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中文:碧玉
  • 英文:Jasper
  • 成分:矽酸鹽(SiO2
  • 產地:臺灣大屯山

中國人將碧綠色的玉稱為碧玉,英文名稱“jasper”,希臘文意為「具有斑點的石頭」,但在礦物學上,碧玉指的是玉髓純度不高的石英類玉石。

碧玉主要由隱晶質的石英所組成,也就是說不具有結晶構造,礦物原子並沒有進行規則排列,不顯其晶形。碧玉的成分雖與石英同為二氧化矽SiO2,但常以葡萄狀、乳房狀、鐘乳石狀、塊狀以及團塊狀、晶洞等型態產出,外表具有土質、樹脂、蠟質或玻璃光澤,摩氏硬度7,比重2.6~2.9,不透光,常具有條狀色帶或顏色斑點,顏色有明紅、暗紅、紅褐、黑褐、黃、綠等色,極為多彩。其顏色與花紋主要係依其所含元素或礦物不同而產生,例如碧玉內含赤鐵礦,呈現紅色,故有別名「鐵石英」。而這塊在臺灣北部大屯山所採的碧玉,就自然呈現美麗的橘紅色。

碧玉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廣泛,在各種不同的地質環境中均會出現,多存在於火成岩及變質岩中,常以脈狀充填生成。含有機質的矽質沉積物,成岩作用後也可能會生成碧玉。在臺灣,東部的海岸山脈以及北部的大屯山火山群都可找到碧玉;臺灣所產的碧玉,根據顏色以及條痕,可區分為紅碧玉、黃碧玉、血絲碧玉、虎皮碧玉及至今未發現礦脈、產量稀少的總統石等等。「血絲碧玉」又稱為「心臟石」,以碧玉為底,上面分布血絲細紋;「虎皮碧玉」,為黃、綠兩色呈條紋交疊分布,形似虎皮而得名;「總統石」則以墨黑或墨藍色為底,上曲折交錯著鮮紅色紋路,因在碧玉類中屬產量稀少者,彌足珍貴。之所以命為總統石,一方面由於質地極佳、花紋漂亮,有總統級的地位,另一方面因產量稀少,臺語發音為「蓋少」,「蓋少」與「介石」諧音,因此被玩家稱為「總統石」

由於經琢磨拋光後的碧玉外觀美麗且色彩富變化,再加上分布廣泛,所以自古以來即常被用來作為裝飾品、雕刻品、觀賞石,質優者還被視為半寶石。另外,碧玉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具有石英家族的特性-為地表安定礦物,不易受風化作用而轉變為其他礦物石英家族成員繁多,而它們彼此之間有什麼樣的差異性呢?且看下文:

• 水晶-顯晶質石英,是透明有結晶構造的礦物,內部原子規則排列。

• 蛋白石-含水的隱晶質石英,常為淡黃白色或淡藍色。內含球狀顆粒結構,因此具有「變彩」的特性。

• 玉髓-石英的隱晶質變種,密度較低,外觀呈半透明,顯微鏡下呈纖維狀,是組成「燧石」的重要單元。

• 瑪瑙-亦屬半透明隱晶質變種,與「玉髓」的區分在於:瑪瑙具紋帶構造,而玉髓則呈塊體無紋帶構造。

• 燧石-堅硬、緻密的沈積岩,主要由半晶質到隱晶質的石英所組成,顆粒直徑多小於30微米;通常以團塊或結核狀產出。

• 碧玉-燧石的變種,其顏色相當多變,內部通常含有鐵礦或氧化鐵的雜質,故常顯現為紅色,條痕則由紅至黃褐色不等。

 

關於作者

• 劉聰桂,現任臺大地質科學系教授;1982年臺大地質所博士。

• 張薰予,助理,2000年臺大地質所碩士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