臨時教室(已拆除,現為農業陳列館、人類學系等),邀請師長参加,閻先生欣然惠臨。會後聚餐,餐桌乃借來的課桌,食物由同學烹調,以那時的經濟條件與同學們的烹調技術,其平民化可知。飯時,閻先生暢敘河南舊事,就談到了黃河堵口經過,緣抗日戰爭期間,黃河於河南省中牟縣花園口决堤,滾滾洪流,經由豫、皖、蘇三省奪淮入海,所經之處,千里一白,廬舍為墟,人命財產,均付流水,河南省受災者四十餘縣,災民逾一千萬人。黃河為患中國逾兩千年,自漢以降,各朝皆有氾濫紀錄,歴代對治理黃河,莫不視為大工,必竭天下之力以為之。中央政府於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即成立「黃河堵口復堤工程局」,進行堵口復堤工作。閻先生學成歸國後,即任西南聯大教授,繼任河南大學工學院院長,並創辦河南大學之水利系,為水利方面專家中之專家,「黃河堵口復堤工程局」借重其長才,聘為工務處處長,投入第一線工作,果然,堵口工作如期完成,河歸故道,災區得以復舊。閻先生講話頗有鄉音,娓娓道來,十分親切。一餐之會,不過一小時,我相信他對我沒有任何印象。
第二次見他是民國59年。他回校任校長,我是森林系的副教授,而我的主要工作乃在位於南投縣之臺大實驗林,既為主官與僚屬,見面機會甚多,從此開始了親炙謦咳十一年的歲月。
筆者陪同閻校長視察實驗林。
臺大實驗林有一溪頭營林區,經營頗善,修竹千竿,茂林干雲,夏日晨起,清涼宜人,曉霧輕拂,溪雲無塵,甚適遊憇,故訪客日多,尤以青年人為最,既有遊人,即需食宿,學生實習宿舍數間,常被要求借住,頗增困擾。閻校長着眼於臺灣工業化日著,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環境,單調、喧囂、擁擠、骯髒兼而有之,都市人工作之餘,自然嚮往青蔥、寧靜之山林,半日之閑,可以一滌凡塵,重振精神,所以森林遊樂事業必為日後森林經營之重要項目,乃毅然決定成立「國立臺灣大學實驗林溪頭森林遊樂區」,以加強服務,並酌收費用,維護清潔。自設置之後,參訪者日增,年在百萬人之譜。時設置森林遊樂區之法源-《臺灣省森林遊樂區管理辦法》尚未公布。
民國61年,我調回校總區負責事務性工作。閻校長指示整理學校環境,當時之環境問題有三:(一)拆除違章建築,(二)限制機車入校,(三)購置預定校地。校中較大之違章建築,分別位於操場(新體育館現址),傅園及濟南路,其中以操場中之違章建築最為複雜,傅園之違章建築最礙觀瞻。操場中之違章建築數十户,其中有軍有民,軍人中有將級軍官,民間則多小吃店,其客群就是其旁之十一、十二等宿舍(現己拆除)裡的學生,華燈初上,夜市開場,人聲鼎沸,熱鬧異常,但宿舍裡的寧靜被破壞無遺,學生之健康亦堪憂慮。
傅園之違章建築沿羅斯路延伸,但各違建户均以傅園為後院,化糞池有之,汙水池有之,堆積雜物、垃圾更其餘事。傅園本為本校之植物園,乃有關學系師生觀察、研究之所,如何能任由破壞?該違建因陋就簡,與本校建築殊不相稱,但其位於本校校門口之顯著位置,未見校門,先見違建,據稱大陸某報將該違建之照片刋諸報端,其旁的說明是:「這就是臺灣大學」。
違章建築之拆除,所受壓力甚大,民意代表之關說,違建户之需索、恫嚇,所在多有,但閻校長堅持原則,不為所動,終於在數年內,將之拆除淨盡,校園漸趨完整。
次為機車在校內奔馳問題。當時學校沒有圍牆,椰林道上,猶如通衢,借道車輛,不絕於途,更有儇薄少年,將機車之消音器缷下,一車飛駛,聲如雷動,校園之中,成其炫耀、鬥狠之所。閻校長以學校乃問學、省思之地,最需靜謐與安全,如今遭到破壞,豈能不予補救,乃排除萬難,斥資建築圍牆,限制機車入內,以確保校園之寧靜與師生之安全。
