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澤亮治老師生於明治11年(1878),享耆壽96歲,於昭和49年(1974)離世。

中澤亮治教授。鑽研釀造學。1911年來臺灣,1930年起兼任臺北帝大農產製造學講座教授,1939年返回日本。圖為60歲生日時所攝。

 

中澤教授完成東京大學學業後,前往德國留學,回國後於明治44年(1911)前往臺灣總督府研究所赴任。鈴木梅太郎老師在我編輯中澤老師60歲的紀念論文集序文中,提到了為了臺灣產業發展,將中澤亮治老師以研究者的身分推薦給臺灣總督府這一段故事。至此之後,中澤亮治老師多數的成就與我國的發酵微生物、發酵工業息息相關,而臺灣的發酵學領域也已經發展到了令人不可忽視的地步。中澤老師自昭和5年起至昭和14年返回日本本土為止,從事工業研究所發酵工業部部長之餘,作為農藝化學科的農產製造講座的教授也指導了許多學生與研究者。

我擔任大學助教、研究所技師期間因為在中澤老師身邊工作,不僅僅於此記錄下老師的相關成就,也述說一些不予外人所知的軼事,以緬懷老師高尚的人品

 

(一)你聽著,即使是德國也是有人乞討

中澤教授大學畢業後的明治40年(1907)起3年間,在德國蓋森海姆的釀造試驗所留學。雖然是特別留學,但公費津貼非常少。無論多年輕,在只有一個人的情況下,也會對能否在異國生活下去感到不安。正當我詢問古在由直老師(東京帝國大學校長。發酵學的大前輩們當中,他以奇聞軼事不比中澤老師遜色而聞名)的時候,古在老師以一句「德國也是有乞丐的喔」使我下定決心。在德國收到生活費後,全部拿去買麵包,將麵包平均分為每日的份量,打算展開持久戰地拼命學習。

 

(二)被任命為「心美人」的管理者(譯者註:心美人為當時的保險套牌子)

我在昭和7年(1932)畢業後,隨即被任命為大學助教。因為助教附屬於教授之下,並非所屬大學,是個在中澤老師中央研究所的部長室隔壁的研究室擺放了一張桌子,被使喚的存在。有一次被吩咐管理從老師那裏收到的橡膠製品(記得當時只有心美人這個牌子),我將手寫的目錄卡片箱放入抽屜,誰都可以自行以110錢投入盒中取走一個,我的職責就是不時地補充。老師的考量是年輕人愛玩無妨,但他擔心若是因此生病,會造成研究思想的遲鈍,若是帶著心美人去遊玩,則絕對不會生病。上司對下屬的健康狀況用心至此,是古往今來前所未見的。我記得曾補充過數次,但具體而言,效果有多少則無法定論。

令人感到有些嚴厲的老師為我們這群年輕人細心考慮至此,是誰也不曾留意到的吧。

 

(三)勅任官的私訪採集旅行(譯者註:勅任官為根據明治憲法,由皇室任命的政府官員)

我們與老師同行的微生物樣本採集旅行,時常是隱姓埋名的旅程。有一次二人陪同老師到竹山這個臺灣的番界(主要是原住民高砂族所居住的特殊行政區)進行採集旅行,在鄉下簡陋的旅館入住時,有位擅長人物肖像的末松君在旅客登記簿的特徵欄(登記寄宿者的欄位)將三人的肖像畫得非常好,但這被晚上來巡視的巡警發現後卻是個問題,我們在派出所接受盤問,回答與身為勅任的老師同行的時候,被警察狠狠地怒斥說,派出所沒有接到任何這樣偉大的人要過來當地的通知,別再胡說八道了。半夜警察打電話到台北詢問結果,判斷我們說的是事實之後,馬上就被釋放了。因為在臺灣的公務員勅任官除了大學教授之外寥寥無幾,尤其來到鄉下,非常辛苦的地方,所以警察先生才會如此驚訝。這是一段深受黃門先生、助先生、格先生照顧的回憶。順帶一提,被稱作竹山的地方是竹子的產地,特別是連接煙管的竹管,以有著自然形成的珍貴的竹子圖案聞名(因為根據黴菌的繁殖會有花樣附著,老師將此命名為雲紋竹)。

 

(四)Shindaishiyatanomu

老師的羅馬字理論很有名。像這句電報的內容該怎麼讀呢?應該是「訂了寢台列車」、「拜託死去的醫生」還是「拜託死去的石屋」呢?下一個kikan(日文:きかん)寫成漢字後,是「機關」、「期間」、「器官」、「旗艦」還有其他24種寫法。由於看不到文字,與其說僅靠發音並無法辨別詞語意思,應該說是依照發音卻無法寫出對應的漢字,足見國字的不合理性。若是改錯字的作業將改國字改成改羅馬字(不改變日語的情況下),小孩也將26個字母記起來的話,就能擁有寫出所有日文的能力,也因為沒有必要辛苦地學習漢字,可將歐美小學6年的課程內容於3年內學習完畢。在大腦靈活的時候,3年的時間是非常有價值的,保證會誕生很多天才、有才華的人。上述簡要說明,但這些都是常常從老師那裏聽到的說法,而終年在老師身邊的我姑且也算得上是個羅馬字理論者。

