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臺大傑出校友報導
學術類:楊祖保先生(1964年化工系畢)
楊祖保先生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臺大化學工程學系1964年畢業,1971年美國耶魯大學化工博士。研究領域為分離科學與工程技術、吸附、催化、奈米材料及其在能源和環境科技的應用,發明多項奈米吸附劑用於分離空氣、有機物及汽車燃料脫硫、氫氣儲存材料,1999年更首先發表以Fe-exchanged zeolites(鐵離子交換沸石)作為分解氮氧化物(NOx)反應的最佳催化劑,已為多家汽車公司使用,另有“柱狀黏土催化劑用於控制氮氧化物”專利,也授權美國CoaLogix Tech科技公司應用於發電廠廢氣之管控;其研究對乾新能源之開發具有重大貢獻。已發表390多篇期刊論文及27 篇美國專利。
而他的兩本著作“Gas Separation by Adsorption Processes”(Butterworth, Boston, 1987)和“Adsorbent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Wiley, New York, 2003)也是相關領域最重要且被高引用的作品,因此獲頒獎項無數,重要者有: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沃克獎(Walker Award)、美國化學學會國家級獎項及美國碳學會最高研究獎等,並獲有美國工程院院士及我中央研究院院士殊榮。
楊院士對臺灣科技及教育亦不遺餘力,長期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顧問和前瞻科技指導委員會(ARAC)委員,30年來更指導許多臺灣留學生,學成回國後也對國家做出重要貢獻,本人亦多次返國講學及接受諮詢。
圖説:
圖1:楊祖保院士在環保綠能材料研發卓有成就。(提供/楊祖保)
學術類:孟懷縈女士(1983年電機系畢)
孟懷縈女士現任教於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為該系Reid Weaver Dennis講座教授暨資訊科學系教授。1983年臺大電機工程學系畢業,先後在1984及1988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電腦系碩博士學位。早期學術研究方向為低電能電路及系統設計、視頻信號處理和無線通訊。1999創辦創銳訊科技公司(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研發無線通訊系統半導體積體電路設計,2004年股票在那斯達克上市。孟博士2001年回史丹佛大學繼續任教,仍任該公司董事。
孟博士精於射頻與訊號處理技術發展,研發出全球第一顆CMOS 5GHz射頻晶片及整合晶片,徹底改變今日資通訊產業。目前的研究興趣為腦神經科學信號處理、無線電能傳輸及生物晶片科技。共發表超過200篇的研究論文。
曾獲獎項及殊榮重要者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電腦系傑出校友獎、DEMO 終身成就獎、電機電子工程學會固態電路獎、McKnight腦神經科學科技創新獎、麻省理工學院企管學院,1998年當選電機電子工程學會Fellow,2007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我中央研究院院士。
圖説:
圖1:孟懷縈博士產學兩棲俱有成。(提供/孟懷縈)
綜合類:錢復先生(1956年政治系畢)
錢復先生現任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臺大政治學系1956年畢業,隨後赴美深造,取得耶魯大學國際關係文學碩士(1959)及國際關係哲學博士(1962)之學位。幼年時目睹列強蹂躪,決心從事外交工作以維護國家權益。素有「外交才子」之譽,是蔣中正「舌人」;蔣經國「駐美代表」王牌;為李登輝掌舵外交、經建;為陳水扁總理柏臺。曾任第7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駐美代表、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11任外交部部長、首任國民大會議長暨第7任監察院院長等職,並參與中山高的汐止-五股高架路的推動,對全民健保、高速鐵路、北宜快速道路等進行規劃。其回憶錄不僅見證個人40年公職生涯,也是一部臺灣外交、經濟與民主發展的縮影。
在年屆70時退休轉而投身公益活動,和社福團體合作如國泰慈善基金會,以回饋社會造福人群,促進社會祥和美滿為己任。
圖説:
圖1:錢復博士對臺灣外交與政治發展貢獻卓著,退而不休,投身公益。(提供/錢復)
綜合類:程禹先生(1952年土木系畢)
程禹先生現任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高等顧問。1947至1949年肄業於北京大土木工程學系,1950年轉入臺大土木工程學系,1952年畢業後,任職於臺電。1956年前往美國紐約TAMS工程顧問公司及美國墾務局實習,並協同辦理石門大壩基本設計;1958年返臺參與石門水庫工程,並於完工後擔任石門水庫管理局營運處副處長,負責水庫運轉事宜。1967年調至曾文水庫,1970年轉入中興工程顧問社,從水工部經理升任至董事長,1997年自改制後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退休;任內除完成曾文水庫、榮華水庫、翡翠水庫、明湖與明潭抽蓄發電工程等重大工程外,並致力於工程研究與教育,讓中興工程業務蒸蒸日上、信譽卓著,成為舉世知名的工程顧問公司之一。
程禹先生在翡翠水庫之拱壩壩基,採用高壓水刀及水鑽沖洗,並以不收縮水泥沙漿回填之「層縫處理新工法」,斐聲國際。著有工程論文20餘篇,並獲多項獎項肯定。曾任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工程技術顧問事業協會及隧道協會理事長。
