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棒球比賽,一般要打滿9局才能分出勝負。當然如果按照事前談好的賽制規則,可能也不一定得分出勝負,有時候打完9局平手,大家握手言和也可以,不然進入延長比賽,非決定個你死我活不可,那就累了。反過來講,比賽也有提前結束的時候。有時候是實力懸殊,比賽一面倒,眼看著再打下去也不會改變勝負,只會讓挨打的一方創痛更深而已,不如大家早點休息,勝者可以省點力氣,敗者也可以早點解脫。也有時候是天候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比賽已過半但無法再繼續進行,裁判依現狀宣判勝負,或者保留尚未過半的比賽,擇期續戰或重新再戰。其實場場比賽狀況都不一樣,有的索然無味,有的高潮迭起,人生的比賽亦復如是。該退休而沒退休就像是進入延長比賽,時間過了還得繼續奮鬥,而人生9局之後退不退休因素太多,是非禍福實在無法一概而論。
一個人如果客觀的被需要被肯定,就會有存在感與成就感,就會比較快樂。反之,如果沒有被需要被肯定,自己覺得不存在或沒成就感,很快就被打敗。這時有些人可以靠自我意識免於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但如果自我意識薄弱,往往就自行棄賽了。
其實人性雖然有個別差異,卻也有共通的一面。人除了有追求基本生活需求的本能外,一般也會在意存在感與成就感,因為存在感與成就感影響著一個人過得快不快樂。存在感與成就感的客觀因素是他人的需要與肯定,而主觀因素也許是自我意識、自我肯定(自我感覺良好)。一個人如果被需要被肯定,就會感覺有存在的價值,感覺有成就,就會比較快樂,即使在延長比賽時也一樣。這個時候自我意識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因為快樂主要不是奠基於自我感覺良好。能無視於眾人的指責否定而自我感覺良好是很少見的,也很難有真正的快樂。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覺,往往就像被忽略的板凳球員一樣,自己覺得不存在,沒成就感,很快就被打敗。這時如果有堅強的自我意識,也許還可以靠自我肯定免於陷入惡性循環而不可自拔的困境。不幸的是,如果自己不夠堅強,往往就會自我否定而棄賽了。因此,提前結束的比賽,有的是提前獲勝,有的則是提前宣告人生無望。如果不是被需要被肯定,能快快樂樂進入延長比賽是不容易的。
「欸,王處長,您不是退休了嗎?」
「退是退了,可是這邊大家再三拜託,想推也推不掉。我想了想,也許真的還有些剩餘價值吧,趁著還可以貢獻就多貢獻一點,也算是回饋社會。年輕人現在要學的新東西太多了,沒有時間好好弄懂這些老技藝,因此我們還可以幫點忙。」
「我覺得如果退休後甚麼都不做可能反而更糟吧。我只花一半的時間在這裡,另一半的時間還是可以從事運動跟其他的興趣,感覺比以前更有精神呢。」
這種充滿敬老尊賢與體恤晚輩人情味的臺灣式退而不休,我們多不陌生。也許是環境與文化使然,至少這一輩即將面臨退休的臺灣人大多仍保有刻苦耐勞的精神,潛意識裡總是要拼到最後一刻,特別是在被需要被肯定的狀況之下,延長賽似乎不是問題。
「欸,藤原教授,您不是退休了嗎?」
「是啊,真是很不好意思,不應該再出現在這種場合的。不過我從奈良前瞻理工學院退休後轉到一家私立大學,只是教教書而已,不做研究了,沒想到以前的學生們堅持要我出席領這個貢獻獎,真是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
「的確是,大家都很懷念您呢,您應該常常來看大家的。」
「不不不,千萬不能這樣講,我只是感謝大家給我這個獎,真正的舞台還是要讓給年輕人了,不然我會被批評的。」
這是日本式的退休,充滿了面子的問題。第9局之後不好意思進入一軍的延長賽,選擇悄悄退到二軍不起眼位置,但是一軍的紀念賽或邀請賽他還是很期待,隨時準備低調參加的。
「欸,米雪,您知道克里斯強退休了嗎?我怎麼都聯絡不上他?」
「是啊,真是很不好意思,他的確是退休了,而且他既然退休了,就不會再跟大家有公務的聯絡。同事之間平常也只有好友的私人聚會他才會參加,公務的事情大家不會再打擾他了。」
「他都沒有參與其他活動了嗎?」
「哦,他忙得很哪,你知道他一直是樂團的小號手,現在還在他們鎮上的長青大學義務擔任樂團指揮跟指導老師呢。上個月他又加入了荒野保護協會,週末常常去擔任義工。當然,含飴弄孫是他最大的樂趣了,呵呵。」