箕面公園墓地裏,老師的墓碑上是在生前已經刻好的Nakazawa的羅馬字,可見老師是個徹頭徹尾的羅馬字理論者。平日又常常自稱「我是社會改良劑」,羅馬字理論只是其中之一,徹底破除虛禮、權力才是最主要的,我想我也繼承到這樣的想法。

 

(五)出演「我的秘密」及成套的西服

老師即便年過90歲,依然每日從自家徒步和坐電車通勤前往武田研究所寬闊氣派的顧問室。公司表示在責任上應以車接送老師,但老師以健康為由拒絕了。在日本全國中,應該見不到超過90歲仍定期在通勤的人吧。有一次,老師半開玩笑地要我同行參加當時的人氣電視節目「我的秘密」時,在我們旁邊的女性行政人員也表示贊成,但被大聲喝道,傻瓜嗎?是打算曝光我的事嗎?這段對話過後,我們前往阪急三番街吃老師最喜歡的鰻魚後,老師表示接下來要去做西裝,希望我也跟著去看看布料,於是我們前往心齋橋的名店。正當我要下訂中意的西裝時,被老師說我也要選用相同布料。對我來說價格雖稍微貴了些,英國的手工紡織穿在身上十分舒適,最後不得不訂製了成套的西裝。過幾天,穿上這套服裝前往大阪時,預先聯絡老師在研究所的玄關前拍了與老師穿著相同成套的西裝的照片,令人感到十分懷念。每當穿著這套服裝,往日的時光會浮現在眼前。


圖左:中澤亮治與本文作者霜三雄師生合作研究之泡勝釀造論文首頁。本文中敘及師徒二人為研究曾到沖繩做田野而在花街過夜的趣事。

圖右:中澤亮治教授在臺灣研究酵母菌具先驅性地位,而有「臺灣發酵工業之父」之稱。圖為他與學生霜三雄合作發表之新酵母菌研究論文首頁。

 

(六)與老師在花街留宿

昭和8年(1933)秋天,為了收集製造泡盛、燒灼相關的研究材料,我與老師前往沖繩出差。我自臺灣出發,老師自東京出發,兩人在鹿兒島的旅館會合,然後乘坐小型蒸汽船到大島、那霸、石垣、西表等島,到島上擁有釜甕式蒸餾器的泡盛蒸餾工廠,合計數十家,將黑麴黴、酒醪等微生物分離樣品帶回,尋找對釀造有幫助的細菌,發表了許多有趣的菌種。其中,在戰後用生地瓜釀造酒精的方法,即所謂的「折衷法」,發現了黑麴菌其中的功效。當時的沖繩與日本本島相比,文化發展較落後,風俗民情上仍有許多難能可見的風俗習慣,多數的島內旅行都乘坐由自行車拖著的二輪車移動。令我吃驚的是,我們並非留宿在一般旅行者使用的普通旅館,而是在那霸遠近馳名的辻花街,叫做「三杉櫻」的地方投宿。花街也有作為普通投宿使用的房間,實在令人相當吃驚。此外,無論哪個房間的櫃子裡都放了甕,裏頭是如同可點燃火一般高純度的泡盛,吃飯的時候會取出飲用,這令我印象深刻。單身的我雖然對這裡頗感興趣,但在嚴厲的監視下無法有所作為,使用公費出差卻選擇在花街留宿實在不好。

 

(七)白壽(99歲)再上去後稱作皇壽(111歲)

每當我有事前往大阪時,總會前往老師所在武田研究所的顧問室拜訪,有時午餐會受到老師款待。老師年過90歲後的某日,我向老師說很想幫老師慶祝白壽,請努力活到百歲,老師卻心情不太好地回道:「你沒必要用一百歲作區分吧,你知道白壽再往上叫做甚麼嗎?」因為是我一無所知的事情,遂請教老師。老師說叫「皇壽」,將漢字分解再合成後是一百一十一。一了解到如此向老師說請活到白壽實在不妥,影響老師心情,就開玩笑道請老師努力長壽活著到皇壽,但到那時候恐怕我已不在了。我那時候想從老師的健康狀況看來,說不定真可以繼續活到皇壽,便向朋友們驕傲地談到老師發明的皇壽這個詞的故事。而今年,令我感到有些特別的是,倘若老師仍活著,今年(1988)正好是老師的皇壽111歲。

