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指整合多種專業服務來解決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兒童(特別是0至6歲)的各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問題,以支持並加強孩子的發展,一方面開發孩子的潛力,一方面減輕障礙程度及併發症,使孩子能和同齡孩童一樣過正常的生活。
早期療育評估
如果醫師確定病因,而且能夠使用藥物或手術根治的疾病,當然要積極治療;如果病因確定但暫時無法根治或一時找不出確切診斷的孩童,我們仍可積極進行早期療育。
這時醫師會視情形為孩子開立發展遲緩診斷證明書、重大傷病卡、身心障礙手冊,並且安排家長帶小朋友定期回門診追蹤發展的狀況及修正療育的方向。兒童復健團隊的專業人員會提供諮詢服務並進行療育,且結合小兒神經科與兒童心智科醫師一起處理其他相關的神經或心智發展問題,小兒眼科及耳鼻喉科則幫助矯正視力和聽力問題,再結合特教資源來與家長一起討論安置建議及孩子日後的教育問題。
此外,一些相關書籍、網站資源、家長支持團體,以及家長所能取得的社會福利補助資訊的介紹,提供家庭必要之支持服務,都包含在早期療育的服務範圍。
早期療育帶來希望
醫學本身確有極限,但文獻報告證實:越早介入治療,效果越大,並且能減少後續社會資源的消耗。這是近年來政府及醫療系統大力推行早期療育的原因,值得家長和醫療人員配合努力。臺大醫院早期療育團隊的專業人員,瞭解早期療育的重要性,支持兒童福利健全的推展,整個團隊用心相互溝通,建制早期療育的順暢運作模式。
有發展遲緩現象或不確定是否遲緩的0至6歲兒童,經轉介或由家長帶來臺大醫院就診。門診醫師診查後,依其狀況,安排後續的處置,包括其他專科的診治、特殊檢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師評估及社工師評估等,醫師會在門診告知家長。這些後續處置的目的,並不是要斷定這個孩子能力有多麼不足,而是要瞭解遲緩背後的可能原因再加以治療,或幫助家長學習正確促進發展的教養方法,或是需要到醫院接受療育促進發展。大約一個月內,早期療育工作團隊成員會在例行性的討論中,逐案討論,訂出短期與中長期治療目標。這些目標及討論結果,將由醫師在複診時轉達給家長。
同時為了配合早期療育個案評估鑑定報告的完成,本部首創以網路方式書寫評估報告。各專業人員直接在院內網路上撰寫報告,節省調閱病歷的時間,讓報告得以早日總結完成。電腦列印的報告整齊又美觀,內容包括基本資料、評估項目、評估人員姓名、主訴、評估結果及建議、總評、總診斷、綜合建議、追蹤評估等,實施結果頗獲家長的好評。
除了和發展遲緩評估鑑定相關的服務外,療育的部分一直是復健部的業務重點,且服務對象更廣。不只是已有遲緩徵兆的6歲以下兒童,舉凡高危險群新生兒追蹤、斜頸、構音(咬字)異常、臂神經叢麻痺、動作協調不良等,皆可在此獲得專業的治療及諮商。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幫助孩子順利的發展是兒童早療團隊的信念,正如印度諺語:「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扎根;孩子長大了,給他們一雙翅膀。」我們盡力在早期療育的黃金階段幫助孩子,協助他們扎下較穩固的根基、扶持他們,給予一雙可飛翔的翅膀。
貼心小叮嚀
6歲以下兒童可配合兒童健康手冊中建議的檢查年齡,至小兒科醫師或家醫科醫師處定期檢查,評估成長狀況,任何時期如果檢查出有生長發育異常(如:生理、運動、視力、聽力、認知、智能、語言溝通、感覺、情緒、學習、社會行為、環境適應等方面),都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取材自《為孩子扎根‧給一雙翅膀》)
圖説:
圖1:冠頡(4歲)的動物朋友。冠頡說:「獅子肚子餓,看到很多好吃的東西。」
圖2: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扎根;孩子長大了,給他們一雙翅膀。(魏惠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