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交流

本校與南京大學締結姐妹校並參訪上海交大及復旦大學

李嗣涔校長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與中國一流大學之學術交流,20061122-26日赴上海交通大學參加「2006亞洲大學校長會議」(Conference of Asian University Presidents),並率團訪問南京大學與復旦大學。此次本校與南京大學締為姐妹校,兩造之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亦簽訂協議書,將以合辦學術會議、進行專案研究及研究人員互訪等方式,加強交流與合作。(取材自《臺大校訊》第8591版,2006.12.6

本校與北大、清大簽約並參訪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國政法大學

為拓展本校國際學術交流之全球性布局,李校長於102627日藉出席北京論壇之便,與理學院羅清華院長、社會科學院趙永茂院長、工學院葛煥彰院長、管理學院洪茂蔚院長、法律學院蔡明誠院長等5院院長,聯袂參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國政法大學,並分別與北大、清大簽訂校級合作協議書。

本校與北京大學曾於1995年首次簽訂交流備忘錄,清華大學則是首次簽約,往後雙方可望進行更密切的學生交換,法律學院則已於去年12月薦送博碩士生至清大參與座談研討會。另外兩所學校亦各具特色,得學習:中國人民大學以人文社會為主,有6個國家文科基礎研究及13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名列全國第一;中國政法大學則是中國法學教育之重鎮,已培養10萬餘名專業人才,基於該校之公法中心運作極為成功,本校法律學院蔡院長亦表達高度之合作意願。(取材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電子報」第6期,2006.11

2006年亞太大學交流會理事會暨雙年國際會議在臺大

臺灣為2006年亞太大學交流會(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UMAP)理事會長國,並由本校李校長擔任理事會長,1012-14日於本校舉行UMAP委員會、理事會及國際交流研討會。此次有超過12國近130名代表及國際學生與會。

本次會議除議決下屆(2007-2008)理事會長國提案外,並與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共同舉辦「亞太大學國際交流會議」(UMA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6),主題為「跨國教育:學生需求與教育目標」(Education across Borders: Students' Needs vs. Educators' Goals)。並首度於會前舉辦國際交換學生論壇。大會邀請了日本大阪商業大學校長Ichiro Tanioka、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副校長Michael Witherell、澳洲拉特伯大學校長Brian Stoddart等人專講,分享各校在國際教育推廣及學生交流的經驗。主講人嘉許臺灣大學在預算上的良好規劃,也稱許臺灣用心於營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將是亞太地區大學國際化發展的優良典範。

亞太大學交流會主要由亞太國家/地區具代表性之高等教育組織組成,目前有20個國家(地區)為正式會員國。(取材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電子報」第6期,2006.11

 

圖説:

圖1:兩岸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臺大與北大簽署交流協議,圖為李校長與北大許智宏校長(右)於簽約後交換禮物。(提供/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圖2:本校造訪中國清華大學,於該校工字廳前合影。(提供/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圖3:UMAP今年首度舉辦國際交換學生論壇,圖為本校學生與世界各國學生熱絡交流情形。(提供/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圖4:參加UMAP2006研討會暨理事會全體合影於臺大圖書館前廣場。(提供/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榮譽榜

臺大生物機電系團隊勇奪「全國機器視覺競賽」冠軍

歷經兩個多月馬拉松式的比賽,本校生物機電RGB-Great隊拿下第1屆「由田機器視覺競賽」的「解題類競賽A組──外型瑕疵檢測」冠軍,並於1019日公開接受表揚。

此項競賽係經濟部工業局、教育部指導,由田新技公司委託自動光學檢測設備聯盟(AOIEA)承辦,目的在加強國內機器視覺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創意應用。競賽分為兩類:創新類競賽由參賽者自訂題目,以學術研究報告形式展現;解題類競賽則由主辦單位提供關聯性影像,參賽者據以設計程式做瑕疵檢測或目標分類,以解題的正確性及速度一較高下。

臺大生物機電RGB-Great隊是由本校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研究所劉昭慧、洪國隆、吳岱霖、鄭宇哲等4位同學所組成,林達德教授指導。同學們於競賽中展現優異的程式設計能力及創造力,並表現出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終能擊敗眾多參賽者,勇奪第一。(取材自《臺大校訊》第8541版,2006.11.1

機械系楊毅祥等人獲2006裕隆日產「汽車創意設計金賞獎」

本校機械工程學系楊毅祥、機械工程研究所游振彥與生命科學系林家賢同學,2006年參加裕隆日產汽車所舉辦之汽車創意設計大賽,於1025日得到「車用電子系統設計組」金賞獎,除獲得一台TIIDA轎車外,並將造訪日產設計中心(NDC)和日產概念車設計中樞CBI(Creative Box Inc)。為了感謝黃明熙教授及鄭榮和教授的指導,獲獎同學決定出售轎車,將所得捐給FORMOSUN團隊。

從賽車遊戲的2D輔助影像得到靈感,這群年輕的研究者將之應用在實際駕駛,利用Sensor感測車體與外界的距離,並且使用2D成像,讓駕駛可以更準確地判斷車子與周圍障礙物的距離,比倒車雷達更有效減少行車的死角,從而大幅提高行車的安全性,未來還可結合車用中央電腦,執行自動駕駛等功能。

本屆評審有多位美日汽車設計專家,主辦單位特別規劃國際論壇,交流分享汽車設計的國際趨勢。(取材自《臺大校訊》第8561版,2006.11.15 

2006年校慶頒授林懷民及錢煦名譽博士暨首度表揚傑出校友

本校2006年校慶於1115日上午9時,在校總區綜合體育館舉行。時屆創校78年暨改制61週年,前校長孫震教授、陳維昭教授均受邀出席,而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發長Dr. Jesse Delia適率團來訪,亦躬逢盛典。李校長於致辭時指出,61年剛好是干支紀年一個新的開始,對照此刻臺大努力邁向頂尖大學之際,亦正是另一個新的開始。會中除頒授林懷民及錢煦二位先生名譽博士,同時首度表揚傑出校友,其中,施敏、李羅權、姚孟肇、李焜耀及許文政等5位校友都親自出席受獎。

