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醫界龍頭,臺大醫院在本次COVID-19疫情扮演重要角色,積極防疫,而本校副校長張上淳教授則擔任防疫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從SARS起無疫不與,日前分別獲國家頒授團隊及個人之防疫獎章,並於9月27日由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發。
此次防疫作戰,資訊的即時掌握至為關鍵,特別在一個謠言和假消息充斥的時代,所以有「麥擱騙」應運而生。資訊有其雙面刃,而資訊的取得更涉及平權,資訊研究如何促進其正面價值?請看蔡天怡教授<淺談資訊行為研究>。羅思嘉教授稱21世紀進入「後數位時代」,特別關注到圖書館角色的轉變,已從使用者資訊需求的滿足擴展到其知識產出的完整過程;而林維真教授則從博物館觀眾研究的發展指出,博物館能提供線上與實體兼有之豐富資源和專業諮詢,無限延伸了觀眾的經驗,更加發揮機構的社會價值與功能。請看本期研究發展。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研究資訊經濟學的三位美國學者,他們在資訊不對稱市場分析的研究卓有成果。楊雅惠教授援引其概念,談資訊的不對稱在保險、金融所產生的現象,妙筆生花。
資訊的便利無形中催促著人們加快腳步,連韻文教授觀察到臺大學生的高焦慮和低專注,通過其所開發的課程操作,幫助學生學習放鬆及覺察自己,調整身心素質達至平衡穩定。
因屆齡而被退休的顏長川校友,奉行終生學習,一週一書,並以設立智慧老人管理室自期,傳承其經營智慧,打造幸福企業。研究所甫畢業不久的徐藝瑋則任職衛福部,參與WHA和國際人道救援,充份發揮她在臺大所學公衛專業。請看兩位校友一老一少分享的青春紀事。
本期特稿續刊吳文希教授談農業未來,主張以有機農業為我國發展方向。
本期張天鈞教授介紹達文西,一個舉世聞名的畫家,在科學與藝術俱舉足輕重。相形之下,Carlo Crivelli,一位超脫當時代文藝復興主流藝術的超現實畫家,在五百多年後重新被認識,請看花亦芬教授的解析。其實藝術創作非僅止於個人創作,或引領潮流或是時代映照,李弘祺教授從電影《真善美》和名曲《菩提樹》所交織的當時代浪漫文化和肅殺的政治氣息。
跟著王基倫教授悠遊壯闊新疆,讓人讚歎造物者創造的奧妙,然而維吾爾族集中營也正在這美麗的大地上荼毒生命,請為受苦受難的人們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