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六月八日的清晨,人們突然發現在劍橋大學校務會大樓的屋頂上面居然停了一部奧思汀的房車。顯然,前一天晚上一定是有人把它弄到了這座十八世紀的大樓頂。再來的五天,劍橋的警察和消防隊想盡辦法才終於把這部汽車降了下來。雖然大家都不承認是他們把它搞上去的,但是學院的導師蒙特菲爾牧師(Rev Hugh Montefiore)卻偷偷送了香檳酒到那些學生的宿舍門口致意。顯然這位導師不僅不覺得這件事是犯規的行為,甚至還暗自欽佩學生們的鬼才謀略。
這件惡作劇事件是典型英文中所謂的 prank,是英國大學裏面很長久的傳統。這一件劍橋大學生的惡作劇非常的經典,堪稱為惡作劇歷史的傑作,以後也有人模仿它,但是當然沒有一個會像劍橋大學那12個學生(另加兩個女生;她們的工作是在路上掀裙子引開路人看到屋頂上的大戲)那樣名留青史。所以在2015年,當麻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們把一台消防車搬到校園中心的著名圓拱大樓時,人們只覺得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所謂「惡作劇」,當然一定是開玩笑,所以大多是年輕人搞的「無傷大雅」的活動。惡作劇必須不會真的傷害到人,不會在被搞的人心中留下陰影或過分的損失。聽說在西方,惡作劇因此通常是愚人節的遊戲。它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原創力,因此往往在大學生活圈子裏特別的多。事實上,從中古歐洲的大學的記載裏,我們就常常看見相似的活動,只是都可以算是所謂的「惡作劇」嗎?那就見仁見智了。總體來說,中古時代近似惡作劇的各種故事其實比較像是騙局。我讀到的不少所謂的「惡作劇」,包括一個教宗竟然是女性的傳說,年輕的米開朗基羅為了賺錢而造假古董的說法,聽起來更像犯罪行為。竟還有說馬可波羅的《旅行記》是虛構的,實在缺乏上面所說惡作劇的特點。
說到大學生的各樣惡作劇,那簡直是汗牛充棟,只要上google搜尋,就一定會讓你看個不完。為了寫這一篇短文,我竟然因為讀了好幾天數不完的記載,結果錯過了交稿的時間。說不定在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我寫完交稿之後的三個月了(編者按:幸好準時交稿) 。
兩個一樣有名的大學互相在運動上競爭是西方近代大學的傳統,特別在英語大學間流行。比賽期間,學生們各出奇計,讓對方出醜。當今世界上最出名的兩校競爭應該是哈佛與耶魯了,每一年感恩節(十一月下旬)兩校的美式足球賽對學生們來說,絕對是一大盛事。連我這個只知道讀書(至少當年是如此)的人也都去看過一次,可見一斑。足球比賽當然是核心活動,雖然其實兩隊都不强,沒有什麽可以令人看得如醉如癡的,但是前此就會有各色出奇制勝的「競爭」,反倒往往會喧賓奪主,讓大學生留下深刻的另類記憶。
1972年11月26日,耶魯和哈佛球賽的前一天早上,我正在聽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突然聽到了一則非常令人驚奇的廣播。著名的主播Dan Rather 廣播說,根據哈佛大學的學生報紙(《緋紅的哈佛》Harvard Crimson),季辛格已經決定在年底辭職回哈佛大學教書。這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因為在這之前的一整年中,季辛格的聲譽正如日當中,因為他促成了尼克森的訪華(那一年的二月),轟動了全世界。他的聲勢來到了空前的高點,把傳統的外交家Cyrus Vance完全壓了下去,這個要遽而辭職的消息當然會震驚全世界。但是到了下午,CBS 就出來澄清,道歉說這個消息是「假消息」,被哈佛的學生報紙誤導了,而哈佛的學生報實際上是耶魯的學生在前一個晚上潛入哈佛報社偷印的。本來兩校競爭,各發巧思,出奇制勝,但卻不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這一次耶魯的學生游蕩在潛規矩的邊緣,真的是「應用之妙,存乎一心」,把「惡作劇」的精神發揮到了極緻:能不用太花錢就讓全世界都震驚,的確非常巧妙。
哈佛和耶魯雙方偷入對方的報社去印假報紙,這個其實由來已久,所以耶魯這一回算不得是創舉,也不是有什麽原創力的表現。不過因為這是我親自的經歷,所以至今還留在腦海裏。實際上,耶魯這次的惡作劇只是回報哈佛在早幾年曾經做過的幾乎完全相同的糗事而已。
