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的第12任院長(2008.5.20-2013.7.31)為陳明豐教授。

根據《大紀元日報》民國97年5月13日的報導,由於第11任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即將接掌行政院衛生署,而由當時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陳明豐接任院長。林芳郁在主持任內最後一次臺大醫院醫務行政會議時,會中宣布臺灣大學派任陳明豐為新任臺大醫院院長,並於5月20日交接。林芳郁當時表示,臺大校長李嗣涔徵詢前後任院長、醫學院院長及醫學系教授後,擇定作風穩健、資歷完整的陳明豐出任。

林芳郁說,陳明豐是他同學,在臺大醫院及醫學領域的經歷相當完整,在內科、心臟科等學有專精,歷任內科、心臟科主治醫師、院長室醫務秘書、發言人、副院長及內科部主任。林芳郁也表示,陳明豐也是臺大醫學院臨床研究所博士,除了醫學臨床經驗,更具管理專長,是第一批獲臺大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高階經理人管理碩士(EMBA)的臺大醫生,因此,他也將是第一位同時具備醫學和管理學位專長的院長。

陳明豐不論在醫療和管理方面都從基層做起,曾參加中沙醫療團,前往沙烏地阿拉伯、也曾在九二一地震和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參與危機處理。

陳明豐教授與林芳郁教授皆是宜蘭人,一個是心臟內科權威,一個是心臟外科權威。陳明豐教授擔任臺大醫院副院長期間,讓當時已經冷門的健康檢查活絡了起來。這是因為他做了幾項變革,包括把動輒要2、3天的全身健檢時程,縮短為1天,更於SARS之後,率先全國推出可做胃鏡和大腸鏡的無痛內視鏡檢查,並採「個案式管理」,讓客戶在健檢時一路有專人陪伴。而臺大醫院百年老店這個招牌,也因陳明豐的這些努力,繼續發光發亮。

他在2013年7月31日卸任。但我覺得2015年09月06日《蘋果日報》對陳明豐教授的報導寫得真好,擇述如下。

陳明豐教授認為越權威的醫師越專注在個人專業領域,容易陷入「專業反而狹隘」的劃地自限,由於擔任行政職務日益吃重,他自覺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能力需加強,才會執意一把年紀還去讀EMBA。

此外,他提出老是在診療別人的臺大,也應該健檢自己,因此引進美國JCI國際醫院評鑑。當時搞得大家人仰馬翻,認為醫學中心,特別是臺灣一流的醫院,哪需要做此繁複的國際醫院評鑑。因此評價正負兩極,但他堅持「與其選擇讓人喜歡,不如選擇讓人尊重」。事實證明,臺大醫院雖醫療水準與外國並駕齊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有些積習已久,例如看錯病人發錯藥,或是開錯病人搞錯邊。這在當時都以為和病人太多有關,所以不認為能夠改善。而事實證明他的堅持是對的。現在你在臺大開刀或是抽血,或是領藥,被一再考試,只為求確認身分與手術部位的正確,現在也都已習以為常,但當時可不是這樣的。

陳明豐說,身為心臟科醫生,常做心導管手術,讓他比一般人更能體悟「生死一瞬間」。他解釋,醫生進行心導管手術時,常常一邊還在和病人交談,一下子病人卻突然血管痙攣、心室頻脈,轉瞬間就可能回天乏術,天人永隔。他感嘆,行醫40年,擔任重症加護病房主任也10幾年,常從死神手中救回病人,雖帶給自己成就感,但也讓他比很多人更看得淡、放得下,體悟「簡單幸福就是好」的哲學。因此,對於進行改革卻引發爭議,他不爭辯,堅持走正確的路。

陳明豐是臺大醫學系第2屆畢業,與歷屆衛生署長林芳郁、葉金川、侯勝茂等人是同班同學。2006年某雜誌報導他們那一班的標題為:「臺大醫學系第二屆,掌握全台2/3醫療資源。這「醫」班。名醫、官員、怪ㄎㄚ多。」結論是:他們沒有勾心鬥角,只有30年不變的同窗情誼。當然這也是他成功的助力,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個人的努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任內,由於有幾位醫師因心臟發生問題,幾乎瀕死,為此,陳院長要求45歲以上的醫師都要接收接受心臟和胸腔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結果因此意外發現了十幾例的早期肺腺癌,而得以用胸腔鏡手術完全切除,至今都沒有事情。這是我們特地要感謝他的。

作者與陳明豐教授

事實上,我也是臺大醫學系第2屆畢業生,但我只喜歡做醫學研究和畫圖,因此獲得很多學術著作獎,其中我很喜歡的就是這張拍攝於2013年7月30日,陳明豐院長卸任前一天,頒發給我優良學術著作獎的照片(圖2)。

畫家陳輝東於2014年畫陳明豐教授

陳輝東1938年生於臺南市,1976年臺南師專畢業,任教小學老師退休。雖是國內著名的寫實畫家,但陳輝東的繪畫卻是自學而成。從小喜愛畫圖,然家境無法提供他學習繪畫的機會,即使如此,他的才華並未因此埋沒,12歲那年花4天時間用蝴蝶牌蠟筆完成的《祖父畫像》,已嶄露繪畫的天分。

由於他從事藝術創作超過50年,善於捕捉及詮釋萬物之美,不論是生動的肖像、豐腴唯美的裸女、異國情調的風景、帆船的昂揚,還是辛勤工作的漁夫,對各種繪畫題材都能直探精髓,並賦予物象精確的造型,同時對光影和色彩有高度的考究與追求,配合嚴謹的構圖,充分發揮寫實繪畫的古典美。他曾擔任文建會評議委員,國父紀念館諮詢委員、評議委員,臺北市立美術館審議委員、廖繼春獎評審委員、國立臺灣美術館審議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中山文藝創作獎西畫類評審委員、國立歷史博物館審議委員、臺灣國展決策委員。全國美展、全省美展、全國油畫展、臺北市美展、府城美展、大墩美展、南瀛美展、高雄市美展、奇美藝術獎等評審委員,長榮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臺灣南美會理事長、臺陽美術協會、中華民國油畫學會理事,臺南市美術館籌備委員會召集人。

他於2001年 應邀為總統府繪製陳水扁總統肖像、故蔣經國總統遺像,於2006年應邀為總統府繪製國父遺像。2014年為陳明豐教授畫像,這是因為歷任院長都會在第一會議室留下肖像畫。

結語

引進醫療評鑑惹議「寧選擇讓人尊重」是《蘋果日報》為他下的標題。看淡放下不爭辯則是小標題。我認為也許正是這樣,根據目前院長卸任後為他畫肖像畫的畫家的資格規定為,缷任院長自行去找畫家,確定人選後由秘書室上簽。陳明豐教授這種穩紮穩打,不爭辯的作風,不就是另外一種寫實主義的表現,也教是因為如此,才會選擇也獲得寫實主義大師稱號的大畫家陳輝東為他畫肖像畫吧。

參考文獻:

[1]http://www.epochtimes.com/b5/8/5/13/n2115962.htm
[2]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906/36763283
[3]http://www.giclee.com.tw/artist/陳輝東-517.html
[4]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06000325-260115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陳明豐院長圖
圖2:作者與陳明豐院長合影
圖3:作者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