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夫人,謝小姐,李校長,陳副校長,何院長,張院長,黃校長,兩位鍾院士,李士傑主任以及各位與會貴賓大家好。
應謝教授家人所託,於今日的紀念會擔任第一位引言人,甚感榮幸。
我是臺大前主秘,生科系教授李心予,研究主軸是血管新生與癌細胞生理。由於研究領域之關係,18年前自美國回臺大時即因一次謝教授在醫學院主辦的血管新生研討會結緣,之後即受他多方照顧至今,而謝教授也因為與我的合作,進而與校總區許多單位進行多方合作(我想謝教授應是臺大被最多單位合聘的教授之一,其中還包括了新聞所),創立了許多有前瞻性的研究中心。
認識謝教授的朋友一定認識小陳,在小陳整理謝教授辦公室遺物時發現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
哪天我走了,不要悲傷,幫我辦個研討會吧
這張紙條道盡了謝教授一生的性格,追求進步,一路往前。
報告謝P,大家都聽到了。
我想這是謝教授家人除了因為我受謝教授提攜最多,並希望我在第一引言的原因,是希望我能在紀念研討會的最開始先定調,告訴參與人這不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時刻,而是藉著這個機會,讓大家一起重拾謝教授開拓科學的腳步,繼續合作,繼續向前,繼續進步,讓他最愛的臺大(臺大醫學院和臺大醫院)未來更好。
接下來為各位介紹一下謝教授對臺大的貢獻。臺大評鑑一向以教學、研究以及服務三項對教授進行評估,在此特別將謝教授在臺大的三面向為各位做介紹:
教學
因為有十分扎實的訓練以及閱讀習慣,當然再加上自身的天資聰穎,謝教授有非常廣泛又深入的學識,但他絕對不是善男信女,被他指導或教育過的同仁都知道,他可以很嚴厲,但是都是對事不對人。如果願意回想他指正的原因,被指導者一定會覺得受益良多。但也有人不太能接受這樣的指導模式,也無可厚非。這在他參與各項研討會以及研究討論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可以看得出來。
教學嚴厲,但是他對學生的關愛也很容易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的出來。永遠記得一位好朋友(事實上是幾位),他的心愛學生過度操勞倒下後,他眼裡的那種憂傷與關懷,就像是自己的親人有難一般,還好這幾位好朋友現在都無恙。這些點滴都讓我記憶非常深刻。
臺大與京都大學目前有十分密切合作,也與謝教授有莫大關連,15年前京大生物學研究所,竹安邦夫教授(目前是臺大生技中心特聘講座)到臺大尋求雙語遠距教學夥伴學校之可能性,即是由謝教授接手,生科院我本人以及生農學院沈湯龍助理教授以及岳修平副教授努力推動,至今有多項遠距課程以及交換合作約定進行,而京大與臺大亦互訪多次,成為重要夥伴學校,沒有謝教授的推動不可能有今日的成果,這可能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的。
研究
謝教授是國內婦產科的重量級教授,我想在座各位都知道謝教授在產前超音波,羊膜穿刺以及唐氏症預防方面都是國內的領先推手,不在話下,後續會有各許多位先進陸續補充。而在基礎研究方面,在李校長及陳副校長任內(兩位今天都有出席),謝教授大力推動幾項重要研究領域,亦受到兩位的認可以及支持,包括血管生成研究,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以及再生生物學研究中心因而成立,並運作十分蓬勃。在此特別感謝再生生物學研究中心李士傑主任以及楊偉勛前主任以及重要推手鍾正明及鍾邦柱院士主辦此次研討會,完成所有的協調,代謝教授家屬致上謝意。神經生物中心亦非常感念謝教授的貢獻,亦於1月7日於總區為謝教授辦理追思會,亦是十分有心。而各項學會以及謝教授所推動的罕見疾病學會,也會在今日的研討會向各位報告進展以及未來展望。
服務
謝教授著作豐富,除了316篇報告以及h-index 45之外,亦有多項科學書籍,科普文章,甚至將給學生的信編纂出書,十分受到歡迎以及重視。應臺北市長柯文哲,也是謝教授關係極好的後進,擔任市府顧問(這應該是他最後給我的一張名片),他也參與臺大與臺北市政府擴大杜鵑花節的規劃。當然各位也常看到謝教授的素描畫作,非常具有職業水準。相信各位和謝教授教好的朋友們,都接受過謝教授贈與的墨寶,謝教授給我的是“思辯”兩字,大概是覺得我平日思考事情太過草率,期許我精進之意吧,目前仍陳列在我辦公室。綜上,謝教授亦是十足的文藝人,鍾院士常說謝教授是文藝復興人,可作為註解。
在此應家屬之邀為今日的謝豐舟教授演討會開場做一引言,希望能為各位定調,今天的我們不悲傷,讓我們藉著這個研討會了解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但永遠有更多待完成的項目讓後人努力。讓我們追隨謝教授的腳步向前,並預祝今日研討會順利成功。謝謝大家。
李心予小檔案
現任臺大生命科學系及電機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博士。專長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內分泌學,近年研究主題有水解磷酸脂於內皮細胞生理作用之探討;戴奧辛生物檢測系統之建立;以及癌細胞特定標記之生理意義探討等。曾任本校生命科學院副院長、生技中心主任、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主任秘書。
圖說:
圖1:與謝豐舟教授合影於生命科學院前。
圖2:謝豐舟教授送我書法大作“思辨”二字。
圖3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