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長對今年新生提出了臺大人的十大基本素養,賦予臺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新的詮釋,包括提升個人品質、品味、身心健康的「敦品」,強化專業及通識知能、培養獨立、創新思考的「勵學」,以及以群體為重的「愛國愛人」-人文關懷、履行公民責任、尊重多元文化、團隊合作和擴大國際視野。

11月號特別專欄<我的青春紀事>,邀請不同世代校友分享青春夢。來自馬來西亞的王國強在臺大中文系奠定他國學根底,圖書館、椰林大道、小小福,伴隨著書香、花香和雞排香,處處都有臺大的味道,忍不住在2010年重遊母校。來自香港的高芷華則在臺大定居下來,這位醫者以基督的心為心,治療人身體的病痛,更關切人們的心靈健康。臺大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洪友崙就是其一。這位轉學生投注半生在社區健康營造,學學賈伯斯吧!他呼籲中壯齡的校友們起來行動,勇於開創世紀新文明。年近百歲的郭金塔,是臺北帝大時期醫學生,曾開設郭外科診所,本著愛人胸襟助貧病浪子。他們興趣不同,走過不同時代,唯愛人、愛土地有志一同。

誠如吳誠文在<東方之聲>指出的,科技文明加速消耗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所以有環保運動。如何回歸簡樸?他說請向東部學習。「西部思維」無限發展的結果造成貧富懸殊,乃至國家破產,人們生活的痛苦指數不斷上揚,所以日前美國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許多國家的人民也以共同行動聲援。人類真的應該從心學著「正確生活」,請看吳東傑談<另類諾貝爾獎>。

在野生漁獲急遽減少下,養殖勢必取而代之,然魚蝦養殖首重水質,相對於繁殖技術的快速發展,清淤技術卻難有突破。請看朱元南教授如何結合「壁面噴流」和「白努利定律」,成功研發出清淤機。

謝豐舟教授在「迎接生命的一雙手」回顧展,不僅分享他在婦產部的臨床醫療與教研生涯,這位全方位的醫者在藝術人文領域更有極特出的見識。而產學雙棲的胡正明博士,其三維電晶體處理器的發明將引領人類進入電腦處理新紀元,這位電機系出身的臺大人,可是極具創意思維與創新力的。還有李傑信博士,在《天外天》一書中,您可以感受到他對宇宙的探索和生命的熱愛。

另一位臺大人-計大偉教授,對戰後初期臺灣音樂教育具有影響力,與臺大海天、純誼合唱團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音緣,本期由其子計安邦教授為您道來。

本期「保健天地」談腹痛,原因不一,請讓吳明賢醫師告訴您從八大屬性來判斷可能病因,才能找對門診就醫。

秋天令人特別善感。動物系和外文系分別舉辦了系友會,回味校園民歌、現代文學。你是哪個年代的?找老同學聚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