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成長ing,創立86年,有百年古蹟,也看得見俐落的清水建築;近年已完工、施工中及將開工的新建案多達15件,加上瑠公圳復育、醉月湖景觀改善,臺大的改變看得見,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基礎建設,為臺大建構永續發展的硬實力,請看總務長王根樹教授的「校務報報」。
蜻蜓的複眼有360度視野,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出牠的眼睛;蜜蜂的大腦體積不過1mm3,卻擁有最多彩色的視神經細胞;水黽靠著奈米級的腳絨毛在水面上來去自如,昆蟲界的水上飄當之無愧;蒼蠅飛行時能每秒做6個旋轉,總合為2160度,而且平穩垂直降落;牠們到底是如何辦到的呢?
利用複眼系統的特性可以建造更好的人工視覺,如複眼數位相機的誕生;昆蟲的斥水奈米結構可以應用在防水塗料,不僅可用在日常生活如建築、手機防水,還可用於飛機引擎除冰、減低輸油管所需能量,環保耐用,CP值超高。另外,若能解開並運用昆蟲的拍撲飛行,可以讓飛機更靈活操控、安全性也提高。本期研究主題「昆蟲仿生學」邀請楊恩誠教授、盧彥文教授、楊鏡堂教授分別就他們對昆蟲的視覺、防水、飛行構造與讀者分享研究發現與成果。他們的研究充分說明了工程研究可以大自然為師,同時提醒我們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但是,從人類歷史來看,為了滿足私慾,所做所為經常傷害其他生物甚至同胞。2016年1月27日,臺灣第一次與國際同步舉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這個紀念日從納粹受難者紀念日轉型而來,任何國家只要有違反人權的屠殺歷史,都在紀念範圍。臺灣的轉型正義工程將要啟動,花亦芬教授指出,希望這個過程各群體能坦誠、接納與原諒,為著共同邁向公義與良善的社會而前進。
吳誠文副校長的<園>很勵志。清大梅園是他在國家代表隊受訓的基地,美國紅襪隊芬威球園是職棒球員夢寐以求的球場;不論是什麼園子,都需要整地耕耘灌溉施肥,而心中的知識田園,只有不斷學習淬練累積精進,才會有收獲,有貢獻。
臺灣四面環海,資源豐富,又臨近亞洲大陸,戰略地位特殊,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即是必爭之地,從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用羅馬拼音創造原住民文字可見端倪。李文良教授以羅馬字契約「新港文書」的歷史學研究,讓我們看見荷蘭、明鄭到清朝的政權角力。周婉窈教授則追溯臺灣海洋史研究起自臺北帝大史學科的交通史與南洋史、經曹永和教授承先啟後而開展。而陳琪芳教授和郭振華教授進行的海洋探測,研發出我國第一套聲納分析系統,在無人水下載具以及水動力再生能源研究也頗多嶄獲。這是臺大的學術資產,也是對社會、國家與環境的貢獻。
張天鈞教授從臺大醫院院長肖像畫談其人其事,本期介紹高天成院長,有才有愛,其家族非醫師即牧師,可謂是全人醫治。
本期保健再請廖怡華醫師談皮膚抗老,從微整型到保養品選擇,非常實用。臺大新設抗老門診,張天鈞教授將在下期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