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紐奧良大水後重建
羅崇義獲公衛傑出校友獎
本校公共衛生學系第一屆畢業生羅崇義,30年前赴美深造後即定居紐奧良,去(2005)年8月Katrina颶風侵襲紐奧良,羅崇義帶著杜蘭大學的台灣留學生疏散到休士頓,災後更協助紐奧良市進行環境衛生調查、評估與重建工作。台大公衛學院特頒授2006年「傑出校友獎」,以示肯定,頒獎典禮於6月2日舉行。
羅崇義在颶風來襲前,緊急帶領20幾位台灣留學生避難到休士頓,為學生張羅食宿,並為學生奔走,得到當地台灣人社團奧援,使學生們能順利在當地大學繼續學業。安頓好學生後,羅崇義隨即返回紐奧良,投入城市重建工作,受命擔任紐奧良市首要環境顧問、美國陸軍工兵署環境顧問、美國政府紐奧良堤防潰堤調查委員等職,除進行環境調查與整治外,也負責管理紐奧良市緊急供油系統。
羅崇義在杜蘭大學取得環境衛生碩、博士學位後,一直在有害廢棄物處理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特別專長於不明廢棄場址的調查和評估,曾任EIRA環境實驗室總裁(1982-1985)、Chemfix國際公司資深副總經理(1985-1991),並兼任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副教授(1994年迄今),1990年4月成立MMG公司,專門處理有害化學物質之流漏及流放問題,現任總裁。自1995年起回台培訓台灣的環保人員從事不明廢棄物的調查作業,並實際協助處理台灣不明桶裝廢棄物的整治作業等。
羅崇義是台灣屏東人,夫人蔡芬郁也是公衛系畢業(第三屆)。兒子(Richard)目前就讀於德州大學,專攻工業衛生博士學位。羅博士喜愛運動和戶外活動,他是單差點的高爾夫球手,桌球也是他的強項。(資料提供/公衛學院)
圖説:
圖1:2005年Katrina颶風災後重建,主管紐奧良市緊急供油系統。(提供/羅崇義)
3位台大人膺任新科國立校長
今年8月有3所國立大學新任校長為台大人,分別是屏東科技大學古源光校長、台北藝術大學朱宗慶校長,及澎湖科技大學林輝政校長。諸位校長簡歷如下:
⬛ 古源光/1977化工系,1979食科所畢/屏東科技大學校長
1954年生。屏東人。美國康乃爾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曾任該校總務長、研發長、開發中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及技合處處長。1985年進入屏東農專服務,為屏東農專先後升格為屏東技術學院及屏東科技大學,出力不少。2001年受屏東縣代理縣長吳應文之邀,借調擔任副縣長三年,任內輔佐縣政表現出色,頗受各界肯定。曾獲教育部94年技職教育卓越貢獻獎。
古校長專長為食品工程和薄膜技術。對於治校,古校長強調基礎研究與專業技術並重,推動高等技職教育輸出與國際交流、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源、落實產學合作機制,以及提供多樣化之高等技職教育學制等。(參考網頁http://www.npust.edu.tw)
⬛ 朱宗慶/2005管理學院EMBA碩士/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1954年生。畢業於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於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深造,師事華特.懷格教授和維也納愛樂前打擊樂首席理查.霍賀萊納教授,1982年獲得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國內獲得該項文憑之第一人。學成回國後,擔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1986年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為國內第一支專業打擊樂團,巡迴國內外演出,將樂團帶入國際舞臺。1992年創辦打擊樂教學系統,致力於推廣打擊樂。曾獲青年獎章、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金鼎獎最佳演奏人獎及最佳製作人獎、美國國會傅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研究學者、金曲獎最佳演奏人獎、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傑出貢獻獎、國家文藝獎等。
歷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總裁諮詢顧問、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暨改制行政法人首任藝術總監、國家交響樂團團長、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暨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等職,現任北藝大音樂系所暨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參考網頁http://www.jpg.org.tw)
⬛ 林輝政/1989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博士/澎湖科技大學校長
1956年生。澎湖白沙通樑人。1980年進入台大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2002年更名為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就讀,分別於1985、1989年取得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及博士學位,爾後留任母系任教,2002-03兼任系主任。曾赴美國普渡大學(1990-91)、國家標準技術局(2003-04)及馬里蘭大學(2004)進修研究。專長研究領域為複合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海洋結構、奈米力學和材料科學,發表國內外期刊論文數10篇,曾任台大與工研院合設奈米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接受澎科大前校長陳正男邀請,借調回澎科大服務,並接任副校長。
在澎科大副校長任內,林輝政積極促成與台大合作「跨領域科技教育平台計畫」,開設「奈米生物技術」等遠距教學課程,供學生選修。此次如願回鄉服務,他表示將強力整合現有海洋資源暨工程學院、觀光休閒學院與人文管理學院,發揮地方特色並注重實務教育,朝向「教學型、社區型、精緻型」科技大學發展為。
圖説:
圖1:古源光校長以推展高等技職教育為治校理念。(提供 / 屏科大校長室)
圖2:朱宗慶校長行政歷練豐富,將引領北藝大邁入新里程。(提供 / 北藝大校長室)