 

(八)走向發酵文獻編纂的遠大計畫與執念

老師在昭和14年(1939)返回日本本土,受聘為武田研究所的顧問,仍每天工作。其餘生帶著十足的幹勁編纂發酵文獻集巨著的計畫,是從我成為大學助教而於研究所工作的昭和7年左右開始的。當時,我們除了身為研究者份內的實驗工作之外,還有一項摘錄文獻的工作。省略文獻詳細內容,每月從國內外諸多專門期刊,抄寫其內容到文獻指定用紙上。經過印刷後,進一步把每一主題剪貼到卡片上進行整理。老師退休的時候,這些卡片累積到非常龐大的數量。於此之後的卡片,幾乎全是老師到武田研究所後一個人收集的,自早晨到傍晚持續打字,將幾萬、幾十萬字的發酵化學相關文獻,詳盡地分門別類收錄,如今再次見到這些文獻,令人嘆為觀止,不禁對老師肅然起敬。我覺得在天國的老師,看到利用這本文獻集而省去很多文獻查找時間的後輩研究者們,定是很滿足地在撫摸下巴的鬍鬚吧。

 

(九)那也是我的

從老師的長男中澤鴻一博士緬懷的話語中聽聞,在戰後什麼也沒有的環境,是連個人所有的衣物都是向父親借用的時代。某個早晨他在玄關自言自語說道:「鞋子也好、西裝也好、大衣也好都是父親的物品,屬於我自己的物品只有我的身體。」老師聽到之後卻回道:「那不也是我生出來的嘛。」說的也是呢。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主建築兩層樓高,門口邊有個路燈,兩旁為矮籬笆,明信片最左邊則是高一點的圍牆。籬笆的內外兩側皆種有大樹。該建築的屋頂及窗戶皆為藍色。本物件為明信片,典藏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1版(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發佈於《開放博物館》

 

(十)茫茫無際學術之海

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發酵工業部,在中澤老師的帶領之下,是一個勢不可擋的研究團體,而僅有專門研究釀造的我是個例外。我飲酒海量,每次大吵大鬧到宴會最後必會與大家齊唱老師作詞的「釀友會之歌」(感嘆酒杯之章)。過了50年後的今日,我邊吟唱著這首歌,邊停下手中書寫的筆:

浩瀚無際千萬里,於科學之海前進;

讓我們齊心協力,採集細菌的本質;

身處在發酵工業的第一線,釀友會的強健男子。

 

 

臺北帝大農藝化學科校舍。取自公益社團法人日本農藝化學會(www.jsbba.or.jp)。<戦前・戦中の台湾におけゐ農芸化学>,清水俊秀,霜三雄,瀧也慶則合著。https://pse.is/62ba98

 


關於中澤亮治(1878-1974

1905年東京帝大農科大學農藝化學科畢業後,入職釀造試驗所。19074月作為農務省海外實習生於德國留學3年,回國後再度回到釀造試驗所服務,直到1911年前往臺灣任職於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612月成為研究所釀造學部長。19305月兼任臺北帝大教授。1935年以論文《臺灣產發酵菌類研究》獲東京帝大授予農學博士學位。而後,成為中央研究所工業部長。1939年獲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聘為顧問,返回日本。其在臺灣研究酵母菌具先驅性地位,被視為「臺灣發酵工業之父」。

 

1:中澤亮治教授任農產製造學講座教授期間發表之論文一覽

農產製造学講座(醸造学)

著者

掲載誌名

発行年

文献題目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3

糖蜜醗酵酵母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3

煙草を変敗せしむる黴に就て1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5

台湾産清酒の微生物に関する研究1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5

台湾に於ける醗酵工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5

鰹節の黴に関する研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7

紅酒の製造に関する研

中沢亮治、霜三雄

工業部報告

1938

泡盛醸造に関する研

中沢亮治、他1

工業部報告

1938

甘蔗汁の微生物に関する研

中沢亮治、他1

工業部報告

1938

砂糖を変質せしむる酵母に就

中沢亮治、霜三雄

工業部報告

1938

泡盛醗酵菌に関する研究3

中沢亮治、霜三雄

工業部報告

1938-1939

放射線の醗酵微生物学的意義 1-2

中沢亮治

工業部報告

1939

台湾産糖蜜の醗酵に関する研

中沢亮治、霜三雄

日農化

1936

Ra放射線の発酵微生物学的研究(予報)北投石放射線と酵母変異株の生

中沢亮治、霜三雄

日農化

1936

新酵母菌 Sac.Praeciasus nor. Sp.

中沢亮治、霜三雄、渡辺寬

熱帯農学

1936

泡盛発酵菌(1)Aspergil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