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十幾歲的阿姨沒有生育子女,先生於幾年前過世之後成為獨居老人。阿姨本身也是肺癌病人,經手術後定期追蹤檢查,情況還算穩定。近一年經常因胸悶、胸痛、下背痛等症狀到各醫院急診室報到,屢次檢查均無大礙,症狀緩解後繼續回門診追蹤。經仔細瞭解得知,阿姨身體器官雖無大礙,但是生活上明顯出現狀況。因為先生過世之後一人獨居,三餐不繼,內心日漸空虛導致失眠,如此惡性循環導致身體日漸衰退、行動不便,情緒低落,心靈更加不安。建議其聯絡1966長照服務專線,經評估後順利獲得送餐服務、居家陪伴與協助就醫等長照服務。阿姨的身體狀況逐漸恢復,心情也輕鬆很多,臉上又有笑容了!
臺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1993年65歲以上人口已達7%(高齡化社會),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已達14%(高齡社會),只經過25年,老化速度世界首屈一指。2014年65歲以上國人約有2成失能,估計2031年失能人口將增加至120萬人,全國人口失能率將由3.28%提升至5.3%。加上照顧人力吃緊,據衛福部統計,現行平均每個家庭只有0.4個照顧人力,失能人口無法只靠家人照顧。因為家庭照顧負擔沉重,超過四分之一的主要照顧者因照顧失能者有「壓力性負荷」,可說是一人倒,全家倒。這是面對高齡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此,世界衛生組織推動「老化與健康之全球策略與行動計畫」,於2016年第69屆大會通過五大策略性目標:每個國家都應有對健康老化採取行動的承諾;建構高齡友善環境;以老年族群的需要為中心,改革健康照護體系;發展永續公平的長期照護體系(包括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的服務);提升對健康老化的測量、監測與研究。特別強調建立永續公平的長期照護體系的基礎,並持續加以促進;建立長照工作人員的能力並支持照顧者;保障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的長期照顧服務品質。
行政院則於1998年核定「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通過衛生署「老年長期照護三年計畫」;2000年行政院核定「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經建會於2002年推動「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2007年行政院核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5年公布「長期照顧服務法」,2016年開啟「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上皆為臺灣長期照護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臺灣長照1.0所遇到的困境,在服務提供方面包括:預算和照顧服務人力不足,照管專員人數及功能有待增加,機構照顧品質不一,社區及居家式服務方案也不夠,長照服務之宣傳需無法普及,行政作業繁瑣,城鄉資源發展落差嚴重,以及長照資訊及相關服務資源有待整合。在服務使用者方面,僅有4成的需求者使用正式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與服務體系仍待加強。
而政府於2016年開啟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服務對象除了因老化失能衍生長照需求者,以及65歲以上老人、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50歲以上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僅IADL(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需協助之獨居老人,更擴大納入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55-64歲失能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失能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僅IADL失能之衰弱老人。
長照2.0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也更多元豐富,包括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及家庭托顧)、交通接送、餐飲服務、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居家護理、居家及社區復健、喘息服務、長期照顧機構服務、失智症照顧服務、原住民族地區社區整合型服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長照旗艦店)、複合型服務中心(B級長照專賣店)與巷弄長照站(C級長照柑仔店))、社區預防性照顧、預防或延緩失能之服務、銜接出院準備服務、銜接居家醫療。目的是要實現在地老化政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性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模式,期能提昇長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申請長照的流程相當簡單,只要撥打1966電話與照管中心聯絡,照管專員會到府進行照顧需求評估,依失能程度核定照顧計畫並與服務資源連結,並定期進行複評追蹤與品質監控。長照費用也相當平價,只需要部分負擔,中低收入戶部分負擔的比例更低,低收入戶則全免。可說是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長照資源。
鑑於長照在高齡社會的重要性,臺大醫院醫療體系各分院早已開展長期照護系統,包括走入社區的居家照護,到機構式的護理之家都相當完整。為持續推展長期照護,臺大醫院於2016年4月18日成立臺大醫療體系長期照護委員會,集合總院及各分院相關主管進行全方位整合,統合醫療、護理、資訊、營養、復健(包括職治及物治)、藥事、心理及社工(志工及照護服務員)的相關人力,並訂定短、中、長期目標,據此進行規劃。同時將臺大醫院醫療體系在長照方面從過去到現在的努力,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完整呈現在「臺大醫療體系長期照護手冊」,提供社會各界在發展長期照護的參考。
長期照護是回應高齡社會的民眾需求,也是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應強化政府與民間參與,共同完備長照服務法之修法;加速相關資源的佈建與發展;加強人力資源的發展與培訓;擴大資訊系統的建置;持續討論長照財源之穩定性;研議長照2.0與相關照護系統之銜接與整合;結合產業發展促進輔具及科技之開發;加強對民眾的宣導,爭取對長照2.0政策的共識與支持。如能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體系,提供優質、平價且普及的服務,將是全民之福。(本專題策畫/醫學院婦產科施景中副教授&公衛學系張靜文教授&法律學系楊岳平助理教授)
蔡兆勳小檔案
現職:
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副教授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
臺大醫院輔助暨整合醫學中心主任
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
臺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學歷:
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研究員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藥學院訪問學者
臨床專科:家庭醫學、安寧緩和醫療、老年醫學、肥胖醫學、青少年醫學、國際醫療旅遊保健專科、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
榮譽:
101&102年家庭醫學會默沙東優秀論文獎
臺灣家庭醫學教育研究學會院士
103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良獎
106、107、108學年度臺灣大學醫學院教學優良獎
圖說:
圖1:我國長照2.0服務對象。
圖2:我國長照2.0申請圖示。
圖3: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服務,設計氣球傘親子活動,讓輕度失智長者和家屬「憶」起動。(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2016 年 11 月 108 期,圖為臺大醫院公共事務室提供)
圖4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