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5/7為臺大2016年度創創週,首度由臺大創意創業中心與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共同籌畫,帶給大家更多精采的活動,同時完成臺大創業生態圈建構的故事,看臺大如何從無到有,打造出校園創業生態圈。

創創學程的人才培育

2006年,電資學院即開設了類似先驅課程,為這波熱潮展開熱身,繼而催生出兩年後火紅的「臺大創意創業學程」。

「高科技創業與管理」課程的開課教授為當時的電機系教授陳良基,這門課實務份量極重、要求嚴苛,沒想到學生反應十分熱烈。臺大因此更加確定此一需求,而於2008年推出第一個跨越各院系的校級學程:「臺大創意創業學程」(以下簡稱創創學程)。建立了不分院系年級的跨社群學程,讓有志或希望了解創業的學生學習如何落實執行面。

相較於國外的創業實踐課,初期學程較著重於創意能力的訓練。當時的學程主任陳良基認為,在培養學生創業之前,應先激發突破框架的能力:「有創新,才有新創。」他特地為此至校外尋找業界名師,把他們一個個請進臺大授課。這從無到有的過程承蒙第一任創創學程副主任──電機系黃鐘揚教授協助,從授課、學程凝聚、到產業互動,一切親力親為,功不可沒。

課程帶進大量需要執行的任務,不同學院的人聚在一起,在團隊合作中發揮個人長才;導入「虛擬公司」概念,每一組發想一個點子,然後建立如執行長、營運長、行銷長……等職位,在修課期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團隊將經歷共識建立、撰寫營運計畫書與商業模式、追蹤工作進度等過程,學期中會安排Demo Day,讓不同組的同學互相觀摩給予建議;期末則需繳交營運結案報告給授課教授,真實體驗公司經營。在這過程中,有些新創團隊因此應運而生。

學程課程具備團隊合作能力、專案執行力、創意激盪等特質,重要的是能親自嘗試經營公司,在面對各種未知的真實狀況下激發出更多潛能,因此很快就成為臺大最火紅搶手的學程之一。

NTU Garage

2012年,創創學程已培育出好幾屆畢業生,這批畢業生非常希望有個工作場域供他們進一步執行創業構想,有別於美國人擁有自家車庫,期望學校也能提供如「車庫概念」的共同工作空間。於是創創學程陳良基主任與黃鐘揚副主任積極籌劃,隔年終於在水源校區成立了共同工作空間「NTU Garage臺大車庫」。

作為實作的場域,車庫提供正在起步創業的團隊一個初試啼聲的機會,鼓勵學生經營新創公司,提供豐富的校內外資源,對於初期沒有太多資源的學生來說,車庫提供極具吸引力的要素:業師輔導、專業工作坊、工作空間、團隊激盪、經驗傳承分享等等,也與4大會計師事務所及4家律師事務所簽訂策略聯盟,每周提供義務輔導時間,透過上述資源整合,協助其進一步茁壯翅膀,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我們相信,只要適時引導學生走出舒適圈,給予適合的生長環境,他們自然迅速萌芽茁壯。進駐車庫的團隊前後已超過50隊,創造出許多耀眼的成果。以「FLUX」為例,創辦人柯軒恩為臺大資工系,大三加入創創學程,受到室友游雋仁影響,以及學程「從創意到創業」精神的啟發,決定與團隊著手打造任何人都能輕鬆組裝的3D印表機。FLUX宛如辦公桌上的創意工廠,讓每個人都能展現創造力。從學程畢業後,團隊進駐車庫繼續磨練實力、精進產品,最後獲臺大引薦的SVT Angel(矽谷臺灣天使群)協助,前往矽谷發展。2016年獲得德國iF設計獎「最高榮譽金質獎」美國最大消費性電子指標展CES的「3D Printing創新獎」,對臺大與學生創業團隊產生莫大鼓舞。

校友力量的發揮

創創學程營運幾年後,臺大有感於應擴散創業能量,激勵整體校園風氣,而初出茅廬的新創團隊也需要校友提攜與資源提供。陳良基教授為此四處奔走,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終獲得校友熱烈回響,由當時的臺大校長李嗣涔和廣達集團林百里董事長擔任共同召集人,集結眾多知名校友成立了「臺大創聯會」。

創聯會的目的在作為校友創業家與在學師生之間的連接埠,讓業界資源豐富的校友和缺乏實務經驗的團隊相遇,建立臺大創業家社群。不久後創聯會將分為「菁新共創平台」和「天使投資平台」以提供不同性質的協助;前者結合社會菁英與新創團隊,手把手教導創業,輔助初期團隊穩定成長。後者邀請創投或投資實戰經驗的校友,回校輔導並引介創投基金和天使投資人,專供擁有企業雛形的團隊在成長至天使輪、A輪基金時,給予資源和資金加速事業起飛。

讓創業種子發芽

201558日,將近上百組新創團隊在講台下難掩興奮之情,這是創創中心成立後第一次推動的全校創業挑戰賽──「臺大種子創業競賽」,每個團隊需在短短5分鐘內展現最精采的一面,無論是具優勢的商業模式,或是初具概念的產品原型,只要獲得評審認可,就能贏得50萬元的獎勵金去驗證概念。

在這場獎勵金的籌備過程中,富邦集團的蔡明興董事長與鑽石生技創投路孔明董事長皆大力支持,除提供基金,還提供多方面協助。藉由具挑戰性、大方給予獎金的方式吸引有創業企圖心的團隊躍出水面爭取,也是多開闢一個管道,將種子團隊帶入臺大生態系統以協助其成長。

