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金融海嘯,日本爆出許多私立大學因為投資股票、債券而虧損嚴重,像駒澤大學損失154億日圓,立正大學148億日圓等,這些大學所以會去做高風險投資,主要原因還是少子化,招生人數不足。因為大學已經進入誰想上就能上的全入時代了,許多大學為了改善財務狀況而去投資金融性衍生商品,想要提升自己在大學評鑑的排行,排行居前的話,為了調度資金而發行債券,成本也會低些,但現在下場更慘;以前對「大學」畢恭畢敬的日本社會,現在也逐漸把大學當作普通的一個競爭的業界而已。

結果在1952年創立的老鋪佛教大學-駒澤大學,只好把自己著名的世田谷區的棒球場拿去向瑞穗銀行抵押110億日圓,才勉強補了黑洞。看來今後該校的評鑑會越來越差,調度資金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這些在大學負責財務的人都很後悔聽信外資系金融機關的勸誘而搞許多衍生商品的投資,駒澤大學同時透過三家外資系銀行投資,金額最是驚人。

日本的私立大學去搞投資的原因除了經營越來越辛苦外,也跟政府、民間都有評鑑制度有關;日本文部省在小泉純一郎時代引進了「第三者評價制度」,亦即所謂日本型大學評鑑,由文部科學大臣認證的評價機關如大學基準協會來進行評鑑,評鑑排行低的大學,政府撥的交付金以及補助金就會遭刪減,大學因此被迫自行改善財務狀況。

除了政府認證的評鑑機構外,日本還有許多民間評等機構也對大學進行評等,如日本經濟新聞集團的評等公司的「格付情報センター(RI)」,許多私立大學招生時都會把該公司的評等結果拿來宣傳,當然這樣的評等也讓各大學壓力非常大,因為大學發行債券時要看評等,評等方面更須出示財務狀況,大學無法造假來讓帳面好看,結果就相信外資系的投資企畫,變成幾家都大學都爭相玩財技的狀況,才會遭到金融海嘯的打擊。

其實除了政府的評價或私立機關的評等之外,現在日本坊間許多業界相關的報導、叢書也都把大學當作普通業界來處理,因此談論業界業績、業界地圖時,大學無法再維持清高而不被談論。既然是大學業界,結果只看各種數字,按理大學教育、研究內容是否充實、是否有特性和風格等才是最重要的,但現在財務、經營卻變得更重要。此外各大學也拼命搞不靠筆試的AO入學考試、校園開放、大規模電視廣告宣傳,以及加強對學生的服務如名廚餐廳、名師設計校舍等等以確保學生。

現在大學業界的業績排行榜,還是分公私立來比較。國立大學,排名第一的是東京大學,經常帳收益是1,951億日圓,經常帳盈餘是37億日圓。東大現在在日本國內、東亞等地評鑑排名還是第一,不過在世界排到17等,沒進入前10名。第二位是京都大學,目前是誕生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收益是1,250億日圓,盈餘51億日圓。第三位是採研究第一主義的東北大學,收益是1,118億日圓,盈餘是25億日圓。第四是評價也不斷上升,而獲得日本政府相當多交付金以及補助費的大阪大學,該大學原本也是帝國大學,2007年因為合併了大阪外語大學,因此文科強化,收益是1,110億日圓,盈餘為45億日圓。排名第五的是還維持學府、研究院制度的九州大學,收益1,002億日圓,盈餘24億日圓。上述這5家是千億級大學。第六的北海道大學就只有870億日圓,盈餘57億日圓,而第七的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收益則為457億日圓,盈餘26億日圓。

至於私立大學,業績額最高的還是素有「超級長毛象」之稱的日本大學,學生共8萬多人,收入高達1,858億日圓,其中占半數以上的1,011億日圓就是學生繳的學費,政府給的補助金只有180億日圓,不過該校長年經營很穩健,財務評等是AA。第二位則是「私大之雄」的慶應大學,今年正好創校150週年,該校收入1,308億日圓,有不少來自企業、校友捐款,學費只有448億日圓,補助金是128億日圓,財務評等為AA+;學生數為私校第三多,達44千人。第三位是新近由3個大學(原來的東海大加上九州東海大、北海道東海大)統合而成的東海大學,收入也達1,307億日圓,學費收入561億日圓,補助金138億日圓,因被歸為新成立,所以還沒有獲得評等。第四位為大阪專門學校跟大阪理工科大學合併的近畿大學,收入1,150億日圓,學費收入507億日圓,補助金94億日圓,評等AA-。第五位則是日本考生最多的早稻田大學,學生數居第二,達57千人,收入1,042億日圓,學費收入為629億日圓,補助金147億日圓,財務評等是AA+。

1:日本國立大學收入一覽表, 2007

收入排名

大學

收入(億日元)

盈餘(億日元)

1

東京大學

1,950

37

2

京都大學

1,250

51

3

東北大學

1,118

25

4

大阪大學

1,110

45

5

九州大學

1,002

24

6

北海道大學

870

57

7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

457

26

2:日本私立大學收入與財務評等一覽表, 2007

收入排名

大學

收入(億日元)

學費收入(億日元)

政府補助(億日元)

財務評等

1

日本大學

1,858

1,011

180

AA

2

慶應大學

1,308

448

128

AA

3

東海大學

1,307

561

138

4

近畿大學

1,150

507

94

AA

5

早稻田大學

1,042

629

147

AA

私立大學的發展趨勢,在關西地區是名校跟以前不起眼的大學差距越來越小,許多大學如京都產業大學積極延攬了許多京大退休的優秀教授,果然提升水準以及知名度,例如2008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的益川敏英,原本是京大榮譽教授,但被延攬到京都產業大任教,便讓該校與有榮焉,宣傳效果驚人。

為了提升評等及業績額,日本很多大學現在紛紛往海外招生,尤其私立大學非常積極跟公立的好大學交換交流協定等;不過還是有許多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招不滿學生,也只好合併,如預定於20094月合併的武藏工業大學與東橫學園大學、關西學院大學跟聖和大學等。

目前日本整個大學業界的規模是16千多億日圓,跟日本的化妝品業界、啤酒業界差不多;這是很冷酷的現實,每天都不斷在進行,雖然反對把教育機關全面民營化或商業化的聲音依然存在,但少子化造成的壓力,顯然讓日本的大學已不可能走回頭路了。

 

劉黎兒小檔案

基隆人,1978臺大歷史系畢業,1982年赴日,曾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現專職寫作,為臺灣《蘋果日報》、《今周刊》、《時報周刊》、《新新聞週報》、《La Vie》、香港《蘋果日報》等刊物專欄作家,書寫日本都會情愛和生活文化之觀察與解析,著書有《東京滿喫俱樂部》、《京都滿喫俱樂部》、《棋神物語》、《大分手》、《大不婚》、《女人30後》20幾本。最大特點是幼稚、好奇,心智年齡10歲;最大願望是慢慢咀嚼幸福;最大嗜好是讀書、美食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