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Chu Teh-Chun,1920年10月24日-2014年3月26日),華裔法國油畫家,出生於蕭縣(今屬安徽宿州),也是法蘭西藝術學院中的第一位華裔院士。1935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方幹民和吳大羽。畢業後在中央大學任教,1949年隨校遷往臺灣,1955年赴法國定居。1997年當選為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
朱德群的繪畫風格到法國後從寫實轉為抽象,經常用矩形色塊堆砌,如同山城夜景,明暗對比極其強烈,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吳冠中、趙無極並稱中國藝術界的「留法三劍客」。
記得曾聽到以拍攝丹頂鶴聞名的攝影大師馮營科先生(圖1)說,有一回故宮博物院前館長秦孝儀先生與油畫大師朱德群先生一起觀賞北宋畫家范寬先生畫的《豀山行旅圖》(圖2),兩位動也不動的欣賞了許久以後,朱德群回去後畫了《源》(圖3)一圖。
吳冠中形容朱德群的作品:「遠看像西洋畫,近看像中國畫。」的確,朱德群先生以色塊和幾何線條,流露抽象表現主義的意味;而雄偉壯麗的山峰和河流,則又讓人想起中國北宋山水畫的風格。朱德群在中國安徽省蕭縣長大,該縣位於長江以北,綿延數百里,是天下聞名的黃山所在地。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絕壁而生,緊靠著筆直陡峭的山崖和雲霧繚繞的山峰,正是眾多古典畫作和詩歌的題材。
朱德群的祖父熱愛收藏畫作和詩集,家中豐富的藝術藏品讓朱德群在傳統書法和水墨畫的歷史中深受熏陶。而朱德群的父親則發現兒子的繪畫天賦,於是勸說他不要當體操選手,改而就讀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當時的校長林風眠是一位有遠見的藝術家,主張泛亞美學擴張主義,希望將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主義完美結合。朱德群正是在這裡結識了藝術家吳冠中和趙無極,三人齊心協力,實現林風眠追求的中國式現代主義風格。
少年時期的朱德群曾師隨現代水墨畫大師潘天壽,將一筆寫就、一氣呵成的草書練得爐火純青。在後來的日子裡,他更把揮灑而得當的草書手法運用到抽象表現主義上。
1937年,隨著中日戰爭的爆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被迫遷至南京,朱德群在當地積極投身抗日運動,創作了大量反對日本侵華的宣傳海報和壁畫。之後在南京中央大學擔任建築系教授三年,然後轉赴臺灣重執教鞭。
但是自從得知老師林風眠講述巴黎的留學生涯,朱德群一直渴望前往該地深造。1955年,這位在台北早已功成名就的具象藝術家,終於得以圓夢。抵法後的他很快便一舉成名,1956年,憑藉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畫,朱德群獲得巴黎春季藝術沙龍銀獎(圖4),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抽象畫家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顧展後,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决定:放棄具象繪畫,一切從頭開始。
對於朱德群而言,抽象表現主義代表自由,和中國書法的某些技法不謀而合,兩者都是下筆迅速、一揮而就,一如他曾說過:「畫紙容不下半點錯誤。」
1980年代,朱德群乘坐火車穿越瑞士阿爾卑斯山時,親眼目睹窗外的暴風雪。其後他便創作了一系列動人心魄的雪景畫作,包括1988年的作品《冬之回憶A》,反映出自然界令人振奮又敬畏的力量。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詩人兼藝術評論家讓-克拉倫斯·蘭伯特(Jean-Clarence Lambert)將他比作「古希臘最偉大的宇宙夢想家之一」。
朱德群坦言:「我熱愛中國詩詞,它們與我的畫作自然融合。西方藝術評論家認為我的抽象作品靈感來自詩詞,而這確實如此。」
山水畫和詩詞的結合,早在中國的魏晉時期(公元220年)即出現;唐代詩人王維別具一格的田園詩和水墨畫,延續了這個傳統;而到了宋代,蘇軾和米芾提倡詩畫合一,更是將這種藝術形式推向巔峰,從此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德群相信詩詞和繪畫遵循「相同的規則和節奏」,他畢生研習書法,透過繪畫展現眾多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尤其是帶有背井離鄉、流亡之苦意味的作品。
朱德群將「墨分五色」的東方理論應用於油畫之中。「五墨」分別是濃、淡、乾、濕、焦五種用筆方法,能夠製造出變化萬千的墨色效果。在諸如1969年的《第313號》等作品中,畫面色彩飽滿、富有深度,重新定義了西方抽象主義。吳冠中評價朱德群的作品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1987年,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和台中的臺灣美術館曾先後舉辦朱德群作品回顧展。1997年他被法蘭西美術院選為院士,再於2001年獲授予騎士棕櫚勳章和榮譽軍團勳章。
