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詭異的地方,對我來說,或許就在它不總循規蹈矩地放映歷史,而是私自摘錄和放大某些片刻。譬如畢業那年,我點著滑鼠瀏覽校友月刊,心中呢喃「不知道未來看著是什麼心情呢」。轉眼間,又瀏覽著校友月刊,隨學長姐的文字回想大學的模樣。
我的大學一年級不很一般。高中畢業那個暑假,班上最要好的同學們集結成一行,抱著無敵的青春,直奔墾丁,卻在抵達的第一天遇上車禍。於是,大學的初始,我除了光明正大的請假數周,後續幾個月,還自備著輪椅為仙女馬車,在椰林大道與其他兩輪設施奔馳。
因著移動的難度,順理成章的,我的宅女本性獲得極好地發揮。感謝臺大的女五宿舍,除了無障礙的身障床位,我在此遇到了兩位要好的學姊,靜瀅和姿伶。兩位學姊除了熱心助人,也是女五宿舍各大活動的活躍份子。耳濡目染下,我也成為宿舍水餃之夜、美化比賽、中秋節聯歡……不曾缺席的固定班底。對台北陌生的我,也因著這樣的氣氛與環境,像在台北有了家與家人一般,安心無憂的展開大學生涯。
與此同時,在系上的課程中,我也受到新的啟蒙。在國高中的課程,接受的都是基礎科學的內容,課本上看到的科學家,都以理論的發現者、技術的發明者居多。到了臺大公衛,大二的導師蔡詩偉教授,讓我對學術有了另一種想像。蔡老師在上課時,不吝於和台下學生分享他研究的理念和發想過程,像是他因著洗碗而開始探問家居清潔劑與化學殘留物的健康風險。聽著蔡老師生動的描繪,我第一次感受到,所學的公衛知識和生活有多麼強的連結,而應用性的科學是那樣的令人著迷,又在社會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除系上開設的課程,學生自主帶領的公衛營,也是大學生涯中對我影響甚多的活動。喜歡躲在幕後的我,沒有像同學一樣做為領頭者主導籌組,或帶領國小學生團體做衛教,只參與了家訪的環節。沒有一群人活力四射的唱唱跳跳,只有一個一個家戶敲門開啟的生疏對談。但也在一張張客廳的竹椅和小凳上,舞台燈光不曾觸及的生命故事,娓娓被道來。一次臨走時,獨居老伯伯碎念著「你說你是臺大的喔?那講這些沒用啦,既得利益者怎麼能明白……」。偌大的標籤和帽子扣在頭上,但也在這樣的歷程和衝擊裡,社會、經濟、文化因子的影響力,以及公共議題的溝通難度,成為我深刻的一課。
大學畢業前,看著公衛系其他同學穩紮穩打的朝著未來方向發展,我雖然懷抱擔憂,但仍任性地決定專心修習個人有興趣的系外課程。這樣的肆意揮霍,也在一堂系外的遺傳學實驗課,讓我一飽臺大的自主學習之風。這堂實驗課,主要規劃由果蠅實驗帶領學生應用遺傳學知識。開課的第一天,助教開宗明義在黑板上,寫出實驗室空間的開放時間,接著告訴大家,特定的果蠅性狀組合就是期末的評分機制。亦即,這整學期要完成的任務,便是個人根據遺傳學知識,自主審視材料果蠅的性狀,自行規畫需要的交配順序和數量。一整個學期中,學生如何安排進實驗室的時間、因應實驗中的任何錯誤(性狀辨識有誤、產生子代不符合目標),或因著中途的意外調整研究規畫(數學機率上應培育出10隻目標子代,但子代卻偏偏死亡),都全交由學生自行解決。在這一間實驗室,每個學生被賦予了研究者的角色。沒有預報、結報,但為了自己的作品,無一人不是絞盡心力,傾心想著如何應用遺傳學解決手上的問題。沒有任何規定,卻人人日出而作,日落也算著繁衍週期匆匆出入實驗室。研究的自主性和邏輯思考之樂,我也因此有幸領略一二。
臺大生涯的最終幕,是研究所的淬鍊。跟隨著公衛院張靜文教授的指導,我和同門學姊們上山下海,採集各地的環境微生物樣本。研究生口中的共同經歷,跑數據、做實驗、讀文獻……在實驗室團隊合作的背景下,即便熬夜,也總有歡笑相伴。而最難忘的,是每每與張老師討論研究時,老師格外閃亮的眼神。看著老師在讀到新公開研究時開心滿足的笑容,我明白到:職業除了成為供給生活、貢獻社會的手段,更可以是自身快樂的重要來源。我也立定想法,選擇職業發展,一定要是讓我同樣懷抱熱忱的領域,並期許自己同樣是帶動旁人的動力。
大學的歲月瞬逝,離開了校園,空間距離遙遠,卻有了不同的角度檢視臺大生活帶來的經歷和收獲。如果需在此階段總結些什麼,心底的那句結語,是一句感謝。無論是學風、資源、臺大任職的教師、職員,以及同窗的同學,都惠我良多,也各擁有彌足珍貴的意義。
在眾多校友的優異典範下,雖喟嘆自己平凡本質浪費教育資源,但學生生涯中見識的社會文化關懷、工作熱忱、追求知識之懇切,將持續激勵著我,並作為我人生規畫和抉擇之依歸。希望這些臺大令我喜愛的精神,我也能分享和傳遞給周遭的人。
最後,感謝張靜文老師分享這個撰稿機會,讓我有機會整理大學生活的經歷,重溫此段珍貴回憶的溫度。(本期專題策畫/公衛學系張靜文教授&經濟學系謝德宗教授)
徐藝瑋小檔案
2007-2012,就讀於公共衛生學系與生命科系
2012-2015,就讀於環境衛生研究所
2013-2015,任職衛生福利部國際合作組。參與國際人道援助、協助世界衛生大會(WHA)參與之業務。期間,有幸訪邦交國諾魯,進行醫療衛生援助計畫,也領略國際衛生單位之合作模式與組織架構。閒暇之餘,也翻譯國際醫療、人道援助新知,盼相關資訊能更加流通於臺灣的數位媒體。
2015年迄今,任職臨床研究受託機構,執行臨床試驗之數據與安全性監測。
圖說:
Broad Street, London; John Snow的霍亂水泵,猶記公衛系教導流行病學時提到John Snow醫師如何使用一張簡單的地圖,指認出此水泵是霍亂傳染的源頭,開拓了公共衛生新的一頁歷史。雖後續的研究指認出許多方法學和邏輯的缺失,但作為公衛系的學生,可還是要去探蹤打個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