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春天與臺大,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一定是杜鵑花的吧!與椰林大道齊名的杜鵑花,是一年當中唯有春天來到時才能看到的短暫美景。不同於櫻花那有如淡淡水彩般的渲染,杜鵑的美像是一抹抹濃厚的油彩,大方地向這個世間展現她的美艷。尤其是杜鵑花盛開時的臺大校園,散發著一股浪漫又甜膩的生氣;紅的、紫的、粉的、白的,各種顏色的花團,相互簇擁著卻又彼此爭妍,校園霎時間宛如花園般瑰麗。

對於這樣一個特別的景色,自然會有相應的活動產生,像是歷史悠久的「杜鵑花節」便是這時期的重點活動。而對我來說,最有趣也最令人懷念的,大概是拼花,就是撿拾落下的杜鵑花瓣,排成圖案或文字,用來向心儀的人示愛,可說相當應景。這不是校方或社團主導的活動,而是學生們想對另一半傳達自己的心意所想出的方法。像這樣不直接表達感情、低調又帶點做作的表達方式,還真是適合臺灣人這種曖昧不明的民族性啊!

大二下那一年春天,當時跟女朋友交往不久,有天騎腳踏車載著她經過椰林大道,看見杜鵑花盛開的美,也注意到在椰子樹下的草皮上,到處舖滿了用杜鵑花拼出的字圖,令人驚豔。這讓我萌生了個念頭,就是在月下無人之時來排花,隔天再帶她不經意地路過、不經意地看到,讓她開心;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彆扭,不過如果我不彆扭大概也就不需要去排花了吧。

在某天夜裡,約了一樣彆扭、自稱是公衛流川楓的同學一起去排花。由於前一晚下過大雨,很多落花都被打爛了,光是收集完好的花朵就找了好一陣子。之後選了一個看起來還算隱密也不會很容易被看到的地方(畢竟被其他人看到還是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人的心理實在複雜),排了一個心形、加些裝飾、以及我跟女友兩人的名字。最後我們兩個互相欣賞了一下對方排的花樣、彼此稱讚了一番後便心滿意足地騎腳踏車回宿舍去。擔心著花朵能否安好的我,直到睡前都還在心裡祈禱,希望在女友看到以前都別再下雨。

隔天,找了個藉口載女友去那附近繞繞,成功地「不經意」讓女友看到我的傑作,女友非常驚喜和感動,而我則是在心中感謝著杜鵑花,謝謝她們努力地維持著最後的綻放。至於我那位朋友則沒這麼好運,被女友叨念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過,我們兩人的女友最後都成了老婆,或許這「儀式」真有那麼一點不可思議的力量也說不定呢!

康宗仰小檔案
臺大公共衛生學系學士;美國Savannah College of Art & Design, MFA。自由插畫家,與多間兒童讀物出版社、臺灣教會公報社合作。繪本作品有《咱的囝仔咱的歌》(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出版);《搶救消失的風景線-海中王者的悲劇》(小螢火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