獲頒名譽博士學位的林懷民先生,創辦「雲門舞集」,已發表70多部作品,成功地將雲門推向世界舞台,並於國立藝術學院成立舞蹈系,致力於舞蹈人才的培養;其在闡揚傳統文化內涵、開創舞蹈嶄新境界方面,有過人之貢獻,成就蜚聲國際。而另一位名譽博士錢煦先生,臺大醫學院醫學士(195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系哲學博士。為國際生物工程及醫學研究之泰斗,其血行力學之於血管影響的研究,對動脈硬化疾病之診治卓有貢獻。現任美國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長,1976年膺選為中研院院士,也獲中、美多個科學院院士榮銜。錢先生畢生致力於研究與教學,對母校之學術發展向來熱心參與,其為人及治學精神,足為表率。

為慶祝校慶,座落於舊總圖2樓的校史館,首次推出星夜聲光秀,藉由特殊光影之映射,將歷史古蹟、夜色星空交織成夜的協奏曲,參觀者在館內泛黃燈影間,遊覽臺大近百年之歷史長河,別有一番意境。(取材自《臺大校訊》第8571&3版,2006.11.22

語言所黃宣範教授等103位獲95學年度終身職特聘教授

本校95學年度獲終身職特聘教授共有103位。其中,文學院及公衛學院各1名,社會科學院2名,法律學院4名,管理學院2名,生農學院6名,生命科學院7名,醫學院16名,電資學院18名,工學院20名,理學院26名。榮譽榜詳參http://homepage.ntu.edu.tw/~joyceguo/honor14.htm

本校專任教授符合下列資格之一者,得聘為特聘教授:(1)中央研究院院士。(2)曾獲教育部國家講座。(3)曾獲教育部學術獎。(4)曾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或傑出獎三次以上。(5)擔任教授期間,曾獲頒本校教學傑出獎兩次以上。符合第14款者,支給特聘加給新臺幣20,000元;符合第5款者,支給特聘加給新臺幣10,000元。

 

圖説:

圖1:臺大生機系RGB-Great隊以零瑕疵,拿下「全國機器視覺競賽」解題類組冠軍。圖左起:生機系林達德主任,碩士班洪國隆、吳岱霖,博士班鄭宇哲,前排:碩士班劉昭慧。(提供/林達德教授)

圖2:機械系及生科系同學組團參加汽車設計大賽獲金賞獎。(提供/游振彥)

圖3:利用2D輔助影像讓倒車更準確,是頗具實用性的創意設計。(提供/游振彥)

圖4:林懷民先生獲頒名譽博士學位。(攝影/郭書紳)

圖5:錢煦先生獲頒名譽博士學位。(攝影/洪培元)

圖6:李嗣涔校長(中)、前校長陳維昭(右4)與傑出校友們合影於校慶茶會。左起:陳益明教授(植物所教授退休,現任臺大校友總會總幹事)、姚孟肇院士、施敏院士、許文政董事長、李校長、陳維昭校長、李羅權院士、張漢東理事長(臺灣省校友會)及李焜耀董事長。(攝影/洪培元)


新單位巡禮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成立「統計與生物資訊諮詢研究中心」

二十世紀初,英國統計大師R.A. FisherRothamsted農業試驗場工作時,發展出變方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與變積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方法來分析數據,對糧食的增產與農作物的改良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50 年代英國的B. Hill進一步將Fisher的試驗設計應用在醫學與藥物評估上,發展出隨機雙盲的臨床試驗基礎,對人類健康福祉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遺傳學之父」孟德爾(Gregor Mendel)豌豆的遺傳性狀研究,T.H. Morgan的果蠅遺傳研究,都是統計學應用的經典。

 進入二十一世紀,生物統計對基因體學、蛋白質體與生物資訊學發展更形重要,有鑑於本校一直未有統計學相關系所,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於日前成立「統計與生物資訊諮詢研究中心」(Consult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tatistics and Bioinformatics, CRCSB),提供校內外師生、業界有關統計與生物資訊諮詢服務。該中心位於生農學院3315室,門診時間為週一至週五9:00-12:0013:30-17:00,服務電話:(02)3366-3736,傳真:(02)3366-3736E-mailservice@statconsult.ntu.edu.tw。申請流程及表格請參考網:http://www.statconsult.ntu.edu.tw


陳前校長維昭榮退會127日舉行

臺大前校長陳維昭教授即將退休,本校謹訂於127日下午3時舉行「陳前校長維昭榮退茶會暨新書發表會」,地點在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歡迎各界師友蒞臨參加。


徵求啟事

杜淑純女士徵求杜聰明博士墨寶及故事

杜淑純女士是杜聰明博士長女,為紀念已逝父親,特向各界徵求杜聰明博士墨寶及生平小故事,集冊出版,以流傳後世。希望曾獲贈杜博士題字的各界師生友人,提供翻攝照片(若自行掃描,解析度請設定在300dpi以上,亦可送來本刊翻攝),此外,如有知悉杜博士生前軼事,也歡迎提供給杜淑純女士。如蒙提供,杜女士將於出版后致贈該書以表謝忱。資料請寄本刊:

地址:106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校友雙月刊

聯絡人:林秀美

電話:(02)3366-2045

傳真:(02)2362-3734

E-mail:alumni@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