這是法國式的斷然退休,你就是找不到他的人打延長賽,他是真的立即退出專業舞台,連電子郵件也不通了。他如果不這樣做,同單位裡的年輕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甚至不諒解。大概是因為過去有些人退而不休只是想持續靠著經驗與人脈獲得容易取得的利益,而不是真正為了奉獻經驗、知識與能力照顧後輩,因此反而阻斷了年輕人的機會。延長賽如果不被需要不被肯定的話,是很難打下去的。
當然以上這幾個例子也許只是特例,不能代表大多數人。另一個例子是我自己少棒時期的投手啟蒙教練。我小學5年級進入臺南市博愛國小棒球隊,兼任教練的蔡添丁老師要我練習當投手。他雖然熱心專注的帶球隊,但是對投球並不在行,所以我一開始不得要領,雖然努力練球,但球技進展並不順利。幸運的是,隊友的父親認識一位剛退休的棒球選手郭德和先生,他是因為母公司(大涼汽水)結束營業,公司的棒球隊(當年頗有名氣的大涼棒球隊)解散,非自願的從球場退休而在家經營自己的小型印刷廠。但是他是一位優秀的投手,畢生絕學恨不能傳授給年輕人,所以機緣巧合之下就成了我們球隊的義務教練。被需求被肯定的郭德和教練開啟了我的棒球投球視野,並教我正確的投球姿勢、觀念與態度,我後來才能逐漸在球場上嶄露頭角。沒有他,我是不可能入選國家代表隊擔任投手的。對我而言,他毫無保留的奉獻了他的經驗、知識與能力照顧後輩,因此我對他終身感念。
幾天前我從美國矽谷開完會搭機返台,在飛機上看了一部電影,片名為「42」,描述美國大聯盟第一位非裔球員Jackie Robinson加入布魯克林道奇隊前後的傳奇故事。他短短9年的大聯盟生涯裡,於1947年獲得了Rookie of the Year(年度最佳新人獎),1949年獲得國家聯盟MVP(最有價值球員獎),1955年協助道奇隊首度打敗了紐約洋基隊且首度贏得世界大賽冠軍,而生涯平均打擊率更高達0.311,堪稱球隊之寶。他1956年從球場退休以後持續努力改善大聯盟不合理的種族偏見,以謹言慎行且表現傑出的明星球員身分加上堅毅不向命運低頭的態度最終獲得廣大球迷的認同與世人的尊敬,也逐漸改變了大聯盟的生態。1962年他被選入美國棒球名人堂,1972年道奇隊讓他的42號球衣永久退休,而1997年,在他加入大聯盟50週年後,美國大聯盟破天荒的宣布所有大聯盟球隊永久讓42號球衣退休,從此42號球衣代表的就是這位不懼當年處處充滿種族偏見的險惡環境,一生在壓力下奮鬥不懈的黑人球員的偉大貢獻,它甚至也象徵著美國民權運動關鍵的一大步。今天全世界的傑出球員在大聯盟只以球技表現論高下而不論種族、膚色、出生背景的文化,咸認歸功於他。
當然,就像各行各業一樣,每年在大聯盟都會有傑出球員退休,大多數球員退休除了死忠球迷外並不會有多少人在意;但是,一件球衣的退休卻是天大的事,因為它代表的是被需要被肯定的最高境界,代表著精神永不退休。我們退休時希望人家歡喜送別,還是希望人家不捨挽留?我們希望有機會打延長賽,還是早早結束這場比賽?這真是複雜的問題,而答案恐怕關係著被需要被肯定的程度。(2017.6.14)
吳誠文小檔案
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台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年兼任系主任,2004-2007年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2014-2016年擔任學術副校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年當選IEEE Fellow。2007-2014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STC)及資訊與通訊研究所(ICL),2013年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最高榮譽「卓越創新研究機構獎」,同年獲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榮譽,2014年2月歸建清華大學。2015年獲電機工程學會最高榮譽「電機工程獎章」。目前為清華特聘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