程先生為臺灣水利、電力、土木建設奉獻畢生,功績卓著,對國家的民生需求及經濟發展貢獻甚鉅。
圖説:
圖1:程禹先生為臺灣水利事業奉獻畢生。(提供/校友聯絡室)
綜合類:余玉眉女士(1960年護理系畢)
余玉眉女士現為本校兼任教授,臺灣大學護理學系1960年畢業,1979年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護理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78-1984年擔任護理學系系主任及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期間,致力於建立全院感染控制,以提升病人住院安全性,尤其將醫院重覆使用「鹽水沙布」舊習予以廢除,有效降低國人經血液傳染B型肝炎發生率。此外,改進配藥流程的制度化與用藥安全,與藥劑科共同推動「藥品單一劑量配送制度」,讓藥師與護理師各司其職、分工合作。
1981年以余道真前系主任之名,成立「道真護理教育研究基金會」,資助系友赴美進修,培育20餘位系友成為臺灣護理領導人才;1982年邀請魏火曜前院長及小兒科醫學專家共同成立「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協助兒童癌症家庭減輕經濟負擔,30年來,共協助14,000多個家庭,而基金會所提供的各項資助總金額則逾台幣7億,大幅提升我國兒童癌症的存活率。
1989至1995年間主導「國民保健計畫」,推動「體適能」概念、「事故防制」與「菸害防制」政策,並制定「護理人員法」確立護理機構之法源依據。1995年獲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的外籍院士,並進入國際護理學會(ICN)決策核心,因而也促成「臺灣護理學會」於2005年在臺北成功舉辦第23屆年會,將臺灣護理學界成功推向世界舞台。
我國衛生署曾頒授衛生一等獎章以表彰其貢獻,2008年美國匹茲堡大學亦頒發Legacy Laureate Award,2009年獲泰國詩娜卡琳皇太后獎(Princess Srinagarindra Award),其卓越表現亦深受國際肯定。
圖説:
圖1:余玉眉(約1973)擔任臺大護理學系副教授時與學生合照,攝於臺大醫院前。(提供/余玉眉)
工商類:盧志遠先生(1972年物理系畢)
盧志遠先生現任旺宏電子總經理及欣銓科技董事長。1972年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7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1989年,正值臺灣產業轉型及經濟起飛年代,當時在美國AT&T貝爾實驗室服務多年的盧志遠博士受邀返國,出任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隨後主持臺灣最大科專計畫-「經濟部次微米計畫」。領導300臺灣本土的研發技術人員,以4年時間,成功跨過次微米技術鴻溝,完成獨立研發、量產的DRAM技術,不但讓臺灣具備8吋晶圓產製能力,與全球高科技先進技術接軌,更奠定了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基石,也因此獲「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表彰。
次微米計畫於1994年衍生成立世界先進公司,盧志遠先生當時為共同創辦人及副總經理,1998年升任總經理,成為催化臺灣DRAM產業的重要推手。1999年加入旺宏電子擔任資深執行顧問及科技總監,與世界級大廠如IBM及英飛凌建立長期互惠的策略伙伴關係。之後,在次世代非揮發性記憶體的專注研究如PCRAM及 BE-SONOS等,皆成為21世紀記憶體產業的重要驅動力,研發成果更是持續受到IEDM、ISSCC、VLSI等多項國際重量級學術會議高度肯定,其間帶領旺宏電子從虧損200多億,到近期毛利率晉升為全國半導體大廠首位,成為近年全球半導體記憶體產業唯一年年有盈利之世界級領導廠商。
另外,盧志遠先生於1999年創立欣銓科技,專研晶圓級針測產業之工業服務,是亞太成長最快500及臺灣高科技成長獲利最佳50公司,其創新模式獲選為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學院Case Study。個人兩度獲總統頒授金貿獎及金商獎。
個人在學術研究的成果也不遑多讓,發表超過300篇論文,擁有140餘項國際專利。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院士、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及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2000年IEEE並頒發「千禧傑出獎章」給予高度肯定。本校於成立應用物理所後,也延聘其擔任特聘講座教授。
除擔任經濟部、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等之產業顧問外,亦熱心科學普及,曾任IEEE電子元件期刊編輯15年及《科學月刊》社長多年,並設置旺宏教育基金會「旺宏金矽獎」及「旺宏科學獎」,啟發無數師生對科學研究之興趣。
圖説:
圖1:盧志遠先生在創業及管理之創新被視為典範,個人研究更受肯定。(提供/盧志遠)
工商類:蔡宏圖先生(1974年法律學系司法組畢)
蔡宏圖先生現任國泰金控暨國泰人壽董事長。1974年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1978年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翌年取得美國執業律師資格,1999年獲美國南美以美大學頒發「傑出校友獎」。
