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姆特(1862-1918)、席勒(Egon Schelle, 1890-1918)、科克希卡(1886-1980)是奧地利很有名的三位畫家。位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新藝廊(圖1),專門收集他們的作品,一樓並提供奧地利咖啡和甜點。在三樓所放置的圖畫,就是電影《名畫的控訴》中的主要作品(圖2),2006年以1.35億美金(約折合新台幣44億)的天價賣出,是當時成交價最昂貴的畫,亦是吸引我那年去參觀的原因。
這是1907年維也納猶太富商布洛赫-鮑爾委託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為其妻艾蒂兒•布洛赫-鮑爾所繪製的畫像,後於納粹統治奧地利時期遭納粹搶奪被充公,期間這幅畫就流入奧地利的美術館,戰後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直到2000年,逃亡至美國的布洛赫-鮑爾遺族僅存的唯一繼承人Maria Altmann委託藍道•荀白克(阿諾•荀白克之孫)與奧地利政府打了6年的官司,2006年奧地利法院宣判作品歸還鮑爾家族的合法繼承人,後來這場官司的過程被改編成電影《名畫的控訴》。阿諾•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後改姓氏寫法為Schoenberg,是奧地利作曲家,《昇華之夜》為其名作,我們的醫生組成的醫聲室內樂團就演奏過這首曲子。
由於父親是金匠,克林姆特念的又是裝飾學校,因此畫中充滿了裝飾畫的味道,而且底色常常用金箔。他的學生席勒的作品,則被評為:「席勒活在陰霾的世界裏,他那些恐怖扭曲的人物充滿了恐懼、憂慮、驚嚇和絕望。他的女人看來可怕又墮落」,或是「他的女人彷彿從獸群中出來,在那裏,道德與羞恥的束縛完全脫落。」
2017年6月19日,我到真善美劇院欣賞正在上映的《埃貢•席勒:死神與少女》(Egon Schiele: Tod und Madchen),對其繪畫的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描述席勒的生平充滿了色情,很符合他的生前行事作風。不過<死神與少女>一圖,充分表現畫家之天分(圖3),與女主角因猩紅熱而早早過世時,畫家心中的不捨與無奈。
而<拉扯臉頰的自畫像>(圖4)剛好反映作家羅斯勒對他的描述:「他有著高瘦柔弱的身材,窄窄的肩膀,長長的手臂,長長的手指和多骨節的手。…沒有鬍子,卻有一頭又長又亂的頭髮。寬而有稜有角的前額被幾乎平行的皺紋犛出深痕,臉上常有一種認真但近乎悲傷的表情,彷彿時常為痛苦而哭泣。」
1918年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大流行,這場感冒造成的死亡竟比當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多。當年1月11日,克林姆特先是中風,2月6日死於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在克林姆特死後,席勒成為當時奧地利最有名的畫家。同年10月28日,席勒的太太(伊迪絲,圖5)被8個月前帶走克林姆特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奪去生命。席勒寫信給他母親說:「九天前伊迪絲染上西班牙感冒,很快就轉成肺炎。她已有了六個月的身孕,這場病非常嚴重,她陷入危險中。聽著她急促的呼吸,我已做了最壞的打算。」席勒取消了所有的約會,待在家裏,仍然染上致命的感冒,在四天後(10月31日)去世。
A型流感病毒是存在於人類中的流感病毒,它也會對鳥類(野生水禽)和其他哺乳類動物致病而造成大流行,最著名和致命的大流行就是"西班牙流感"(流感病毒 A/H1N1 流感)。1918 到 1919 年間導致死亡的人數是有史以來最多的。最近一次流感大流行,則是 2009 年豬源性重組病毒(pH1N1)。這讓我們了解到,打疫苗從分配、注射到發揮防患效果,緩不濟急。因此,特別是在早期階段,要達到快速和有效的第一道防線,就是使用抗病毒藥物。
人類的流感病毒A在嬰兒和老年人有較高的死亡率,但西班牙流感造成死亡的年齡則在 20 到 40歲,主要是繼發細菌感染,尤其是肺炎。分析屍體解剖的記錄可知,常見併發症為肺炎性出血性水腫。
研究人員發現,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病毒於1918 年前不久出現,是人類的 H1 病毒。他們推斷自1900年以來已流傳在人類中,慢慢從禽流感病毒獲得遺傳物質。
至於多年前的SARS則是人類的冠狀病毒,可分為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兩種。前者感染上呼吸道,產生類似輕度感冒的呼吸道疾病。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冠狀病毒為高致病性,主要感染下呼吸道,引起致命的肺炎。導致重症肺炎的高致病性冠狀病毒經常與病毒快速複製,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和高價的促炎性細胞因數/趨化因數反應,引發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有關。
幾乎每年冬天都有流行性感冒,只是嚴重度不一,為了預防,可肌肉注射疫苗。這是一種去活化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發揮50至80%的保護作用。注射後8到24小時,5%的人會有輕微的發燒和感冒症狀,三分之一的人在注射部位有輕微發紅和疼痛。由於疫苗是用蛋做的,因此對蛋過敏的人比較不適合。
28歲的席勒聲名鼎盛,在藝術發展剛跨過一道重大轉變的門檻時,卻因西班牙大流行性感冒去世,是藝術界一大損失。若當年有抗病毒藥物或疫苗,相信結局會大大不同。
參考文獻:
[1]https://zh.wikipedia.org/zh-tw/埃貢•席勒
[2]電影《埃貢•席勒:死神與少女》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紐約中央公園旁新藝廊。
圖2:艾蒂兒•布洛赫-鮑爾畫像 , 1907。
圖4:拉扯臉頰的自畫像 , 1910。
圖5:伊迪絲, 1915。
圖6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