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0年2月11日在紀念錢故校長思亮先生103歲誕辰學術演講會上,本校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黃俊傑院長發表專題演講,題目為《21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兼論臺大精神與錢思亮先生》,本文係演講後本人以10分鐘所做的講評整理而得。
黃院長就21世紀的兩大趨勢: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作了深入的分析與批判,並提出大學教育在這這兩大趨勢衝擊下所面對的核心問題。首先黃院長對全球化的表象與實質作了分析,表象上全球化產生無國界的世界,如歐盟及東協, 相互間有深度的連結性,導致民族國家的終結,實質上卻是為全球霸權(主要是美國)背書,對邊陲國家的宰制更強,導致M型社會來臨、貧富的鴻溝加深。全球化落實在亞洲的大學身上就是造成亞洲大學的學術自我殖民化、全面英語化,大學教育之文化主體性式微。
接著黃院長就知識經濟做了分析,歷史上經濟生產的關鍵要素隨時代而變遷,在「農業經濟」時代,「土地」為生產要素;在「工業經濟」時代,資本為生產要素;在知識業經濟時代,「知識」為生產要素。大學是知識密度最高的機構,自然成為發展產業及創業的基地,因此高等教育面對的四項核心問題是:
1. 大學是國家教育機構或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的研發單位?
2. 大學是跨國企業與資產階級的後備部隊的生產工廠或是批判不公不義的社會之良心?
3. 大學教育視為個人競爭力或為社會福祉?
4. 大學是民族文化守護者或是全球性知識社群的一份子?
我認為要解答這些問題要先從大學發展的歷史來找答案,2400年前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在希臘雅典所創立的學院(Academy)是歐洲古代的大學,著重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探索。而中國古代也有書院的設立,相當於現代的大學,例如白鹿洞與嶽麓、睢陽、石鼓並稱天下四大書院,著重於人格的養成及知識文化的傳承。其中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今屬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西方近代大學的興起於西元970~972年埃及開羅設立Al-Azhar university, 學習伊斯蘭文學及宗教,接著1088年歐洲於義大利成立第一所大學-伯隆拉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1150年於法國成立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 1167年於英國成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1209年成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這一中古時期,大學的主要任務以教育為主,承擔知識與文化的傳承,其中宗教課程占有相當比例,在文藝復興以後,人文藝術、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18、19世紀,研究進入大學,而有研究型大學出現,除了教學以外,研究成為研究型大學的功能之一。19、20世紀政府成立的大學愈來愈多,大學負擔了社會責任,連服務(如推廣教育、社會問題諮詢)也成為大學教師的責任之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成為生產的關鍵要素,大學是知識最密集的場域,也逐漸負擔起產業發展的責任,例如Yahoo起源於1994年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的博士生David Filo及楊致遠建立的網站,Google起源於1996年史丹福大學資訊科學系的博士生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在系館地下室完成的搜尋引擎;2004年,哈佛大二學生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跟幾個同學在宿舍架設了臉書(Facebook)網站 。六年後,Facebook(臉書)成了全球最成功的社群網站,市價630億美金。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孟懷縈教授1998年休假離開史丹福大學創立Atheros通訊公司,非常成功,為美國新創有潛力的20家公司之一。因此21世紀,創業也必然成為大學的功能之一,可以看成是“服務”這項功能的擴大。
我的看法是大學以教育為主軸,千年來並沒有改變,隨著時代的演進而逐漸增加新的功能,18世紀加入研究的功能,並未改變他以培育人才為主的任務,未來加入創業的功能當然也不會改變他以培育人才為主的任務,仍然會是以社會福祉為重,只是教師的負擔會愈來愈重。當然在全球化的時代,培育的人才不再侷限於本地的人才,而是擴大到全球的人才。
在全球化方面,亞洲的大學傾向英語化,課程大規模改用英語授課,以吸引國際學生,但是這對本國文化的傳承與通識教育及基礎課程的深化不利。對臺灣的大學而言,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全球華語熱、全球化的內涵產生了微妙的轉變。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並不是全英語的課程,而是有一個水準還可以、有適當的英語課程,又可以學習中文的環境,否則他們大可選擇去歐美國家排名前五百大的大學。因此臺大的擴大招收外籍生的政策應該就大學生及研究生採取不同的策略。就大學生而言有四年的時間,前一兩年應根據學生的中文程度給予適當的中文語言課程,同時提供一些共同及通識的英語課程供其修習,第三年起則主要修習中文課程。碩士研究生由於時間短、課程少,要吸引完全沒有中文背景的學生很困難,因此必須要有全英語學程。我相信以配套的中英文及語言課程會是未來擴大招收國際生的利器。最後謝謝大家的參加,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