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大廳藝廊2014年我的畫展,其中一幅圖(圖1,黃色曼陀羅/張天鈞畫/油彩畫布72.5x50公分/2013)的右下方掛了一幅說明,上面寫著:「一個夏日的午後,難得先生休假,我們一起去草山行館喝下午茶。因為過幾天要去菁山遊樂區小住一個晚上,回程的路上,想先去探探路。剛好路旁一顆茂盛的曼陀羅,盛開著嬌豔的黃色花朵,趕緊拍下照片來入畫,驚嘆大自然的奧妙。文:洪美瑱2014.2.1」
2017年暑假,陪女兒參加溪頭新進教師研習營,才知道曼陀羅有好多種色彩,且晚上盛開(圖2),並放出迷人的香味。因此於2018年4月初的連續假期,就畫了《曼陀羅的晝與夜》(圖3)一圖。
這也讓我想起一幅令人著迷的圖,也就是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1986)為Elizabeth Arden Salon畫的曼陀羅。只不過她用的手法是畫花朵的微觀。
歐姬芙是美國人,被列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之一。歐姬芙的繪畫作品已經成為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其主題相當具有特色,主要是花朵微觀(圖4)、岩石肌理變化,海螺、動物骨頭、荒涼的美國內陸景觀。她的作品中常常充滿著同色調的細微變化,組成具有韻律感的構圖。
歐姬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太陽草原市。父親和母親經營乳牛場維生。歐姬芙在威斯康辛州長大,就讀市政廳學校,並跟當地的水彩畫家莎拉•曼爾(Sarah Mann)學畫。隨後她到麥迪遜市就讀高中。不過只上了兩年,就舉家搬到維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而歐姬芙則留在麥迪遜與姑母同住,再唸一年高中。於1903年,歐姬芙再轉學到維吉尼亞的崔頓主教學院,1905年高中畢業。
大學時,歐姬芙選擇芝加哥藝術學院,兩年後她轉去紐約市參加藝術學生聯盟。1908年她師事畫家威廉•馬里特•切斯(William Merritt Chase)。以油畫「無題」贏得藝術學生聯盟中的威廉•馬里特•切斯獎。此畫作《無題》畫的是一隻死亡的兔子與銅罐。1908年,歐姬芙到紐約291畫廊觀賞雕塑家羅丹的水彩畫展時,遇到她未來的先生,也就是畫廊主人兼攝影家,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茲(Alfred Stieglitz)。
1908年歐姬芙回到芝加哥當插畫家,1910年罹患麻疹,返回維吉尼亞的家中休息。在這兩年間,她體認到自己並沒有以畫家維生的覺悟,也無法從學術訓練的框架中跳脫出來,因此幾乎停止繪畫。
直到1912年,歐姬芙參加維吉尼亞大學的暑期課程,被老師阿隆•貝蒙(Alon Bement)啟發,貝蒙介紹歐姬芙當時教育家阿瑟•衛斯禮•道(Arthur Wesley Dow)的理念給她,那就是:「藝術家應善用線、色彩、面與形來詮釋自己的理解和感覺。」歐姬芙受此觀念強烈的影響,開始嘗試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其中。
1912年到1914年間,歐姬芙在德州的亞美力哥公立高中教書,夏季時替老師貝蒙當助教,一直到1916年。這段期間,她也曾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附設教師學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課程,並遇到了啟發她的阿瑟·衛斯禮·道。時為1914年夏天。
1915年,歐姬芙轉去南卡羅萊納州的哥倫比亞學院教書,1916年,為了在西德州州立大學謀得教授一職,曾短暫回去紐約繼續未完的教師學院課程。這一年可說是歐姬芙真正找到自己畫風的關鍵時期,一年前她在南卡羅萊納州時,試著用炭筆繪出一系列抽象的主題,並寄給紐約的朋友安妮塔·普力茲分享。安妮塔相當喜愛這系列畫作,遂將作品拿給291畫廊的史蒂格利茲看,他發現了歐姬芙的繪畫天分,當下決定要將這系列畫作展出,1916年的5月,10幅歐姬芙的炭筆畫在291畫廊以團體展的一部分正式展出(據稱當時史蒂格利茲並未通知歐姬芙,是展出之後安妮塔才告知歐姬芙)。1917年的4月和8月,由於評價不錯,史蒂格利茲又替歐姬芙辦了兩次個展。
