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星期天你可以帶我們去鯤鯓海水浴場玩嗎?」
「我們哪有那個美國時間!比賽都快到了,星期天我已經排了兩埸友誼賽了。」
小時候球隊集訓,唯一放假的星期天常常泡湯,因為我們沒有「美國時間」。打完友誼賽如果附近的廟前有布袋戲可以看,那就是很好的享受了。那時我常常想,當美國人真好,因為他們有的是美國時間。長大後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總統不是在大衛營渡假,就是在鄉間農場打獵,因此更深信不疑,美國人工作時間少,享樂時間多,卻比我們厲害很多。臺灣人拼死拼活的工作,但與美國人相比過得還是比較清苦,這個世界真不公平。前陣子媒體報導某科技公司工程師猝死的例子引起大家的關注,普遍認為是過勞死,而教授過勞死的例子長久以來更不斷出現在臺灣的知名大學校園。張忠謀先生最近受媒體訪問時說每週工作不應超過50小時,如果你有的是美國時間,你一定覺得奇怪,不是應該每週工作40小時嗎?其實是因為新竹科學園區裡的工程師與主管們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者比比皆是,甚至超過70小時者亦不在少數。所以,若能不超過50小時,那一定是多少有一些美國時間吧!
「愛你,穿越幾千個光年,一直到每個世紀末終點。」這是歌星李聖傑的<光年>裡的一句歌詞。他把時間與空間混在一起,我想某些物理學家應該會點頭稱是吧。如果你能穿越幾千個光年的距離,那時間與空間勢必要混為一談的。只是,能用臺灣空間換取美國時間嗎?
時間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如果加上廣闊的宇宙空間,那就更神奇了。假設從天文望遠鏡裡我們可以看到兩億光年外的某個星球T。仔細想想,我們所看到的星球T竟是兩億年前的景象,並非現在的樣子。如果我們覺得星球T很漂亮,想去那裡旅遊,我們化成光飛過去,也要飛2億年,而到那裡所看到的星球T已經是我們原來在地球所見的4億年之後的景象了,恐怕已景物全非,大失所望。反過來說,如果今天在星球T上的阿呆拿著望遠鏡往地球看,他其實看不到我們,而是看到2億年前橫行地球的恐龍,所以阿呆會認為地球上沒有像他一樣聰明的生物,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人類的存在。時間的「現在」果然會因空間而改變。因此,即使你可以看到整個宇宙,而你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光速)移動,你卻仍然掌握不了宇宙的現狀。
一個大機構就像一個宇宙,空間好像會膨脹,而某些人總是有美國時間(可以走得比較慢),另外一些人卻沒有。阿瓜在臺北總部看著偏遠村落的辦事處裡一如2億光年外坐著7隻恐龍的辦事處,他實際上看不到裡面有今天剛報到的美麗的阿珠,因為辦事處的業務每個月底才會由恐龍甲向總部匯報。阿呆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掌握得了整個系統的完整狀態,因為時間的意義在於,沒有任何事會瞬間發生,所有事情都需要時間;時間會在空間裡蔓延,空間會在時間裡遊蕩。
但是如果在星球T上有一面大鏡子,我們試圖用望遠鏡從鏡子裡去看自己,那顯然是看不到自己的,因為鏡子傳到我們眼睛的影像不是現在的影像,而是4億年前的影像,那時我們並不存在。假設星球T距離我們是一光年,那就好多了,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兩年前的自己以及那時候發生的種種的事。也就是說,現在的我跟兩年前的我因為這面鏡子而同時存在,既可以史為鑑,亦可以鑑為史。不管鏡子距離我多近,鏡子裡的我都不是現在的我,因為空間阻擋了時間。如果有一個與我們所在的宇宙對稱的宇宙,時間流動的方向與我們正好相反,我們會往過去成長,那在鏡子裡我看到的是未來的我,而他似乎跟我同時存在於現在。時間真是神奇!
更神奇的是,如果我沒時間,而所有與我有關或者我有興趣的事情仍然要發生,那它們豈不是全部都要在一起發生,擠在同一個時間點?可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時間,這樣會產生矛盾,所以我不可能沒時間。然而就是因為我不可能沒時間,我有的是臺灣時間,所以事情就不斷的發生,似乎沒有藉口推辭。
08:00-09:00 |
與副院長會談 |
09:00-10:00 |
未來具產業效益之科專成果加值討論會議 |
10:00-12:00 |
與X Company會談:系統與軟體合作 |
12:00-13:30 |
與三位副所長討論領域規劃會議之準備工作 |
13:30-14:00 |
工業基礎技術討論 |
14:00-14:30 |
Y Company Case負責同仁報告 |
15:30-16:00 |
Telematics Case負責同仁報告 |
16:30-18:00 |
院運動會ICL選手集訓 |
19:00-21:00 |
Seminar @ NTHU 資電館 |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我行程表上的内容。這是典型的一個工作天;日復一日,工作以類似的面貌在重複。
上表顯示的是我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行程表上的內容;典型的一個工作天,一副日理萬鴨的樣子。這還不算悲慘,我接觸的人似乎大多如此忙碌,甚至有許多更忙碌的,例如有人跟我抱怨他每天幾乎都有十幾個會要開。更離譜的是有人厲害到一次可以同時在三個不同的會議室開三個會,還可以發言參與討論。我想,像這樣行程表滿滿的人,大腦逐漸退化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思考、沒有美國時間嘛。這麼說,太過忙碌的人活該他越來越笨嘍?
在地球46億年的生命中,恐龍、石油與人到底也只是她某日午後夢境中生死輪迴的話題。46億光年外的科學家阿花異常興奮,因為她現在正在觀察地球的誕生。事情發生在空間,也創造了時間;你有你的時間,我有我的時間。如果你有的是美國時間的話,我想跟你換一些,可以嗎?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兼任系主任,2004-2007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規劃推動3D-IC設計與測試技術之研發工作與產業推廣。2010年將系統晶片科技中心整合至資訊與通訊研究所,並接任該所所長,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
圖説:
圖1:如果光的行進會轉折,如同宇宙中有許多鏡子,從多面鏡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間的自己,那就彷彿我們同時間存在於不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