蔡董事長為霖園集團創辦人蔡萬霖先生之次子。1980年自美返臺後,進入集團核心企業-國泰人壽貢獻所長,在業務最前線跟隨父親學習企業運營、領導管理;1990年接任董事長,啟動國泰人壽再造工程,積極推行「學習型組織」,並斥資打造E化環境,首創全國衛星教育頻道CSN(Cathay Super Net, 國泰超級學習網)、建置光纖連接異地備援、建造內湖資訊大樓等,更成立東南亞最大教育訓練中心,帶領國泰人壽不斷變革創新,據點覆蓋率為全國金融機構之冠,有效契約市占率第一。1998年接任壽險公會理事長,而國泰人壽卓越穩健之營運成果,多年來名列財星雜誌(Fortune)全球500大企業,是臺灣唯一入榜的金融機構。
2001年成立國泰金控,為客戶提供一站購足、差異化需求服務,2009年資產已達4.3兆元,成為國內金控龍頭;近年積極佈局大陸市場,穩步朝向華人地區最佳金融機構邁進。
除了事業成就外,蔡董事長更致力於投注社會關懷和公益參與,具體落實「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企業公民理念。2003年捐贈2.6億元建造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2006年起再贊助校方主辦「國泰鹿鳴小集」藝文活動;每年透過「蔡萬霖先生紀念獎學金」鼓勵優秀研究生,在在彰顯蔡董事長回饋母校之用心。此外,也透過旗下三個基金會長期從事敬老慈幼、藝文生活、運動發展、學術教育與公益服務等各領域關懷,對近年國內外重大災難亦慷慨解囊,善行獲《亞洲富比士》(Forbes Asia)雜誌選為亞太地區慈善英雄。
2009年銜命擔任我國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簡稱ABAC)代表。為臺灣企業界發聲,協助政府加強經貿外交。
圖説:
圖1:蔡宏圖創造臺灣金控龍頭,對社會公益更不落人後。(提供/蔡宏圖)
工商類:曹興誠先生(1969年電機系畢)
曹興誠先生現任聯電榮譽董事長。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1969年畢業,1972年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1997及1999年分別獲前紐約Polytechnic University(現已併入NYU紐約大學)和臺灣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曹先生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工業研究所副所長,1982年出任聯華電子(聯電)總經理,1991年擔任董事長。聯電為臺灣第一家積體電路(IC)公司,1980年成立,至1989年初股價升至188元,吸引資金大量投入高新科技。2000年,聯電成為臺灣第一家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2001年獲《美國商業周刊》Info Tech 100,評定為臺灣表現最好的科技公司,全世界排名第八。
在經營管理方面屢創新猷,如1982年開創的「四班二輪」管理模式為晶圓廠通用,1983年倡「垂直分工」創造群聚效應,1985年首創「員工分紅配股」制度而為臺灣高科技業仿效,1986年首創禁用四等親屬,將公司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在專業經理人間選賢與能,使企業得以永續經營。此外,曾創辦、扶植多家高新科技公司,從液晶面板業(友達光電)、IC設計業(聯發科、智原、聯詠、原相等)到印刷電路板業(如欣興電子)等等。
1983年創立新竹科學園區同業公會,任理事長兩屆六年,排難解紛,對早期科學園區的發展貢獻良多。曾任臺灣工業總會智財權小組召集人,於1993年成功遊說立法院廢除專利法刑責(發明專利之自由刑),使臺灣科技業從此得以免除外商不當之恐嚇斂財。曾因協助蘇州和艦半導體公司之成立,陷入事涉兩岸交流相關法律之司法風暴,已於2010年10月無罪定讞。
其在科技業之傑出領導表現,獲國內外無數獎章肯定,包括:交通大學傑出校友,交大五十周年臺灣影響50,臺大電機工程學系「傑出系友」,總統府國策顧問,內政部優良理監事獎,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中華民國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傑出貢獻獎,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卓越成就獎」,香港亞洲週刊「九五年度華人企業家成就獎」,EBA(Electronic Business Asia)雜誌「亞洲最傑出電子公司總裁之一」,以及美洲工程師學會卓越成就獎等。
圖説:
圖1:曹興誠先生對科技管理卓有洞見、屢創新猷。(提供/校友聯絡室)
工商類:許照惠女士(1969年藥學系畢)
許照惠女士現為OPKO HEALTH INC公司合夥人。臺灣大學藥學系1969年畢業,1972年美國伊利諾大學藥學博士。其所創辦之IVAX公司於2006年以前傲居國際第二大學名藥廠,於美、歐、亞洲等地擁有超過30家分公司,員工一萬多人,年營業額達24億美元以上。
許博士被譽為The brain of IVAX,公司除發展非處方藥(OTC)、研發學名藥及劑型開發之外,也從事新藥品研發,而許博士除統籌研究、生產、行銷,對實驗室品管,乃至公司重大決策都參與其中;不局限於藥學專業,嘗試多元化的學習,並不斷求進步,堪為典範學習。
許博士在事業有成之餘,更不忘回饋母系,捐款籌建臺大藥學新大樓(水森館)及竹北校區產學合作大樓(碧禎館)新台幣6億元。受訪時曾以騾子自喻其不妥協的性格,打死不退,故而能堅持原則,終嚐成功的甜美果實。
圖説:
圖1:許照惠博士從事藥品研發,進而創辦藥廠IVAX,蔚然有成,近年慨捐巨資,熱心回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