希望藉這個競賽帶給種子團隊與學生間互相鼓勵催化的環境。「種子基金只是點燃創業的小火種,是對具備創業夢想的學生的一個鼓勵,以及驗證市場的好機會,學生可藉此累積實戰經驗、增進尚不足的能力。」陳良基副校長說,在創業草創階段,給予小筆獎勵金驗證概念,隨團隊成長再投入更多資金加速壯大,透過不同階段給予不同資金的支持,期許培育出能被市場接受與帶來經濟成長的一流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正向影響力。

生態圈的組織制度化

「臺大創意創業中心」(以下簡稱創創中心)於2014年成立,作為一個全面性的整合角色,主動串連校園各個創新創業機構和資源,肩負臺大創業精神啟蒙和激勵創業氛圍的任務。在籌備期間,陳良基副校長率團多次參訪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中心以及矽谷各知名加速器、天使基金和創投公司,嘗試找出屬於臺大的模式。

每年5月的「NTU StartUp Day」為新創公司大型Demo Day,邀請歷屆知名校友回來分享、鼓舞學弟妹的創業熱情。校友新創公司和學生團隊也藉此機會上台介紹產品,2013年第一次舉辦時便造成校園轟動,將二活會場擠得水洩不通,隨後每年都吸引上千位同學及創投出席,成為臺大新創團隊最佳展示舞台。

而每年寒暑假前夕舉辦的「新創實習正職媒合會」則提供學生和新創公司的媒合機會,每次都吸引上千位校內外學生參與,新創企業熱情地將筆電擺在桌前,展示公司理念和最新成果,學生結伴參與,熱烈討論工作形式與想法,媒合會提供了雙方交流,資訊互通的平台。

這兩場重點活動原為創聯會主籌,在創創中心成立後進行移轉,並延伸出每年5月初的「創創週」活動盛事,迄今每場活動都吸引眾多學生、校友、新創團隊、媒體、合作夥伴或是創投前來參與,順利帶動臺大熱烈的創業氛圍。

如今,「創新」和「創業」經常被劃上等號,但兩者之間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臺大為推動創新創業,特成立校級單位並命名為『臺大創意創業中心』,從名稱上就揭示了期許:培養兼具「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為社會創造更多新價值──這就是臺大的目標與願景。

那麼,如何從碩大的校園內找出具創新潛力的人選?在學習創業之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要怎麼培育出同時具備創新能力與創業野心的人才?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

美國史丹佛大學鄰近矽谷,彼此共生共榮,校園創業風氣十分蓬勃,由於IDEO創辦人David Kelly的投入,強調運用「設計思考」來解決問題的d.School應運而生,鼓勵學生重新定義問題,顛覆既有的方式提出解決方案。

為學習設計思考與矽谷的創業精神,學術副校長陳良基率領由創創中心與臺大幾所學院老師所籌組的團隊,前往史丹佛大學d.School參加「創新大師系列課程(Innovation Master Series)」。臺大團隊發現史丹佛之所以能夠不斷創新,具備了三大特色:第一是思考的方式突破窠臼;第二是堅持不懈的驗證精神;第三則是鼓勵創意揮發的空間環境。這三樣元素讓人解開了限制,重燃起人類天生具有的創造熱情。

此外,近幾年來自西岸的Maker Movement(自造者運動)延燒全球,重啟車庫創業的時代典範,喚起大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擁抱失敗經驗的風潮,爰此,籌備團隊拜訪了矽谷的知名自造者基地「Tech Shop」,見識他們如何將概念化作產品原型,從實作過程中挖掘和學習。

臺大整合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和矽谷的Maker Space概念,在眾人多方努力,加上王大壯校友的資金挹注,於臺大創業生態圈逐漸成形的2015年,順勢成立D-School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有來自後端創業加速器的創新人才需求,與前端整合校內跨域人才培育的雙重使命,在教育與產業間則負有嫁接、育成與探索社會應用的多元任務。

設計學院除致力於培育設計思考的核心能力和自我創造者的精神與實踐;並與業界合作,讓學生離開教室與理論,走入場域接觸真實問題,也鼓勵學生隨時到學院提專案,培養其挖掘問題與接受挑戰的勇氣。學生另可運用學院內的「實作工作坊」打造產品原型,實際磨練Maker skill,親自檢驗設計流程與產品,一同激盪面對現今社會問題的創新解法。

起點,不是終點

臺大從啟發創新人才的設計學院、引導創業實踐的創創學程,到注入資源輔導創業的車庫、創創中心,最後加入協助事業起飛的加速器,為意欲創業的人才譜出一張清晰的地圖。學生逐漸了解創業不再是艱深的抽象概念,他們其實可以肩負起更大的責任。目前臺大已啟發許多學生的創業精神,形成遍地開花的風氣,然而距打造出發揮全面影響力的一流企業,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學術副校長陳良基認為,身為臺大人,不僅要養成豐厚學養,更要開創社會價值,在人才培育上臺大的使命責無旁貸,不斷殷勤於孕育勇於開創新局的優秀人才,楊泮池校長更在各個公開場合中宣示屬於臺大人的創新精神:「勇於創新實踐,開拓無限的可能性!」如今臺大能擁有這一切,是在社會與眾多人期望之下,盡心力一起拚搏出的成就。臺大校園已脫胎換骨,成為鼓勵創新創業的友善環境,並將化身引導臺灣創新創業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