1917年歐姬芙教了幾年書之後,身體狀況不太好,因此申請長假,搬到氣候溫暖的德州聖安東尼奧市,並開始和史蒂格利茲有書信往返,透過書寫信件,兩人逐漸產生感情,於是在1918年5月,歐姬芙接受史蒂格利茲的邀請,在6月10日搬到紐約。
史蒂格利茲讓歐姬芙借住在他甥女的個人公寓,兩個月後兩人陷入戀情。於是史蒂格利茲離開妻子-艾蒙蘭•歐本梅•史蒂格利茲,開始與歐姬芙生活。兩人在紐約市渡過冬春。夏季和秋季則回到史蒂格利茲的家鄉喬治湖。歐姬芙在喬治湖畔畫了不少的寫生作品,透過史蒂格利茲經營藝廊的經驗,也陸續以相當好的價錢賣出許多作品,這些作品剛開始是一些水彩或素描,後來大多數都是油畫,而且越畫越大,主題也越來越豐富。甚至有一些是曼哈頓的都市高樓風景與夜景,色彩、線、面都已表現出歐姬芙個人的強烈風格。
1918年到1924年間,歐姬芙也認識不少史蒂格利茲在紐約的朋友。這些朋友都是美國重要的現代主義畫家與攝影家,他們對於現代主義的想法和畫風,也影響了歐姬芙。
身為知名攝影師的史蒂格利茲,1917年為歐姬芙第一次在他的畫廊舉辦個展時,就以相機留下了她的身影,兩人住在一起之後,也陸續替她拍了許多攝影作品。1921年的2月,史蒂格利茲舉辦了攝影展。展出共有45張作品,其中多數都是歐姬芙本人,甚至有數張是裸露的,這個展覽使歐姬芙無可避免的成為眾人話題的焦點。
1924年,史蒂格利茲與妻子離婚,並與歐姬芙兩人結為連理,這一年,她開始了最著名的花卉系列,大幅的花朵內部微觀,以微妙的曲線和漸層色,組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構圖。這一系列畫作在1925年展出時,將歐姬芙推到繪畫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峰,其中一幅《海芋》以2萬5千美元賣出,是當時在世藝術家畫作的最高價。也奠定她代表1920年代美國畫家的地位。
美國新墨西哥州對歐姬芙的中年與晚年生活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在1929年歐姬芙與羅貝卡•史川德拜訪該州的聖大非與陶斯及陶斯印第安村莊(Taos Pueblo),(圖5,位於陶思印第安村莊之San Geronimo 教堂,游璧如同學拍攝)之後,她就深深的受到該地景觀、色彩、岩石的吸引。此後在1929到1949年間,每年都會到該州旅行。1930年她整個夏天都待在該州,收集沙漠上的動物白骨、岩石來寫生,並帶這些材料回到紐約作畫。1932年底到1933年初,歐姬芙生了一場大病,癒後曾到加勒比海的百慕達休養,於1934年1月才又繪畫。1934年夏天,她再度到新墨西哥州時,無意中發現幽靈牧場,在該地畫了相當多的峽谷、沙漠、荒野的作品。
就在歐姬芙頻繁來往新墨西哥州和紐約市的這些年間,她的聲望也越來越廣,在紐約市,她接受了幾個榮譽獎項,其中有兩個女性成就獎(one-woman retrospectives),還有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第一個榮譽學位,以及1946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所辦的第一個女性畫家個展。1938年威廉與瑪莉學院的榮譽學位。1940年惠特尼博物館的畫冊印刷贊助等。
1946年,史蒂格利茲過世,此後三年,歐姬芙都留在紐約市,除了處理史蒂格利茲的遺產外,幾乎沒有畫作。1949年她正式移居到新墨西哥州,開始在荒漠裡獨居作畫。在整個1950年代,歐姬芙畫了許多泥磚屋等建築景觀,還有荒漠夜色,黃昏,與較小型的意像作品等。1958年的《月梯》(ladder to the Moon)就是代表作品之一。1958年到1960年間,歐姬芙也開始國外旅行,並將旅行中的風景,融入作畫,如1962年與1963年的系列《雲上》(Above the Clouds)(圖6,作者與內人與其作品攝影於芝加哥藝術學院,可見作品之壯觀)就是搭乘飛機時看著窗外的雲彩得到的靈感。
