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與我一起在球場上征戰的隊友到後來並沒有人人都唸大學。部分唸大學的也有幾個選擇唸體育系,並繼續在他們熱愛的棒球運動中盡一己之力。我的小學與國中同學唸大學的比例也並不高。我記得我到清大教書後沒兩年,我的國中同學舉辦了一次同學會,結果大家發現當時最有成就(以個人收入而言)的一位同學已是一個小企業的大老闆。30出頭的年紀,扣掉當兵兩年,他在職場早已奮鬥了156年了,而我才剛剛開始我的教書生涯。他國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便索性選擇一個他自認可以勝任的工作,從學徒做起,一直磨到當師傅,再自己創業當老闆。他輕鬆地支付我們同學會的餐費。當有人問他:「為什麼我賺的錢不到你的十分之一?」他卻回答:「誰叫你要唸大學!」

我這位事業有成的國中同學也許不一定可以當作現代青年的典範,不過倒是值得我們思考他當初的抉擇,以及他的自知之明。我在1977年從臺南一中畢業,並考進臺大電機系。我約略記得當時大學聯考每年考生人數是10萬人左右,而錄取率不到三成。當然就如同我那位國中同學一樣,大多數同年齡的人是不在這10萬考生當中的。也就是說,當時的年輕人進大學的是極少數,他們被稱作知識份子。

30年後的今天,大學入學錄取率已接近100%。如果再加上過去10年來以驚人速度增加的科技大學招生名額,則總名額已超過考生人數。可以斷言,同年齡的年輕人進大學的比例已大幅度地增加,可能已接近一半。既然大家都唸大學,你就不用擔心有人會挖苦你:「誰叫你要唸大學!」

當年與我同在巨人少棒隊的隊友當中,林文崇也曾負笈美國,李泉成進了國防醫學院,葉志仙唸輔大體育系,而李居明與徐生明進了文化大學體育系。徐生明後來到韓國打職棒時,更奮發上進,唸了一個體育碩士。李居明與徐生明是所有棒球迷都熟知的人物,而葉志仙從少棒到成棒輝的棒球歷程也是許多老球迷津津樂道的,可是他並沒有選擇進入職棒界發展,反而選擇體育學術的途徑,如今已是輔大體育系教授。也許還有其他久未聯絡的隊友後來也上了大學。這樣說來,14個人當中也許有半數唸大學,這個比例遠高於當時全國的平均值。沒有進大學的隊友也有幾個是唸專科學校的,可見得我們的少棒選手多少受到關照,而且資質是不差的。受到關照的小孩,多數被期待要唸大學。今天雖然進好大學仍然不容易,可是只要你不挑剔,要唸個學士學位是很容易的。如果真的大家都唸大學了,你就不用擔心有人會挖苦你:「誰叫你要唸大學!」

我在1980年,也就是電機系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被系上分派到位於中和的臺灣松下電器公司去實習了兩個多月。我印象中,當時的廠長是一位成大電機系的校友,而這樣一個數千人的公司裡大學畢業的員工數目恐怕是個位數。我與另兩位同學到那裏實習被當成是罕見的溫室裏的花朵,一方面受到大家的寵愛,一方面大家也懷疑我們幾個大學生是否能從事「黑手」(實務)的工作。當時負責帶我的是一位高雄工專畢業的非常優秀的工程師,有非常豐富的電路設計經驗。其他的工程師也幾乎都是工專畢業,他們都非常稱職。毫無疑問,我們的技職體系在當年的確發揮了非常大的功能,培育了無數產業界有大量需求的基層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可惜的是,當年名揚全臺的臺北工專與高雄工專夫復何在?如今全國的專校一家一家轉型(或曰升格)為技術學院,再搖身一變為科技大學。多數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甚至都跟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沒有就業市場的區隔。逐漸地,科技大學想要拋掉科技兩字,而其學生與一般大學的學生一樣,紛紛進入補習班準備應付升研究所的入學考試。

1984年到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校區(UCSB)去唸研究所。離UCSB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聖塔巴巴拉市立學院(City College)。它提供一個類似我們二年制技術學院,也就是等同於五專學歷的教育,偏重職業技能的訓練。這種不頒授學士學位的市立學院全加州到處都有。對於一般資質的大多數人,它提供了遠比各大學成本為低的學習管道,訓練了無數的中階層工作人力。即使是頒授學位的學校,在聖塔巴巴拉這個小城也可找到一家攝影學校叫Brooks Institute,它雖小,卻是世界級的專業職業學校,訓練過許多一流的攝影師與攝影藝術家;這只是兩個小例子。

美國、日本或歐洲各國的高等教育不像我們同質性這麼高。技職校院教育雖有諸多口號,然實質上許多學校與一般大學之辦學目標相近,不僅課程規劃近乎研究型大學,更競相以學生升學率及成立研究所為號召與目標,而學生工程實務理解力(Engineering Sense)與能力卻逐漸下降。人力素質與特質有其自然分布,而社會產業之需求是全面性而非單點(單階層)式的,故此現象過度發展的結果是許多畢業生欲從事高階層之工作而無法勝任,但中階層及基層具實作能力之技術人力卻嚴重缺乏,造成人力錯置與浪費。

我那位事業有成的國中同學如果晚生30年很可能會唸大學,甚至研究所,雖然我無法斷言他會不會比較成功。我個人在國中三年級決定放棄棒球,選擇升學,如今偶爾感嘆與職業棒球無緣,好友便要調侃:「誰叫你要唸大學!」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中心,以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技術及其技轉為起點,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

 

圖說:

圖1:1980年代的臺大棒球隊,國手、好手如雲,贏得多座冠軍獎盃。(提供/陳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