學校預定地收購為另一問題。學校預定地雖定案多年,但辛亥路、基隆路一帶,尚有若干未曾收購,原主仍住該處,一路之隔,雖已巨廈林立,而本校預定地內,仍稻田彌望,綠意盎然,矮厝依舊,雞鴨滿園,保持着一片鄉野風光。閻校長以學校預定地未能收購,非但限制學校發展,且業主亦未能及早另謀他途,兩有不便,故寬列預算,逐年收購。又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南遷,其基隆路一帶之試驗田及房舍等,乃併入本校,而有今日之局面。
另有校園環境整理上的一件小事,可見「臺大人」彼此互動之一面。新圖書館現址,原為瑠公圳渠道,十分低濕,敗草枯塘,荒蕪殊甚,閻校長乃下令填平、整理,以為學生户外小聚之所,沈思、辯論、唱歌,跳舞,随興為之。學生們得其便利,乃私稱其為「振興草坪」,以資紀念。於今「振興草坪」雖大部已建為新圖書館,但館前草坪仍柔綠可喜,當日所種之細小龍柏,己蘢蔥蒼秀,巍然有巨人之姿。
當時,校教職員宿舍嚴重不足,獲配宿舍十分困難,尤以青年教職員為最。本校宿舍分配,以年資與口數為準,而年輕人兩者皆缺,根本無法得配,若期自購住宅,除家庭頗有資財者外,高達數百萬元之房價,誰能負擔?閻校長亟欲解決此一問題,乃向政府申請眷舍就地整建,提供老舊宿舍若干户,分別整建為公寓,除原住人可購置一户外,其他安置無宿舍同人,因建地價格依「公告地價」計算,工程由學校負責,無人賺取利潤,故三房兩廳之宿舍,價在新台幣兩百萬元以內,政府按職級給予3.5%之低利貸款,幾人人有力購置。前後共整建宿舍七百餘户,除分給中央政府兩百户外,安置本校教職員五百餘人。
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因人才輩出,醫術精湛,素得大家信賴,故其雖位於台北,但為全島民眾服務,凡有疑難雜症,均不遠千里而來臺大醫院求醫,因而門庭若市,一牀難求,空有名醫,末能擴大服務,向隅者頗有煩言。閻校長有鑒於斯,乃爭取預算百億,於原醫學院內建造新醫學大樓,增加病牀,擴展服務場所,以「國家醫院」相期許,服務病患。
閻校長為土木工程界前輩,行事上充分展現其工程師風格,所期必遠、所行必果,如上舉之收購學校預定地及設置溪頭森林遊樂區,都是百年大計。在執行上,十分務實,決心既定,對下屬充分授權,絕不干涉細節,但有困難如外力干預等,他則挺身而出,人們所說的「無為而治」,大概就是這樣吧。
閻前校長辭世
本校閻前校長振興於今(94)年1月7日上午7時25分病逝台大醫院,享年95歲,告別追思會業於1月24日上午假台大醫院景福館舉行。
閻前校長為本校名譽教授,民國59年卸任教育部長後,接任本校第六任校長,達11年(59.6-70.7),對本校各項校務發展及校園建設貢獻卓著。閻前校長畢生奉獻教育,歷任成大、清大、本校校長及教育部長,為國作育英才無數。
閻振興先生,字光夏,河南省汝南縣人,生於民國元年。家學敦厚,學者風範,年少時,即以河南全省會考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保送清華大學就讀,並於庚子賠款時節赴美留學,獲愛荷華大學水利工程博士學位。返國後先後任職滇緬公路工務局正工程師、黃河渡口復堤工務局長、清華大學教授、河南大學工學院院長。來台後曾任高雄港務局總工程師、本校工學院院長、成功大學校長、台灣省教育廳廳長、清華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本校校長、中山科學院首任院長、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資政、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要職。(取材自《臺大校訊》第777-7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