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校長郭大維教授在畢典時提出,期待所有臺大師生一起來思考臺灣大學是不是一所偉大的大學。特別是今年創校90周年,除了學術領先群倫,是否有令人傳頌的精神?並勉勵畢業生,要有理想、榮譽感、責任感與同理心。

今年畢典來賓,盧志遠校友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勉畢業生,量才適性,不論是否像西鄉隆盛般志出鄉關勇闖天涯,或安份守己默默付出,過正直有愛的人生,都能貢獻世界文明。

農化系畢業的張顥嚴傳承家業種茶,在學時對土壤頗有研究熱忱的他,主張應以有生機農業取代有機農業之說。在臺大培養出來的思辨能力讓他做的不只是經營農場,而是友善環境,也幫助其他人變得更好。

即使進入21世紀,我們對植物的了解仍十分有限,王雅筠教授從參與物質交換、運輸與累積的膜轉運蛋白研究發現其表現具有多功能特性與多層次調控,能提高植物因應環境的能力與彈性;在一棵大樹體內旺盛的運輸系統比臺北的街頭交通更繁忙!真可謂「無聲地移動,巨大的影響」。

移植健康人的糞便可取代抗生素治療!在人類糞便中被檢測出超過一千種腸道微生物,研究其所釋放之化學物質已成為現代藥物開發的重要課題。徐丞志教授介紹多種分析技術,帶我們一窺人體腸道這座化學分子寶庫,原來大便也能當黃金。

李約瑟是20世紀生物化學界大師,因他對中國科學史的見解獨到,引起歐美學界對中國的研究與關注,特別是在做中西比較時。中國到底有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請看李弘祺教授的<再談李約瑟>。

歐姬芙則被推崇為20世紀藝術大師,以抽象與寫實並具,獨特的紋理描繪手法聞名。張天鈞教授本期以其花朵微觀為主題作介紹,至為精闢。

圭朵•卡瓦康提,13世紀義大利以母語寫作的重要先驅作家,為薄伽丘所推崇的好學思辨的文學典範。且看花亦芬教授以文藝復興筆記為我們解讀這過程。

可知史上最高面額鈔票來自哪個國家?面額並不等於價值,面額越高反而越不值錢。楊雅惠教授從這些突變的貨幣來看惡性通膨造成的民不聊生,警惕政府要做好貨幣管理的預備。

本期「管理新知」專欄談如何打造高IQ團隊?影響團隊智力的因素有哪些?社交覺察力、成員發言權平均和女性比例三項最相關。請讓謝佳穎同學和劉怡靖老師為您解答。

1953年出品的電影《羅馬假期》成功推銷羅馬風光,2016年洪淑苓教授來到憧憬已久的羅馬自由行,走訪電影中的景點,帶讀者真實體驗浪漫的想像。「賞心樂事」為新專欄,有多位共同作者執筆,敬請期待。

有人結婚到法律公證,可知要到國外結婚,可是先要辦單身宣誓公證的。出國求學工作,國外單位會要求畢業證書證和成績單認證,到底公證有哪些?請看顏鴻彬的大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