哈佛大學旁邊的麻州理工學院(MIT)看到哈佛和耶魯眉來眼去當然很不吃味,因此也常常想要插一腳。就不在此浪費筆墨來談它,而轉而談它與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之間在2006年的趣事。兩校都以理工科出名,後者在每單位面積出的諾貝爾獎得主可能還勝過前者,但是無論如何兩校競爭絕對是理所當然。2004至2006年間,兩校的學生搞出了不少惡作劇。簡單地說,Caltech 在2005年在MIT校園到處張貼或印發譏笑MIT 的文字或標語,像「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進得了Caltech」之類。於是第二年,MIT的學生就力圖報復,竟然把一座架在弗萊明(Fleming)宿舍前的大炮偷運到MIT。這齣戲花了參與其事的30個MIT學生將近七千塊美金的錢。最後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Caltech才成功把它運回學校。這件鬧劇轟動一時。連維基百科也立有條目(而且中英文都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來讀: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tech%E2%80%93MIT_rivalry#:~:text=The%20most%20recent%20pranking%20war,the%20country%20to%20MIT's%20campus.
說到這裏,美國西點陸軍軍官學校和在Annapolis的海軍軍官學校每年輪流在兩校舉辦的足球比賽也是一大盛事。在廣達七百多頃的校園中,不僅古跡到處都是,而遠眺赫貞河谷,更是美不勝收。校園的體育館在大操場邊不遠,從操場看去,正好是它的屋頂。所有的人從那裏經過,都可以看到上面畫著兩個大字“Sink Navy!”(打沉海軍),當然,這就是陸軍官校生年復一年的美夢。每年秋天,西點這個小小的鄉村就上演著陸海軍競爭的鬧劇,我很希望和太太能夠去看一次,順便欣賞球賽前官校學生在大操場上的盛裝分列閲兵。
大學生的鬧劇中外都有,說也說不完,可以就此打止。但是我還覺得一定要講最近一個耶魯搞哈佛的鬧劇來結束,因為這一個惡作劇成功成為僅次於上面提到的劍橋大學的鬧劇,而被廣泛認為是最新的糗事。事情發生於2004年,耶魯的學生們設計要到足球賽事時出哈佛大學的醜。他們動員了兩百多位同學,穿上代表哈佛的緋紅色運動衣,携帶假的哈佛學生證,每一個人還帶了一張白色或緋紅色的紙版,坐到哈佛學生的地區。當他們被警察盤問時,由於準備充分,所以毫無問題溜進了哈佛的學生區。他們不僅衣著正當,帶有學生證,並且可以用最為可靠的自信來證明他們的身分,因為他們是帶著替哈佛加油的紙板,上面的顏色是哈佛的顏色。
開賽之後,哈佛的拉拉隊朝著耶魯區大吼「耶魯有夠爛!」(Yale Suck),於是全體裝作哈佛學生的人就站了起來,打開他們的紙板,編排出「我們有夠爛!」(We Suck)來響應。可以想像這時全場譁然,笑聲貫耳的情景。我想這時最感到莫名其妙的人可能是哈佛的啦啦隊長。
李弘祺小檔案
1968年歷史系畢業,耶魯大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紐約市立大學、臺灣交通大學,也曾在本校、清華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或特聘教授。專攻中國教育史、著有傳統中國教育的中英日德義文專書及文章數十種,以《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為最重要,獲中國鳳凰衛視國學成果獎及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日本關西大學《泊園》學刊稱許為「當今世上治中國教育及科舉第一人」。李教授也經常講授有關近代西洋思想的課題,主持台積電及敏隆講座。現與夫人退休於美國赫貞河畔的華濱澤瀑布。
圖說:
圖1:1968年夏天劍橋大學校務會議大樓頂上的奧斯汀房車。
圖2:1972年感恩節前一天紐約時報因哈佛學生報而出糗的報導。
圖3:Caltech校園大炮被偷運到MIT。
圖4:“Sink Navy”。
圖5:2004年「哈佛」學生演出了「我們有夠爛」的鬧劇。
圖6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