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本書的讀者應該對臺灣的棒球多少有一點興趣,否則也不會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書,更不會花時間翻翻這本書。這本書與其他棒球書不同的地方是,它應該是第一本討論與臺灣棒球運動曾經直接相關的幾個臺大人的書。特別是本書在第一部就是以臺灣職棒之父洪騰勝先生為核心,談臺大人當中幾個與臺灣職棒發展相關的關鍵與特殊的人物,包括臺灣第一個棒球主播盛竹如先生、職棒唯一的博士球評兼主播袁定文先生、讓中華職棒大聯盟起死回生的會長黃鎮台先生等。這幾個臺大人即使已家喻戶曉,他們跟臺灣棒球運動的關聯或者背後的故事也可能鮮為人知。我想本書裡談到的他們的故事對大多數的讀者們應該是新鮮的,畢竟把棒球與臺大人劃上等號,或者談臺大棒球人這樣的主題,感覺上像是北極熊突然出現在澎湖群島一樣,會讓人相當意外的。不過你仔細想一想,說棒球人當中有些有相當的智慧與規劃執行能力,或說臺大人不全是書呆子,除了書唸得好外有些也會打棒球或經營球隊,甚至經營整個職業棒球聯盟,這樣的講法應該也是很合理的。
以洪騰勝先生為核心的理由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棒球需要的運動精神,而且我有幸在幾個場合與他近距離相處,除了交談與聆聽外,也可以仔細的從旁觀察他。我第一次與他近距離接觸是在2014年8月1日,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於新莊棒球場舉行臺灣棒球名人堂揭幕以及第1屆棒球名人授證典禮。洪騰勝先生邀請我、張成發學弟及《臺大校友雙月刊》執行主編林秀美小姐到場觀禮,順便也利用空檔接受我們訪問(訪問稿由成發寫成本書中<職棒之父洪騰勝的獨戰事業>一文)。名人堂在揭幕當天也展出了洪騰勝先生的手稿<臺灣職棒之催生與草創>,該文亦收錄於本書中。在此之前,聽說他異常低調,從不接受訪問(其實成發受我所託之後,對他第一次的邀訪是吃了閉門羹的),甚至連拍照都拒絕,因此球迷與社會大眾都對於臺灣職業棒球之起源不甚了解,僅耳聞洪騰勝先生之貢獻而不知細節,甚至難免發生以訛傳訛的狀況。幸虧成發學弟不灰心,被拒絕之後再次嘗試,誠意終於感動學長,才有機會受邀參與盛會並聆聽洪學長仔細回顧職棒草創時期的點滴往事。成發與我在後續幾次不同場合與洪學長的長談中得到了更多的細節,但是有關臺灣職棒的源起,他願意公開的部分均親筆寫在該文中,其他的部分有些牽涉到當時的政商名人,仍然敏感,我們聆聽之後也就默默藏於心中。
只是,令成發與我均感到意外的是,洪學長邀請我們兩個人以及大專校友棒球聯盟創會理事長趙慶隆學弟在2014年10月參加他主辦的臺大商學系同學會,與他畢業已經53年的同班同學及家人同樂,這是我人生當中又一次不尋常的經歷。我這輩子從來也沒有想到我會被長我20歲的學長邀請參加他的同學會,不只與楊泮池校長及管理學院的教授們一起參與他們花東遊之前的晚宴、唱卡拉OK、表演薩克斯風,還與他們同遊花東3天,被當作小同學對待。成發那時結婚才兩年,跟太太帶著小寶寶,推著嬰兒車,也加入了這次的「同學會」,恐怕他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同學會」回來以後,臺大棒球隊校友會(簡稱OB隊)何維深會長邀請洪學長加入OB隊,因為在棒球名人授證典禮之前我已代表維深把本隊背號1號的球衣送給他了,因此維深的邀請洪學長爽快答應,並且在他經營的朝桂餐廳宴請OB隊,與所有隊員見面。席間大家有共同的話題,相談甚歡,突然孫金鼎學長以兼任OB隊教練身分向已經77歲高齡的洪學長提議,希望在兄弟飯店龍潭球場舉行OB隊與臺大棒球隊的對抗賽,並邀請他擔任先發投手,令大家冒出一身冷汗(實際上是OB隊的學弟們渴望到龍潭球場打球已久,只是不知如何開口)。沒想到洪學長大笑幾聲以後,不但沒有拒絕,還表示雖然他已經20幾年沒有投球了,但是只要他努力練習,還是可以上場主投並教訓學弟的,他並且還傳授他苦練投球的秘訣給學弟們(這就不方便公諸於世了,哈哈)。洪學長閉門苦練一個多月後,比賽如期在2014年12月13日於兄弟飯店龍潭棒球場舉行,媒體也大幅報導:『78歲的「職棒之父」洪騰勝儘管4天前才大腿拉傷,昨天更不畏低溫,身穿臺大棒球隊1號球衣復出投手丘,先發對決臺大棒球隊小學弟,並打第三棒,首打席就敲出中外野平飛安打,投3局還摘下勝投,奮戰精神讓年紀小他好幾輪的學弟相當佩服。洪騰勝說︰「60歲的都能打了,我70多歲當然也可以啊!」』【自由時報,2014/12/14】
