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以為一個外人眼中的工作狂,我們可以說他沈迷於工作,因為我曾經自以為如此。我以為一個忙碌無比的醫生,為了每天到高爾夫球練習場鍛鍊球技而犧牲睡眠時間,我們也可以說他沈迷於高爾夫球,因為我也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以為我們自己的確是沉迷於工作與高爾夫球,一直到我們接觸了「魔鬼的音管」以後我們才驚覺原來以前那些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沉迷。因為不管是戮力於分內之事的工作狂或是因鑽研運動傷害而愛上高爾夫球的骨科醫生,倒也沒有人覺得我們是陷入一種不可自拔的境地而來苦苦相勸。並且,憑良心講,努力工作只是遵守敬業的本分,並沒有讓我特別覺得非得在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這樣看來我們的感覺與行為跟外界並沒互相矛盾,也沒有違背外界的期待,的確不能說我們是「沉迷」於工作與高爾夫球。

吳所長,昨天晚上又聽到你在練薩克斯風了。」面露含蓄笑容的同事兼鄰居很有風度的給我一點暗示。

啊!不好意思,吵到你了,因為剛學沒多久,吹得很難聽,真是抱歉。」我口是心非的道歉,以為可以聽到天籟之音或神乎其技之類的讚美。

不錯啊,已經聽得出旋律了。」原來過去一年他都沒有聽出我嘔心瀝血努力演奏的優美旋律!

我猜我這位同事兼鄰居應該是很有禮貌的想讓我了解他對我的薩克斯風演奏程度的評價,以及他對噪音的長期高忍受度代表著我們深厚的交情。是不是如果我把他的評語解釋成對我勉勵有加的話,因此更加不捨晝夜地練習,他會為了自己講話太過藝術化而悔不當初呢?我的確有這樣的衝動啊,只可惜沒有這樣的時間。而且,回頭想想,我從前音樂素養差,有時聽到不喜歡的音樂或歌聲,如果躲避不了,也是會有痛不欲生的感覺呢。唉!可憐的鄰居。會不會是他覺得我過去這一年來已經陷入一種不可自拔的境地而好心想喚醒我失去方向的靈魂,但是我自己卻覺得是找到真正的自我?他恐怕是認定我已經「沉迷」於薩克斯風了。那麼,既然如此,我的確是應該要加緊練習才對,這樣才能趕快吹出迷人的旋律給他聽,也許他就不會一直想要搬家了。(你說是不是?

好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美國當代爵士薩克斯風巨擘,國家藝術獎章得主與國家藝術暨科學院院士桑尼羅林斯Sonny Rollins)倒是有這樣一個典型的經驗。他幾年前接受作家麥可Michael Segell)訪問時曾說他6、7歲時媽媽就給了他一把薩克斯風,他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個樂器,立刻把它拿到房間裡把玩,不知不覺的過了好幾個小時後才走出房門,因為他進入了一個忘我的快樂的境界。從此以後(70年來),只要樂器在手他都覺得好像被它帶到天堂,另外一個世界。其實薩克斯風的魔力不只影響了無數的專業薩克斯風手,連許多業餘者都有著類似的快速著迷而終生相伴的故事。自從大約170年前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發明了它以後,薩克斯風(Saxophone,意思是薩克斯的聲音)因為本質上的不完美與複雜多變而在音樂界一直爭議不斷,曾經被許多人稱為魔鬼的音管。因為它能快速親近社會各階層的人,在20世紀初甚至被聯結到墮落與犯罪而遭到梵蒂岡的抵制,更不用談部分古典音樂界人士對它的鄙視。事實上它的魔力就是來自於它的不完美、多變與高可塑性,可以讓每一個演奏者吹奏出深具個人特色的聲音,而且它的音色就是那麼容易讓人動容,讓人內心產生共鳴。更神奇的是,你想把鋼琴的聲音彈得很難聽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很輕易的把小薩吹得很難聽(讓隔壁剛從南部鄉間到臺北來探親的老先生想他家裡相伴一輩子的老黃牛而潸然淚下,急著又趕回家)。

人生就是有某些時候,我們需要一些不完美的聲音啊!不懂的是,大部分時候深受感動的是我們自己在吹奏的人,有同學陳述,在他忘情的練習時,鄰居們總是處於抓狂的狀態居多。每次樂音響起,對街的歐巴總是會大喊:「把你的窗戶關上~(尾音上揚,漸強)!」房價因此也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這提供給政府當政策規劃的參考)。所以,沒有接觸過它的人覺得你抓著它不放,甘冒生命危險在抓狂的鄰居身邊日夜製造噪音,毫無疑問的是陷入一種不可自拔的境地,而你自己卻覺得是找到真正的生命的音符,樂在其中。當你含著小薩的吹嘴從它的管口吐出神奇的音符時,你會感覺自己已經變成完全不同的一個人,而這個人卻仍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也就是說,你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你想像的角色。這個樂器與你的身體一起產生共振,透過它所發出的聲音的魔力就是這麼的神奇!它會讓你相信,這世間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比它更瞭解在你心裡匍匐寄生的聲音,不管它多麼微弱。

故事的起頭是這樣的。去年3月,我一個已經學過薩克斯風的工研院同事帶我與其他同事到后里「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去參觀。張連昌先生是后里地區的傳奇人物,在60幾年前製造了臺灣第一把薩克斯風,遂開啟了后里成為全球薩克斯風產業重鎮之一的歷史源頭,宛如19世紀末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小城艾爾卡特(Elkhart)的翻版。博物館內的張瑜峰小姐在幾分鐘之內就教會我們使用中音小Alto Saxophone吹奏音階,結果我們不知不覺的就喜歡上它於是大家就開始了身體裡四處遊蕩不知去向的音樂細胞的召集與訓練。我也很高興的把它介紹給我臺大棒球隊的好友們,以及工研院跟清大的同事們。受它魔力的影響,在過去一年多已經20幾個周遭的朋友也逐漸沈迷於這根魔鬼的音管,這也算是造福人群的善舉吧,畢竟沉迷於樂器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可以越快樂啊!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如果說沉迷於小薩是壞事,那我是應該要幡然醒悟,且周遭的人也應該要苦苦相勸才對,不是反而被我拖下水,一個個都迷上了它吧?但是各種證據確實顯示今是而昨非,沒有小薩相伴的人生才真是迷途呢!沒有早點學還真是吃虧,幸好迷途未遠,現在加緊練習不會嫌晚的。(說實在的,你覺得我有沉迷嗎?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規劃推動3D-IC設計與測試技術之研發工作與產業推廣。2010年將系統晶片科技中心整合至資訊與通訊研究所,並接任該所所長,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

 

圖説:

圖1:由於鄰居們的包容,現在他們已經聽得出我的旋律了(攝於后里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前)

圖2:2012年1月17日工研院資通所舉辦年終晚會,我邀請了后里張連昌薩克斯風四重奏(四姐妹)到場表演,左起分別為三姐張瑜峰(Soprano)、大姐張育慈(Tenor)、二姐張嫚育(Baritone)、小妹張嘉蓉(Alto)。

圖3:2012年2月5日臺中市臺大校友會舉辦新春團拜暨會員大會,劉憲璋理事長(右1)也邀請了張連昌薩克斯風四重奏到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