1962年,美國國家藝術文學協會經過評選,將歐姬芙正式列入50位傑出成員之一。1971,75歲的歐姬芙的視力嚴重退化,診斷之後發現得了黃斑性退化症(Macular Degeneration),這個眼病變讓她逐漸失掉中央視力和色覺。因此定居在新墨西哥州幽靈牧場的歐姬芙轉向立體雕塑創作,並積極的治療自己的眼病, 1973年秋天,年輕的陶藝家尚•漢密爾頓(Juan Hamilton)到幽靈牧場找工作。歐姬芙雇用他幫忙家事處理,兩人很快成了關係緊密的伴侶。
歐姬芙除了陶藝創作外,也開始將自己的生平寫成回憶錄。《喬治亞•歐姬芙回憶錄》(Georgia O'Keeffe)在1976年出版。佩里•米勒•阿達托(Perry Miller Adato)的同名紀錄片則在1977年完成,並在全國電視上播放。1972年,歐姬芙獨力完成最後一幅油畫《未來》(The Beyond)。此後到1978年間則以炭筆與水彩畫為主。1978年到1984年間,則以石墨畫為主。
1984年,歐姬芙遷出幽靈牧場,搬到較大的城市聖大非,以便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1986年3月6日,98歲的她在聖文森醫院過世。骨灰被灑在她生前作畫多次的皮德農山(Pedernal Mountain),從此山可以看到她新墨西哥州的幽靈牧場。
歐姬芙過世後,美國國家傑出女性榜將她列入其中。在她有生之年,一共獲頒10個榮譽學位,有不少以她為主的相關書籍陸續出版,美國郵政也曾將她1927年畫的《紅罌粟花》(圖7)印成郵票。
今日歐姬芙的作品主要被下列博物館收藏,除歐姬芙博物館外,還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波士頓美術館、費城美術館與美國國家畫廊等。
黃斑性退化症(Macular Degeneration)
歐姬芙年老時得的黃斑性退化症,也被稱為 老化相關性的黃斑性退化症 (AMD 或 ARMD),由於損害視網膜的黃斑部位,會導致視野中心模糊或沒有視覺 。早期往往沒有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一個或兩個眼睛的視力逐漸惡化。雖不會完全失明,但中央視力喪失會難辨認人臉、 駕駛、 讀書,或執行其他日常活動。
黃斑性退化症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與遺傳和吸煙有關。依嚴重程度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類型。 晚期類型另外分為乾和濕兩種,90%屬乾的形式。
預防黃斑性退化症包括運動、吃得好以及不吸煙。抗氧化維生素和礦物質似乎對預防沒有助益。已經失去了視力,不可能治癒或者返回。在濕的形式中, 抗 VEGF藥物注入到眼球 可能緩慢惡化。
僅次於白內障, 早產,和 青光眼,它是美國人失明第四最常見的原因。
結語
我最喜歡歐姬芙的花,它是局部的特寫,雖然有人說花有性暗示,但美是不會變的。
參考文獻: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喬治亞•歐姬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cular_degeneration
https://www.macular.org/what-macular-degeneration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黃色曼陀羅》,張天鈞畫。
圖2:曼陀羅盛開在夜晚。
圖3:《曼陀羅的晝與夜》,張天鈞畫。
圖4:歐姬芙畫的曼陀羅,既抽象又寫實,獨樹一幟。
圖5:歐姬芙拜訪的陶思印第安村莊之San Geronimo 教堂,游璧如同學拍攝。
圖6:《雲上》系列作品,作者與內人與其作品攝影於芝加哥藝術學院。
圖7:歐姬芙獲頒多達10個榮譽學位,圖為作品《紅罌粟花》。
圖8作者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