這場比賽後洪學長信心大增,竟然反過來向OB隊下戰帖,說他要以兄弟飯店的員工重新組成兄弟飯店棒球隊(簡稱兄弟隊),並要跟OB隊進行年度例行賽,每個月打一場,並且以飯局為賭注,OB輸一場請吃一頓飯,兄弟輸一場請吃5頓,並得以兄弟飯店的餐券折抵。他說這樣OB隊贏球的話就可以嘉惠家人,免得大家吃得跟豬一樣可愛,可是其實每次比賽他都準備了豐盛的點心跟飲料,賽後還一定請大家到兄弟飯店吃大餐,所以不但早已嘉惠家人,OB隊員的戰力跟體重漸漸的背道而馳。洪學長這樣的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勇氣讓金鼎大為緊張,因為他百般催促隊員要練球,作好準備,可是大家因為工作繁忙都不太回應,果不其然在2015年4月4日於龍潭棒球場舉行的第一次例行賽OB隊竟然輸給了兄弟隊(往後互有輸贏),當天媒體又到場報導:『儘管已高齡78歲,「臺灣職棒之父」洪騰勝在今天兄弟飯店隊vs.臺大棒球校友隊的友誼賽中,照樣登上投手丘,霸氣地先發投了3局,只被小老弟們擊出3支安打。這場比賽,因為邀請桃園市長鄭文燦到龍潭棒球場洽談改建名人堂、休閒飯店等相關事誼,順理成章邀請他開球,洪騰勝趕忙換上背號1號的黃色衣,上場擔任打者。鄭文燦是臺大社會系畢業的校友,臺大棒球校友隊長孫金鼎(1973年中華青少棒國手),特地遞上球帽,邀請鄭文燦成為校友隊的榮譽隊員。』【蘋果日報,2015/4/4】
我們與洪騰勝學長維持這樣的互動,私底下也有幾次與他討論臺灣棒球名人堂的規劃(目前暫棲於新莊棒球場的小空間)。正如媒體所言,在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請求下,洪學長有意捐贈名人堂所需之土地及房舍建築,但是他期望名人堂協會必須提出確定名人堂能永續經營的規劃與運作方針,並且要讓名人堂具有教育的功能,以嘉惠社會大眾,不但要有助於發掘培養未來球員,更要發掘培養未來球迷。他判斷力與執行力極強,做事劍及履及,動作超級快,但他思慮周密,並不莽撞,所以成功率極高。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天生的運動家精神,因此OB隊員都喜歡他,也願意在他有需要的時候幫他忙,因此我認為臺灣棒球名人堂的計畫在他的督導下一定可以成功運作。我必須重申洪騰勝先生以「苦練決勝負、人品定優劣」隊訓經營兄弟象職棒隊,成為中華職棒大聯盟常勝軍,從職棒元年開始到他退出職棒戰場的24年期間,一直是以最低成本經營但卻擁有全國最多、最熱情球迷的球隊,更是唯一締造過兩次3連霸的球隊,這樣的成功其來有自,絕非偶然。他一直把臺大校訓當真的警惕自己,一生充分貫徹臺大人敦品勵學精神,也樹立了職棒經營者之標杆,早已在臺灣棒球界成為典範。
職棒運動步上正軌後他立即退居幕後,從來不居功,不誇耀,甚至卸任秘書長職務以後即不再受媒體採訪,然而25年過去了,廣大的球迷大眾、歷屆職棒球員與棒球專業人士並沒有忘記他的偉大貢獻,因此在2014年8月1日他回到畢生懸念的球場,在媒體及電視機前的全國球迷見證下,現場球迷的熱烈掌聲中接受了臺灣棒球名人堂第1屆棒球名人殊榮。在歷經幾次風雨打擊的職棒再次茁壯以後,他「苦練決勝負、人品定優劣」的敦品勵學精神再次被提起,為他的一生奉獻下了決定性的註解。職棒元年開幕戰後,特地趕到臺灣來參與聯盟開賽盛典並觀賽的王貞治先生曾問當時的洪騰勝秘書長,為何要不畏艱難推動成立臺灣職棒,他回答說:「因為要給臺灣的選手一條出路」,這樣單純的對社會的使命感與愛國愛人精神獲得王貞治先生之尊敬,臺灣職棒界也從此得到日本職棒界的尊重與認同。職棒成立至今已邁入第26年,不僅已培養出許多優秀運動員,更成為臺灣廣大球迷不可或缺的運動賽事,也是歷任總統均宣告的國球。這個運動能凝聚全國民眾向心力的巨大力量,能展現臺灣人的韌性的潛在因子,能把臺灣帶到全世界的外交滲透力,與能增進社會和諧的深厚的感染能量,我們從這樣一位傑出的臺大人身上可以明確的感受到。(轉載自《椰林大道上的棒球傳奇》2015)
圖說:
圖1:2014年8月1日於新莊棒球場,臺灣棒球名人堂第1屆棒球名人授證典禮洪騰勝先生發表感言。(攝影/吳誠文)
圖2:洪騰勝學長臺大商學系畢業53年同學會花東遊之前的晚宴。(照片提供/洪騰勝)
圖3:洪騰勝學長邀我在晚宴時表演薩克斯風。(照片提供/洪騰勝)
圖4:我代表臺大棒球隊校友會何維深會長把本隊背號1號的球衣送給了洪學長。
圖5:洪騰勝學長加入臺大棒球隊校友會後於龍潭球場合影。(照片提供/OB隊)
圖6:兄弟大飯店龍潭棒球場,未來臺灣棒球名人堂可能坐落於附近。(照片提供/OB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