朱德群於2016年3月在巴黎辭世,享年93歲。此前不久,其好友吳冠中及趙無極,亦先後分別於2010年及2013年壽終。
改變朱德群畫風的畫家Nicolas de Staël(1914-1955),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時期的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1933年初抵達巴黎。他在20世紀50年代非常具有影響力,並於1954年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也成為他這一代的領軍人物。
他是一名憂鬱症患者,選擇留在法國南部的昂蒂布尋求安寧。然而最終還是沒能戰勝──他從昂蒂布自家11樓的陽台上縱身躍入了湍急的水中,投入了死亡的懷抱。死時年僅41歲。他的名言是「我不是畫你們所看見的或你們所想到的,我畫的是真正震撼自己的事物。」(圖5)
除了情緒上的問題,憂鬱症也會影響身體的功能和思考方式,如睡眠、食慾和活動能力的改變。可能失眠,也可能會睡得太多;食慾可能低落,也有可能暴食。脾氣可能會變得暴躁或不想動,沒力氣、表情冷漠、疲倦,甚至完全不動、性慾降低。在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無助、沒有盼望,對周遭的事務不關心,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常常以淚洗面。思考速度可能減慢,病患常覺得自己記憶力減退,但通常接受檢查後並沒有記憶力衰退的情況。病患可能會常想到死亡,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些病患不幸地出現自殺的行為。如果有下列情況發生,就應該求診:
- 自已的不舒服已經超過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 想到自殺
- 心情低落導致工作,家庭,學業和職業功能的退步,超過二個月
憂鬱症基本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常和藥物治療並用,雖然在較不嚴重的個案中也有單獨使使用的。治療的藥物包括:(1)抗鬱劑,如百憂解是治療憂鬱症之主要藥物。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口乾,眼力糢糊,嗜睡等症狀,請在回診時向醫師報告。(2)情緒穩定劑如depakine, Li, tegretol等,主要治療曾有躁症病史之鬱症患者,需定期監測血中濃度。(3)苯二酚類如ativan, rivotril等。主要治療常合併出現之焦慮、失眠等症狀。本藥劑在白天服用時可能嗜睡,要避免開車或操縱機械,並於回診時向醫師報告。
抗憂鬱劑一般而言需要至少6-8周以上的時間才能發揮藥效。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患服藥不規則,其次是太早停藥。一般而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患經過適當時間的治療後情況都能好轉。
第一次接受抗憂鬱劑治療,必需持續半年以上,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
當你有了想殺害自已的念頭時怎麼辦?請尋求幫助,例如醫師或打電話給自殺防治中心、親人或朋友,警察或消防隊也可以。
總之,雖然憂鬱是情緒上的反應且很難過,但因大部分可治療,千萬不要因此喪命。
參考文獻: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朱德群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豀山行旅圖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EGqxAk938
[4]https://www.christies.com/features/10-things-to-know-about-poet and-painter-Chu-Teh-Chun-9499-3.aspx?sc_lang=zh
[5]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know_info_part.asp?paper_id=23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1:照片右後1為馮先生,前坐者為畫家朱德群,後方著淺藍色上衣(右2)為畫家之夫人-董景昭女士。
圖2:范寬的畫作《豀山行旅圖》
圖3:朱德群的作品《源》
圖4:景昭肖像畫 1956
圖5:中午的風景 1954
圖6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