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80 logo

臺大創校80年的logo,採用四方圖型及如意圖形,並將臺大校名的英文縮寫NTU融入其中。四方有天地、書本、校園及臺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之涵意。如意自古象徵吉祥,用以祝賀臺大80歲九如承祥、稱心如意。


*椰林寶寶

今年為慶祝臺大80年,本校特別公開徵選吉祥物,經網路票選,生化所賴昀瑋同學所設計之「椰林寶寶」勝出。以下為賴昀瑋的分享。

「身為臺大的學生已經6年了。還記得高中那年,第一次踏上椰林大道後在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也在那個時候立下願望,希望有天也可以進入臺大這個學術殿堂;上了大學後,對臺大有另一番感受,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築外,更喜愛臺大的自然景色,特別是每年春天之際杜鵑花開的時節,成群的杜鵑花總是讓人覺得美極了。

現在,每當有人問起我臺大有什麼特色,我必然會想到椰林大道和那紅白相間的杜鵑花;因此我設計了這個名為「椰林寶寶」的作品,以椰子樹為主軸加以圍繞著粉紅的杜鵑,杜鵑花盛開代表了春天溫暖和希望的感覺,而笑容給賦予椰林寶寶新生的希望。腳踩著衝浪版手拿著地球,代表了臺大近年來努力朝國際化邁進,也期望臺大同時能更具有世界觀。」生化所碩二/賴昀瑋


*授予李亦園、漢寶德2位先生名譽博士

今年有李亦園、漢寶德2位先生獲臺大名譽博士學位,本校循慣例於校慶大會時舉行頒授儀式。李先生於跨學科研究之開創及行為科學本土化之推展卓有貢獻,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擁有極高之學術成就,足為表率。漢先生畢生致力於國內建築教育,作育英才無數,更讓臺灣建築美學揚名國際,貢獻卓著。(提供/臺大校訊)

 

圖說:

圖1:李亦園院士獲頒母校名譽博士。

圖2:漢寶德先生獲頒臺大名譽博士。


*亞洲大學校長論壇

本校今年主辦第7屆「亞洲大學校長論壇」,特於會後(1113~14日)邀請外賓蒞臨本校,參加校慶大會並與院系所進行交流,共有13國、37校約80名代表應邀共襄盛舉。京都大學校長Hiroshi Matsumoto松本紘和德國波昂大學校長Matthias Winiger並於大會致詞,兩位校長都期許透過學術交流合作,為人類做出更多貢獻。亞洲大學校長論壇為日本九州大學倡議於2000年成立。(提供/國際事務處)

 

圖説:

圖1:第7屆大學校長論壇於臺大80年校慶在本校舉辦。


*臺大80校慶園遊會

1115日上午在椰林大道舉行之校慶園遊會,除有本校各社團參與外,還邀請社區居民及兒福聯盟等公益團體參加,別具意義。

 

圖說:

圖1:師生來賓與80校慶吉祥物「椰林寶寶」一起做健康操,為活動暖身。(提供/學務處課外活動組)

圖2:今年校慶園遊會另一特色是設有「國際區」,邀請各國僑生和外籍生社團設攤,充分展現校園多元文化。圖為著和服的日本學生。(提供/學務處課外活動組)


*「鼓動80 • 邁向百大」晚會

本校藝文中心1116日晚間於椰林大道舉辦「鼓動八十•邁向百大」校慶晚會,以80年來的校歌演進史揭開序幕,透過詩、歌、樂、舞、書、劇的表現,回味各個時代特色,最後以擊鼓及史無前例的煙火嘎然結束,留給觀眾無限驚歎。晚會為第一銀行及第一銀行基金會贊助。外文系校友葉樹珊主持。計有臺大校友合唱團、胡德夫、齊豫、周華健、王海玲、廖咸浩、羅智成、林耕等校友,以及臺大交響樂團、吉他社、戲劇系、國際標準舞社等近200人參與演出。

主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NTU Center for Art Promotion)前身為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甫經行政會議通過改名。中心將以打造「藝術•人文•我們的新校園」為旨,推廣校園藝文活動,歡迎上網查詢http://homepage.ntu.edu.tw/~ntuartpro/index.htm。(文圖提供/臺大藝文中心)

 

圖說:

圖1:外文系校友胡德夫,與臺大交響樂團合作「美麗的稻穗」、「美麗島」等曲,膾炙人口。

圖2:成立逾45年的臺大合唱團,是培養臺大音樂人的搖籃,為延續對音樂的共同喜好,2004年臺大校友合唱團正式成軍,邀請曾指導臺大合唱團長達16年的戴金泉教授擔任指揮。每年均有公開演出,深獲好評。

圖3:藝術所教授傅申現場揮毫。

圖4:外文系校友、現任本校主任秘書廖咸浩教授朗誦詩歌。

圖5:李嗣涔校長擊鑼,為「鼓動八十」掀高潮。

圖6:在椰林大道施放煙火,燦爛奪目。


*殷海光教授故居開放

為紀念本校哲學系殷海光教授對臺灣民主自由發展之貢獻,同時保存校園文化資產,特於20081114日正式開放殷教授故居,適逢臺大創校80年校慶,殷海光基金會並於126日舉辦紀念會,邀請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林正弘解析殷先生的思想與其人其事,以及臺大法律系蔡宗珍教授、臺大社會系范雲教授、政大法律系林佳和教授、臺權會副會長林佳範等人,探討自由主義與當代人權議題,也兼談近日的野草莓運動訴求的意義。

殷海光先生(1919~1969),於1950年代擔任《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主筆,半生志業投注於鼓吹政治民主與科學理性,1960年代隱入書齋,更積極地引介西方實徵哲學與自由主義的政治理論。雖以50之年早逝,志業未能竟功,但他所扮演的啟蒙者角色,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40年來臺灣民主運動的象徵人物之一。

臺北市政府於20035月正式指定殷海光先生的故居為市定古蹟,由臺大委託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簡稱殷基會)經營管理。殷基會表示,重新啟用故居,不僅止於文化資產保存,更希望未來能夠透過這個空間開展出思想的深度,作為講座、展演或社團討論議題的園地,也歡迎臺大師生善加利用。

殷海光先生故居位於臺北市溫州街181611號,為日治時期宿舍,林木蓊鬱,學術氣息濃厚。故居保持殷海光先生居住時期的樣貌,並展出殷先生的文物資料照片。每週二、四、六(公告假日除外)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不收門票。各機關團體學校可於一週前預約,預約電話:(022364-5310。(文圖提供/殷基會)

 

圖說:

圖1:殷海光先生畢生致力於發揚理性、自由、民主、仁愛的積極價值,對臺灣的民主與學術影響深遠。

圖2:126日舉辦之人權講座,為故居開放後首場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