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荷蘭國土北部中央的Apeldoorn市,有座皇家花園羅宮(Paleis Het Loo)。這裡曾經是荷蘭皇家奧蘭治家族(Oranje-Nassau)的故鄉,1684年威廉三世(Stadtholder Willem III)買下了莊宅,第二年宮殿建造完成。在1689年威廉三世繼承英格蘭與蘇格蘭王位之前,他與瑪麗皇后曾經居住此地,之後越來越多皇室成員入住。羅宮後來受到荷蘭女王威廉明娜(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e,1880-1962)──也就是現任國王威廉.亞歷山大(Willem-Alexander Claus George Ferdinand,1967-)的曾祖母的喜愛,卸任後的晚年在此定居。在她之後繼位的朱莉安娜公主(Juliana Louise Emma Marie Wilhelmina,1909-2004),少女時期在此生活。現在則是前任女王碧翠克絲(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1938-)的親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殿下(Prinses Margriet,1943-)和她的夫婿在此過活。林園入口的路牌寫著:「羅宮,自1686年至1975年一直是荷蘭皇室最愛的夏宮。」也就是說,這裡長期是皇室的避暑勝地。1984年以後,羅宮開放參觀,以博物館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

從市郊道路彎進來,入口處並不明顯。先穿過群聚的樹籬,而後經過大停車場,才看見第一道門。進門後不久,看見一座大小適中的庭院,一整排的瓦房,中間高聳的主樓是馬術教練房,前面較矮的建築物是車庫和馬廄,御用的馬車、皇家禮車及雪橇陳列在這裡,據說全盛時期可以容納88匹馬。庭院的另一側還有座咖啡館,是休憩的好去處。

接著再往前走,隨即走上一條康莊筆直大道,兩旁盡是參天大樹,大樹之外還有些草地,可以玩槌球,打高爾夫。這條路是側門走道,由此進入園區。

園區從宮殿區開始。這裡有ㄇ字型的三層樓建築群,赭紅色外牆、白色的窗櫺,完美的巴洛克風格,十分整齊美觀。宮殿主建物有瑪麗皇后寢宮、威廉明娜女王辦公室、朱莉安娜公主寢宮。那一間間的客廳、宴會廳、舞廳與房間,金碧輝煌,展示荷蘭皇室收藏的古董、裝飾品與原始家具。中間紅磚屋更是宮殿的主體,有從威廉三世到威廉明娜女王皇家用過的皇冠、權杖、佩劍、勳章等貴重物品;兩旁廂房,展示各國進貢禮品與皇室成員的外交事件紀錄,顯示荷蘭人稱之為「黃金年代」(Dutch Golden Age,1850-1670)的歷史榮耀,一片富麗堂皇、奢華不減當年的景象。

走出宮殿,後花園的寬敞美麗,更令人驚豔!後門左右兩旁,兩尊大型臥姿雕像一男一女對峙著。男的肌肉線條剛猛有力,目光向著女方;女的面無表情,抬頭凝視。雖然不知雕像指的是誰,但是藝術品的宏偉氣勢,讓人駐足觀賞。沿著台階往下走,中軸線分隔出兩旁對襯的花圃,左右側各有十字型走道再分隔出四個花圃。靠內側的花圃,以低矮的綠色圍籬、棕色圍籬,地表再搭配白色鵝卵石,構成精美的幾何符號圖案。靠外側的花圃也是如此,只不過鵝卵石換作一大片綠草如茵,更有幾分生氣。花圃四周,盛開各式各樣的嬌豔花朵,玫瑰、大理花、繡球菊、美人蕉……,簇簇芳香,繽紛燦爛。花圃中間,或植栽大樹,或樹立雕像,營造出高低層次感。走道中間有溝渠,直通花圃兩側的盡頭,大片的邊坡草地環繞四周。草地中間有廊門,門下有海神的噴泉之口,呲牙裂嘴,栩栩如生。中軸線走道的交會口,有噴水池,池中維納斯(Venus)女神的雕像潔白如玉,雕像下方的小男孩丘比特(Cupido)手拿著金箭,正不知祂要射向誰呢?十字走道的交會口,矗立著一顆地球儀,想當年君王散步到此,指畫著海外東印度、西印度的點點江山,胸懷宇內,那又會是何等心情呢?走到這裡,才走了半個花園而已。

後方的花園也有優雅的雕像、豔麗的花圃,呈現巴洛克式花園的風格。輕風吹拂,處處花枝招展,美不勝收。比較特別的是,靠近底端的噴泉水最為高大,水柱卻輕柔飄灑,好似彈奏輕巧的音樂,分外婀娜多姿。噴泉池後面有神殿柱廊,其上有觀景台,登台俯瞰宮殿後花園全景,心曠神怡!

後花園的美,美在設計精巧,巧奪天工,猜想當年皇家有意向各國政要炫耀的用心。然而轉過柱廊的背後,更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這才是皇室成員生活的所在地。森林園區景致天然,有巨木,步道,溪流,湖泊,小鴨,小橋,還有船屋,可以停泊小船的碼頭,以及許多不知名的菌菇、苔蘚、花草植被。漫步在蜿蜒小徑裡,可以仰望蒼穹,欣賞綠意盎然,舒暢筋骨。路旁的小徑分岔多歧,可以深入叢林探險;而走累了,可以到花房歇歇腳,欣賞湖光美景。林園內有一座尖碑,上面刻著荷蘭國土各區的徽章標誌,君王來此散步,不會忘記國境內的善良人民。

2006年10月我首度來到羅宮,逛宮殿,賞花園,走宮殿旁的森林迷宮,驚歎這兒的景色優美,真不愧有小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的美譽。2018年8月我再度來到羅宮,卻遇到為期三年的內部整修,宮殿和宮殿旁的森林迷宮都封閉了。羅宮管理局體諒遊客,特定開放先前不能走進的皇家森林,讓民眾踏青郊遊;再開放宮殿頂樓,可以登高,一覽全景。這回我更驚歎羅宮土地遼闊,景色壯麗,只有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差可比擬。或許羅宮不如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宮來得壯闊宏偉,然而宮殿、花園、森林併列,花園尤其精緻華麗,這麼首屈一指的美景,放眼各國,恐怕也難以望其項背了。不同時間來到羅宮,看到不同的美景,幸運而又難忘。(本專欄策畫/中文系洪淑苓教授)

註:

[1]Apeldoorn,一般人依據英文拼音唸法譯成阿培爾頓,荷蘭觀光局網站也如此譯。然而依據當地荷蘭語唸法應該音譯為阿佩爾多恩,也有人譯成阿珀爾多倫、阿芬達。

王基倫小檔案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優聘教授。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委員、國語文教科圖書審定委員、《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特約主編、《師大學報》主編,荷蘭萊頓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浙江大學訪問學者。專研中國古代散文、唐宋文學、中國文學史,著有:《孟子散文研究》、《韓歐古文比較研究》、《韓柳古文新論》、《唐宋古文論集》、《國語文教學現場的省思》、《宋代文學論集》,編撰有《先秦兩漢文論全編》、《中國唐代學會會刊》、《古今文選》、《韓愈詩選》,另出版兩本現代散文集:《豆沙包的想念》、《鐘樓應該有怪人》。

圖說:
圖1:羅浮宮正門。
圖2:羅宮花園中軸線走道中間維納斯和丘比特的雕像。
圖3:羅宮後花園的噴泉池。
圖4:倒映湖泊美景如畫。
圖5王基倫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