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21期 2002-05

醉月湖。
-
校長開講 撥開杏壇迷霧──談大學系統 陳維昭 近來國內的大學競相組成所謂「大學系統」,社會輿論批判者有之,不明所以者更多,這些日子維昭也常被詢及,因此藉本刊一隅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做一說明。
-
學院動態 從化學工程到公共衛生:專訪前院長王秋森教授 詹長權(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 他所關注的議題,從空氣污染、環境保護、臺灣的民主運動,到公共衛生的願景、大學教育的理念等等,卻是廣博與宏觀的,並且越來越開闊。
-
歷史的腳蹤 臺大醫事技術學系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高照村(醫技系教授兼主任) 國內醫學檢驗過去一直維持一定之水準,但隨著科技進步,國內醫檢必須迎頭趕上才具國家競爭力,對國民的健康及生活之品質才可維持一流之水準。
-
學術發展 清代學術的丰華 鄭吉雄(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清代學術特性這個課題,在今天來說仍然深具意義。無論從中國文化、抑或東亞文明的觀點看,當今學界研究人文學時遭遇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從清代學術找到根源。
-
管理新知 創業管理思維中的若干迷失 黃崇興(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 只有適應能力佳、有利基有價值、市場靈敏度高、具創新能力的組織才能夠在未來成功。所以在這一股變革的洪流中,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新經濟環境下,找出自己的定位,將對的事情做對。
-
特稿 我和人類學系創立之初 陳奇祿 這是「臺灣研究」的濫觴時期我所參與的若干學術活動。現在「臺灣研究」已成顯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也經籌備即將成所,我獻上我衷心的祝福。
-
校友專訪 經學史家.現代詩人—–專訪陳鴻森先生 林秀美 經過一番深入的自我評估,最終他選擇了「經學」為未來治學方向。其間自受有師長的影響,根本的意義則在於:經學乃中國文化的主體,經學統攝了哲學、政治、社會、教育等多元範疇,在西方學術分科概念進入中國之前,經學即相當於中國社會科學的總集合。
-
校友情與事特稿 翁景民教授小傳 張文亮(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他寫道:「我常常提醒學生問自己:『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要得著什麼?』期許下個世代的年輕人,特別是學管理的人,不應只是高薪的專業經理人而已,他們的領導學習與努力應該是可以影響整個社會、影響整個亞洲,甚至整個世界。
-
保健天地 五十肩的復健 張維權(台大醫院復健部主任) 五十肩看起來是小病,外觀也看不出來,平時不動則已,只要牽動肩膀,往往會造成疼痛與動作困難,影響病患的日常活動與生活起居,造成很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