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朵迷路的雲》輯錄李渝珍貴文章,以理解她生命遭逢、文學觀點與美學理念

《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編者梅家玲教授、鍾秩維、楊富閔3人,透過一手文獻的蒐整,將小說家李渝散見報刊雜誌的文字匯結成冊,全書共分:「那朵迷路的雲」、「重獲的志願」、「莽林裡的烏托邦」、「視者的世界」、「尋找一種敘述方式」等五輯,依序帶領當代讀者,理解李渝文學不可撼動的經典性。

閱讀李渝文學世界,以寬宏視角體察人間幽微,包容生命悲喜

梅家玲教授在本書導讀中指出,根據年表資料,可看出李渝其實很早就有志於文學創作。中學時期,即在父親主編的《中國一周》「青年園地」發表多篇文章。她畢生的文學志業及人生關懷,似乎在早年的<我的志願>一文中即見端倪。

成為「女作家」,意味著致力於文學寫作的同時,意識到自己「女性」的性別身分;而它又與「發揚生命的光輝,充實生命的意義」互為表裡。《那朵迷路的雲》雖分為「小說」、「散文隨筆」、「民國的細訴」、「文學與電影評論」、「文學教室」等專輯,但綜觀全書,女性、寫作,以及以文學為人生之寄託與救贖的觀點幾乎無所不在。正是三者的相互呼應,彼此生發,共同開顯出李渝的文學視界。

李渝文學評論最為著力之處,是「視者」此一觀點的提出。視者「目擊情況,直接受感於象」,重呈現而不多做詮釋,卻又從容堅韌,包容萬物。它不是「說書人」,無須服膺於事件表面的情節邏輯,卻不忘藉由關鍵性的意象或觀點綜攬全局,或是以婉轉變化的方式去鋪陳心緒,默默感動讀者。這是李渝的文學理念,也是自我書寫實踐的準據。

儘管近年來李渝的小說相當受到讀者與學界重視,她在藝術史方面的研究也知名於海內外,但這些文字所蘊含的生命遭逢、文學觀點、美學理念與人生態度,卻還不曾被仔細探討。因此,本書不僅為她編製個人創作年表,同時也附列當年臺大的授課大綱,以期完整呈現李渝文學。從《那朵迷路的雲》討論女性意識與學生運動的意見,以及有關翻譯與創作、電影與文學、現代與古典的辯證中,能讓讀者對於李渝小說的獨特觀點有更具縱深且遼闊的認識。

書名: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作者:李渝
編者:梅家玲、鍾秩維、楊富閔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ISBN:978-986-350-194-7
定價:550元

圖2:2004年,李渝和郭松棻於紐約自宅。(郭志群提供)
圖3:2010年9月,李渝於「文學與繪畫」的第一堂課。(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

◆校總區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圖書館地下一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星期六、日、例假日公休)

◆水源校區書店:
地址: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一樓(10087 臺北市思源街18號)
電話:(02)3366-3993分機18
傳真:(02)3366-9986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星期六、日、例假日公休)

◆校史館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校史館二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3366-1523  
營業時間:星期三~星期一9:00~17:00、週二9:00~15:00(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二及國定假日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