圖3:林輝政校長返鄉服務,將致力於發揮澎湖人文與自然特色。(提供 / 林輝政)
10位台大人獲選為第26屆中研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今年7月選出第26屆院士,15位當選人中有10位台大校友,茲將其簡歷及學術事蹟簡述如下(資料提供/中研院秘書室):
數理科學組
⬛ 劉必治/1954電機系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分別在1956、1960年取得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 M.E.E.及D.E.E.學位。學成後先後服務於Western Electric Co.(1954-56)、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1959-62),1962年進入普大,1969年升任教授,1994-1997年兼任系主任。
劉院士專長為信號處理及多媒體技術,曾獲得之重要學術榮譽有: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enior Postdoctoral Fellow(1970)、IEEE Fellow(1972)、Centennial Medal(1984)、Millennium Medal(2000)、the ASSP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1985)及the Society Award(2000)等。
⬛ 陳守信/1956物理系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1958年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第一屆),1962年美國密西根大學核子科學系碩士,1964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學物理系博士,與諾貝爾獎得主B. N. Brockhouse教授從事博士論文研究。
陳院士專研中子、X光及雷射散射、複雜流體和軟物質科學,開創多項雷射散射及中子、X光散射分析理論,為世界公認最頂尖之散射研究專家。獲獎無數,早在1958-59年即獲國際原子能總署於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gonne National Lab頒授會士,2002年麻省理工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為美國物理學會及美國科學促進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會士。近年積極協助台灣參與國際中子源設施之使用規劃。
⬛ 朱時宜/1965化學系畢/美國堪薩斯大學化學系榮譽講座教授;Kansas Center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Computing中心主任
1968年台大化學碩士,1971年清大理論物理博士,1974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物理博士。1978年進入堪薩斯大學任教迄今。曾任該校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1992-96)中心主任。
朱院士專長於原子、分子及光學物理,獲多項學術榮譽,較重要者有: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Fellow(1980-84)、JILA Visiting Fellow(1984-85)、John Simon Guggenheim Fellow(1987-88)、Fellow,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1988)、Olin Petefish Award in the Basic Sciences(1988)等。目前亦擔任中研院原子及分子科學研究所諮詢委員(1996-)、國科會理論科學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2001-),為國家原子及分子研究提供諮詢及指導。
⬛ 陳力俊/1968物理系畢/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
1974年取得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1977年返台任教於清華大學迄今,1999-2005年間任工學院院長。
陳院士專長為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包括積體電路金屬薄膜材料與製程、金屬-半導體系統原子動力學、奈米材料製程與檢測、原子分辨顯微鏡學、非晶質半導體等,多年來致力相關研發並培育人才,對提升台灣於該領域之科技發展及學術地位貢獻卓著。曾獲教育部學術獎(1986)、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人員(2001)、亞洲太平洋先進材料學術院院士(1998)、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講座(1998-2003)、美國真空學會會士(2001)及教育部國家講座(1998-2001, 2001-2004)等多項榮譽。
⬛ 范良士/1970化工系畢/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及分子生物工程系講座教授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化工碩士(1973)及博士(1975),肯薩斯州立大學統計學碩士(1978)。1978年受聘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系,1994-2004年兼系主任,現為該校終身傑出講座教授及C. John Easton工程講座教授。
范院士在流體化床、多相流、粉粒體技術及粉體反應工程之研發成果極為卓出,擁有多項專利,如利用OSCAR程序於燃煤煙道器之潔淨的發明,可大幅節省能源支出。發表之學術論文超過200篇,擔任Powder Technology 之美國主編及多項重要期刊之顧問編輯,獲30多個國際性組織或大學榮譽,2001年膺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曾多次回台指導國內學界及業界先進技術。
⬛ 莊炳湟/1973電機工程系畢/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機及計算機工程系摩托羅拉基金會講座教授(2002-)
1977年赴美進修,於1978及1981年分別取得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碩、博士。參與貝爾實驗室多年,主持聲波與語音、多媒體科技(Director, Avaya Labs, 2001-2002)等研究。
