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會文化基金會南園一遊
文/周玲惠63經濟系、92國發所,圖/曾萬年、方泰山)
臺大校友會於7月20日前往新竹南園遊覽,該園落成於1985年,是一座融合江南庭園與紅磚紅瓦閩式建築特色的園林,由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建造,為臺灣最大園林。王先生退休後在此居住10年,南園是取自其父親王芾南先生之名。
主樓南樓兩側延伸層層疊疊錯落的庭宇樓閣,中國園林的山、水、曲橋一覽無遺,天氣好的時候,還可直接遠望九重山巒的層疊美景。可惜當天欲下雷陣雨,只能看到4層山。南園的建築物沒有一根釘子,完全依循中國建築工法,以卡榫相接,並選用大量臺灣珍貴的檜木為樑柱。各種造型的門窗都有其意義,如「出入平安」的寶瓶門、「福祿盡收」的葫蘆造型洞窗。穿梭在南園的磚牆迴廊中,能感受到一股復古詩意。
紅磚造型的同心樓是客房,也是用餐之處,前方庭園上有坐在牛背上的牧童銅雕,很有古早臺灣鄉村的氣息。迎賓奉茶廳紅磚牆面穿插著立體銅雕浮雕圖像與金黃屏風,在園區可欣賞到銅雕、黃楊木雕、磚雕等等。品嚐兩塊新竹綠豆糕和杏仁糕,喝口使用不倒瓷杯盛裝的無糖仙草茶,靜靜聆聽古箏表演。南園真的是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值得慢慢欣賞的庭園,特作詩一首紀此行。(本文為摘錄,全文詳本刊網頁)
江南庭園閩南房,重巒山林詩意藏。
層層疊疊庭宇閣,叢叢綠綠湖水塘。
蘭苑富貴不斷壁,竹苑風雅長青篁。
銅雕木雕石雕秀,紅磚紅瓦紅牆彰。
古箏優雅天籟美,品茗甘醇人間香。
同心高樓協力住,牛背牧童笛聲揚。
世外桃源遺世立,偷得浮生半日徉。
(下平聲七陽韻,古體詩) 2020.7.20周玲惠作於台北
林家花園款款行~臺大校友會霧峰文化之旅
文圖/楊美華(1973 圖書館學系)
6月13日在吳叔明名譽理事長和李昭澈理事長的帶領下,新北市臺大校友會霧峰文化之旅的活動,共有36名校友及眷屬共襄盛舉。
霧峰林家在日治時期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臺灣五大家族,自19世紀中期以來,林家掌控了中臺灣大量的田地,領有數千精良兵勇以及樟腦專賣等特權。霧峰林家花園與宅邸建築群包含頂厝、下厝與萊園三大部分,為全臺最完整龐大,且最精緻的建築群落。由於其建築揉合漳州、泉州、福州及洋式風格,具有豐富的建築語彙,臺灣傳統建築研究權威李乾朗老師就曾讚嘆道:「霧峰林宅就像臺灣傳統建築的百科全書」。
我們很幸運地承蒙林家的後代林總經理俊明親自為我們導覽國定古跡霧峰林家花園宮保第園區。閩式官宅代表的「宮保第」,形制上是十一開間五進深的大厝格局,過去曾是清朝水陸提督林文察家族的宅邸,也是目前臺灣境內最大的清代官宅。園區內處處可見官家建築的氣派壯麗,以及雕工精美、寓意吉祥的紋飾、圖案、泥塑。
霧峰林家花園除居住空間外,還有表演場地、接待所、私塾、花園、軍營、練馬場、荷花池、書院等等。林家花園的大花廳「本堂」,是昔日宴會的場所,福州式戲臺上用了許多作工華美的裝飾。大廳兩側是霧峰林家歷代先賢的照片和事蹟,這裡收集了許多林家的地契、身份證明、專賣權證、參與社會運動的紀錄等,參觀大花廳,感覺就像在看一部臺灣近代史。
離開宮保第後又前往萊園巡禮,萊園係融合西式與日式建築風格特色之傳統閩南建築,為臺灣最有名的閩南式風格庭園之一。萊園建園的本意是林獻堂為了讓其母親羅太夫人有一個安養怡年的地方,故以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命名為「萊園」。五桂樓為羅太夫人起居室及看戲的地方,現今為二級古蹟。1965年明台中學遷至萊園,成了全臺唯一在古蹟中的學校,我們在這裡巧遇明台高中林垂益校長。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成功吸引成功」,感覺上臺大校友會辦的活動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誠如吳叔明名譽理事長所說:新北市臺大校友會的活動都是「精美的策劃、細心的安排」,也因此每次都是乘興而行,盡興而返,留下美好的回憶。有校友的世界最美麗,有朋友的心情最舒坦,有同學的支持最幸福,珍惜人生每一次相識!(本文為摘錄,全文詳本刊網頁)
圖說:
圖1:臺大校友會文化基金會於7月20日遊新竹南園留影
圖2:新北市校友會6月13遊霧峰林家,合影於宮保第。
圖3:新北市校友會李理事長贈送紀念品給總經理林俊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