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麗娟教授新作《大觀紅樓(綜論卷)》,重探傳統貴族真實面貌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為中國偉大的古典小說,經數百年的流傳,衍生出無數精彩的話題與討論,讀者與作品之間的對話始終未曾停歇,對於這部經典的研讀與探究,甚至獨立成為一門學問──「紅學」。

魯迅曾說,經學家在《紅樓夢》裡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紅樓夢。每個《紅樓夢》的讀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臺大中文系歐麗娟教授窮盡十餘年心血寫成本書,讀出那些隱藏在《紅樓夢》文字之間與文字之外的聲音,讀出《紅樓夢》的真滋味。

《大觀紅樓(綜論卷)》作者中文系歐麗娟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唐代詩歌、《紅樓夢》之研究,成果豐碩。著有《唐詩選注》、《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詩論紅樓夢》、《李商隱詩歌》、《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代詩歌與性別研究──以杜甫為中心》等書,並編著《大唐詩魁──李商隱詩選》、合編《歷代詩選注》。歐教授在臺大MOOCS開設的「紅樓夢」,榮登華人最受歡迎課程前4名。如今窮盡研究《紅樓夢》心血,集結其思想精華為此書。

站在作品的時空脈絡理解,拓展現有「紅學」視角

歐教授認為,《紅樓夢》在多樣研究角度與豐富的研究成果中,似乎仍然缺乏比較切近於作者與作品之特殊階級的視野。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使讀者容易把文學「扁平化」思考,而忽略「人的本質」是後天建構出來的,與他的成長背景息息相關,也會隨著不同的時代文化與家庭環境而改變。因此,在探討作者與小說的階級屬性時,即使涉及曹雪芹的內務府世家背景,或賈府的滿洲旗人文化或貴宦生活,但讀者對這等富貴階級的認識仍是停留在概念的層次,以致對於「富」往往以奢靡看待之,或豔羨、或抨擊,卻不免有所隔閡;對於所謂的「貴」也籠統地以權勢為說,有關「貴」的精神性更不甚了了,從而對成長於其中的人物會有何種思想、信仰、價值觀、心理感受,就幾乎是置之不論了。

一般而言,《紅樓夢》的多數讀者都同意、甚至堅持曹雪芹是反傳統、反封建、反禮教的,情、禮(理)是對立的,小說所寫的就是情、禮(理)的對立所造成的個人悲劇,為此而對諸兒女發抒不平與同情。本書則持相反意見,認為曹雪芹和《紅樓夢》都是站在傳統時代脈絡裡,去面對和思考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而對於人與人之間,包括親子、婚戀、朋友的各種關係,也都是主張「情、禮(理)合一」為最高境界。

本書提醒讀者,人們往往以既有的成見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事物,如同黑格爾所言,「人們總是很容易把我們所熟悉的東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變了古人。」今日閱讀《紅樓夢》,也不能以今人的眼光讀之,而必須放在過去的時空脈絡下理解。既然《紅樓夢》是一部描寫滿清貴族世家的小說,因此理解《紅樓夢》,必須先理解滿清貴族世家及其思想、信仰、價值觀、心理感受;讀者必須回到傳統之中,才能理解這部在傳統中誕生的經典。

閱讀文學書寫中樂園的衰敗與追尋

《紅樓夢》是一闋宏大的悲劇交響曲,所有的美好人事物都註定是要幻滅的,樂園的命運就是崩壞。這部作品的本質是對繁華往事的眷戀與追悼,以及對於失落的悲慟與自我譴責,它的主旋律也就是對青春生命、塵世人生的輓歌,以及貴族世家之輓歌。世家大族在小說中由盛轉衰,賈寶玉由眷戀人間而遠離紅塵,但歐麗娟老師指出,寶玉的出家不是受到打擊後的灰心絕望,不是對於現實世界的逃避與抗議,而是大徹大悟,是抵達圓善之後的超離與了結。於是悲劇也就不僅只是悲劇,而能化為飽含滄桑之後的豁達與慈悲,再回首往事,還可以綻放出一朵含淚的微笑。

全書從作品主旨、版本研究、神話主題、愛情觀、才子佳人模式、度脫模式等各個不同層面析論《紅樓夢》;不僅只是對文本的解讀、對作品的賞析,還有更多對人生、對有情世界的感悟,是品讀《紅樓夢》經典的極佳良伴。

書名:《大觀紅樓(綜論卷)》

作者:歐麗娟

出版日期:201412

IBSN978-986-350-048-3

定價:500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

u  校總區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圖書館地下一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41號)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u  水源校區書店:

地址: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一樓(10087 臺北市思源街18號)

電話:(023366-3993分機18

傳真:(023366-9986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u  校史館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校史館二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3366-1523

營業時間:9:0017:00、週二9:0015:00(國定假日休息)

l   http://www.press.ntu.edu.tw

l   線上購書:博客來/三民書局/國家書店

 

圖説:歐麗娟教授帶領讀者回到傳統,讀出《紅樓夢》真滋味。圖片引自《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6》。臺大出版中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