莊院士專長於電子通信科學與資訊處理,著有專書及超過20項專利。獲產學界多項肯定,包括電機電子工程學院(IEEE)院士(1991)、電機電子工程學院(IEEE)學術成就獎(1998)、貝爾實驗室(Bell Labs)院士(1999)及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院士(2004)等。參與我國工研院技術顧問組(TAC)評估電子所及電通所研究計畫多年,亦長期指導交通部電信研究所與貝爾實驗室交流,促進人才培養,已有兩人獲IEEE最佳論文獎。
生命科學組
⬛ 莊德茂/1966藥學系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衛生研究院分子神經生物學主任
1971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1971-73年間在美國羅氏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跟隨Dr. Herbert Weissbach做博士後研究。其後進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服務,於1992年升任Section on Molecular Neurobiology主任。
莊院士鑽研神經藥理學、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的神經生物學,成就卓著,1997年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獎(NIH Director’s Award)、2002年獲NARSAD(National Alliance for Research on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on)傑出研究獎。指導及訓練40多位博士後學者,遍及世界各大學及學術機構。目前為我國家衛生研究院(NHRI)院外學術審查委員(1993-)、院內精神健康及藥物濫用組的遴選及諮詢委員(1996-)。
⬛ 姚孟肇/1971動物系畢/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美國紐約州羅撤斯特大學生物系博士(1975)。歷任耶魯大學生物系博士後研究員(1975-78)、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生物系助教授及副教授(1978-86)、華盛頓州華盛頓大學遺傳系訪問學者(1985-86)及生物系兼任教授(1986-2007.02)、佛瑞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基礎科學組研究員(1986-2007.02),2004年回台出掌中研院分生所。
姚院士運用分子生物方法研究染色體結構與功能、核仁功能、基因體不穩定性,近年利用四膜蟲探究細胞分化過程中DNA之重組複製,以及其他影響真核生物基因組完整性與傳遞過程,可望運用在人體細胞之分化、癌變及老化之現象探討。其傑出成就深獲國際肯定,2005年美國科學促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授與fellow榮銜。
⬛ 楊泮池/1979醫學系畢/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附設醫院副院長
1990年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1980年進入台大醫學院內科服務迄今,1999年起為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2004年起兼任台大醫院副院長。
楊院士專長為內科學、胸腔醫學、重症醫學、癌症醫學、分子生物學及超音波學等。於基因體研究擔任多項重要職務,包括台大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執行秘書(2002-)、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微陣列核心實驗室負責人(2002-)、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肺癌組召集人(與吳成文院士共同擔任, 2004-)及台大國家級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主任(2005-)等。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4-95, 1996-97, 1998-99)、中華民國第十大傑出青年(1993)、教育部學術獎(2002)等多項榮譽。
⬛ 陳培哲/1981醫學系畢/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
1986年取得美國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博士。1987年起進入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任副教授,1992年擔任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1993年升任教授,2003起兼任所長,2001-2003年間為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
陳院士專長肝炎病毒學、消化醫學、癌症基因體研究,在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癌症(肝癌)基因體研究、臨床肝病之試驗與治療等卓有成果,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0-1996)、SCBA肝炎研究論文獎(1992)、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1992)、教育部學術獎(1996)、中研院國家研究精英講座(生物組, 1999)、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la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2001-2005)等多項學術獎勵。
圖説:
圖1:劉必治院士。(提供/中研院秘書室)
圖2:陳守信院士。(提供/陳守信)
圖3:朱時宜院士。(提供/朱時宜)
圖4:陳力俊院士。(提供/陳力俊)
圖5:范良士院士。(提供/范良士)
圖6:莊炳湟院士。(提供/莊炳湟)
圖7:莊德茂院士。(提供/莊德茂)
圖8:姚孟肇院士。(提供/姚孟肇)
圖9:楊泮池院士。(提供/楊泮池)
圖10:陳培哲院士。(提供/陳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