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是我從小的夢想。小時候看老師拿著紅筆改考卷,感覺很厲害,因此在家裡也會拿起紅筆批改自己寫的評量,甚至在弟弟的作業本上打分數;又或許,是受到在國中擔任校長的爸爸影響,覺得教書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大學畢業時,和現在多數的大學生一樣,我對於自己人生志業並不清楚,只是心裡有個感覺要繼續讀書,也知道自己想在健康相關議題上深造。就在幾個月的蒐集資料後,我報考臺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很幸運被錄取,因而開啟我邁向教書的重要旅程。
在研究所時期,我遇到人生很重要的老師──李蘭教授,她不僅帶領我在研究能力上奠定很好的基礎,也讓我看到教書並不是死板板,而是可以有變化,乃至帶給學生生命的改變。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決定出國深造,開拓自己在研究及教學上的視野。
在國外求學期間,我深深體會到不同文化下的教學風格及學習方式,也受到同學們的激勵,因而想在教學上有所進步,便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教學工作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學成回國後,我發現這些學習都很值得,因為我在2017年取得了教職。
菜鳥教師
就任後的第一個學期,所上為了幫助新進老師能順利適應,讓我從合授碩士班的必修課程開始,即「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及「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專題討論」。這兩門課在研究所中是很基本的課程,因此準備上較得心應手,且在其他資深老師的帶領下,我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與教學風格。也感謝臺大提供很好的資源,讓新進教師能夠有機會至其他系所的課堂上觀摩學習。
順利的經過了第一個學期,以為教學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沒想到自己主授課程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第二學期我開始教授碩士班的選修課程「健康促進原理」,這與我過去的訓練與研究相關,但由於是碩士班的進階課程,又屬特定領域,因此選課人數遠不及其他必修課程。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10人以上與10人以下的課程不僅在教學方法上,甚至是課程練習或是與學生的互動上都不同。還好經過幾次調整後,我很快找到平衡點,在小班教學,學生的問題反而能獲得即時回饋,更能夠自由發表意見,我也能從學生的反應當中調整教學方式。
在第一年菜鳥教師的過程中,我還遇到一個很特別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上課中避免過度中英文夾雜而影響學生學習。由於在美國多年,說話時會不經意的使用英文,而我發現這會造成某些學生的學習障礙。所以,我特別留意在課堂上語言的使用,若一定要講英文,則會確保讓學生瞭解其意義。
不再菜鳥:運用翻轉教學
渡過了菜鳥教師的第一年,我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品質,幫助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因此,我開始嘗試在既有的傳統教學方式中結合翻轉教學,剛好臺大推出NTU COOL 數位教學平台,提供了我一個很好的發揮舞台。透過平台,我預錄部分課程內容並上傳,讓學生在課前可先學習。在課堂上,則是進行理論與概念的運用,帶領學生做更深入的討論。比起傳統式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對於這種翻轉教學法都給予更正面的評價。
教學升級:全英語授課
就在教學逐漸步上軌道之後,我剛好有機會與來自美國亞萊恩國際大學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傅美蓁教授(Dr. Michi Fu)合授一門全英語授課之課程。這又是另外一項挑戰,因為用英文教學需要另外一番準備。特別是這堂課是暑期密集課程,因此課程規劃及行政流程皆與學期中的課程不太一樣,特別是行政作業需要提前準備,包括:課程宣傳海報、報名、課程助教聯繫…等等。與國外學者的互動過程及共同授課,對於我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經驗,能打破自己在教學上的盲點,學習如何將自己的實務經驗與課程內容作結合,讓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另外,隨著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碩士/博士學位學程的成立,我也有機會負責一小部分課程,除了全英語授課,教授的對象更廣及其他國家的學生,可以在教學上累積更豐富的經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來攪局:開啟線上課程
2020 是全球公共衛生受到嚴重威脅的一年,因疫情影響,全球人民的生活都受到衝擊。在疫情嚴峻之際,為了降低學生感染的風險,公共衛生學院也鼓勵老師們能夠做出調整,而我改採取全面線上課程。決定後,我花了好多時間研究各式各樣的網路教學軟體,包括:U-meeting、Cisco Webex、Zoom、Newrow…等,試圖找出能夠讓學生順利在網路上分組討論的軟體。經過來來回回的試驗,好不容易選定Zoom當作線上授課軟體,但才用沒幾次就因資安問題而被禁用,後來又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另一個適合的軟體。
這整個線上課程的規劃,對於我來說是要花費雙倍的時間,心理上也承受許多壓力,因為運用同步線上課程教學有許多未知的問題,像是網路斷線、學生麥克風連線異常、某個功能突然停擺,都有可能影響整體學習,所以我整個學期都深怕沒辦法把應該要教的東西完整的教給學生。還好在學校設備及學生的支持下,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的課程才得以完美的結束。
教學優良肯定
我的教學生涯,就在2020年的教師節前夕滿三年。這過程中雖有挫折與挑戰,但最多的是學生的鼓勵與回饋,讓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充滿幹勁,也得以成長。值得感恩與紀念的是,我的教學獲得臺大108學年度專任教師教學優良獎的肯定,讓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教與學的路途上,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亦有許多需要學習及改進的,但我期許自己未來在教學教材、內容及方法上都能更成熟,並把最好的帶給學生。(本期專題策畫/公衛學系張靜文教授&法律學系蔡英欣教授&中文系洪淑苓教授&土木系周中哲教授&理學院)
張齡尹小檔案
2006年進入臺大衛生政策與研究所(現為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就讀,開啟了公共衛生的研究之路。2008年研究所畢業,2009年赴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之健康行為研究所攻讀博士。2014年取得博士學位,經過三年博士後訓練,於2017年起任教於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迄今。
圖說:
圖1:2008年碩班畢業贈李蘭教授謝禮。
圖2:2008年衛政所畢業生合照。
圖3:2014 年取得博士學位,與Dr. Foshee合影。
圖4:2020年與傅美蓁老師合授課程,同步連線陸籍學生。
圖5作者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