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長說人才與知識的源頭就在高等教育,隨著5年5百億邁頂計畫啟動,臺大以「亞洲頂尖,世界一流」為願景,要在5至10年內進入世界百大,並秉著人文關懷之理念,提升全人類道德福址之目標,在教育、研究、國際化、社會責任、發展方向及經營管理各面向戮力革新,請看本刊摘要李校長的校務會議報告。
工學院葛煥彰院長撰文呼應,談近2年來工學院努力的初步成果,已全面有效提升教研水準及國際化程度,並與亞洲大洋洲的12所大學組成聯盟,凝聚更大能量,文末則樂觀期待工綜新館如期興建,對工學院發展將是一大契機。
有鑑於地球暖化及能源危機,林唯芳教授成功研發出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具有價廉、加工簡易、應用多元、方便攜帶等優點,已獲美國空軍資助,進一步開發太空使用。她則期望在3年內普及,減少地球污染問題,善盡地球公民之義務。而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的發展多少也體現能源開發模式的變遷。從船模實驗室到民國62年成立造船所、65年成立造船系、82年第一次更名為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到91年再度改名為今稱,凸顯綠色海洋能源開發的重要性,而於今蜚聲國際的造船業,臺大更貢獻了一份力量。
顏家鈺教授研究團隊與台積公司合作,開發電子束微影系統,協助半導體業者提高產能;凝態科學研究中心近年著力於微觀能譜顯微技術及尖端材料之研發與應用,亞洲已無出其右;王安邦教授研究力學之熱與流性質,廣泛應用在印刷、晶片及塗佈技術上;鄭登貴教授鑽研複製科學,不僅提高畜牧生產,更造福血友病人;他們的研究之所以卓越,就在於對全人類福祉有所貢獻。
鄭登貴教授被尊為複製科學的祖師爺,因為他在1983年11月15日首度育成世界上第一例「試管豬」,這位在專業領域頂尖的學者,求學過程曲折而精采,請看本期椰林焦點人物專訪。電機系畢業的吳誠文也有很「棒」的人生,這位第一代巨人國手,在很小的時候就為國家爭取榮譽,長大後他以個人在半導體測試的專長提升臺灣產業的自主性,本期校友專訪他,且看他如何讓代工巨人變身成為真正的巨人!
臺灣公衛界的巨人陳拱北教授去世已30年,公衛界將藉此檢討過去、現在與未來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緬懷他,也是承繼他的基督精神。本期有3篇文章,除陳拱北教授寫於30年前之建言外,還特別邀請公衛學院江東亮院長、亞洲大學副校長楊志良教授撰文紀念。
本期椰林風情由李平篤教授帶您招蜂引蝶,本期先介紹蝴蝶的分類、成長變態過程及觀察技巧。大自然之美令人驚奇,王安邦教授之凌波仙子和尾流,劉聰桂教授的愚人金「黃鐵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一再回味。
蔡彩貞法官在本期「法律與生活」告訴您從民國92年起頒布的新訴訟程序,包括進入法庭之前的量刑協商、進入法庭的簡式審判及交互頡問等,一旦有需要也不致於毫無頭緒。
闕士傑醫師則就男性老化可能發生的攝護腺肥大症問題加以說明,告訴您如何診斷及採取治療措施。如何活出亮麗的銀髮人生?歡迎您去出版中心買本《彩亮人生》來看看。
今年是臺大80年,電機系畢業的黃友佳校友無意中發現臺北帝大校長幣原坦先生的墨寶流落坊間,熱心居間聯絡,並蒙李學智教授慷慨解囊,讓墨寶回歸臺大典藏,本期特刊出「尋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