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初中與高中的歲月裏,我曾遇到許多誨人不倦的師長,令人永誌難忘。大學四年裏,也有幸遇到不少令我衷心敬佩的教授,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李兆萱老師了。
我於民國48年通過大學聯考,進入台大法學院商學系會計銀行組就讀,大一的初等會計就是李老師教的。她上課時態度嚴肅,教學認真,課後卻慈祥、和藹又可親。初會每周三小時正課,李老師本可一氣呵成,省時省事,但是為了顧全教學效果,她刻意把課程安排在周三的三、四兩節與周四的第四節。下完課,同學們蜂擁而上,把她團團圍住,爭相提問。老師逐一解答,從來沒有顯露不耐的神情。學生問完問題,老師會去教授休息室少憩,我通常在此時段單獨向她請益。其實,我應在教室與大夥一起發問,不該占用老師的休息時間,可是老師從無不悅。有時我在家讀書,發現重大疑難,則會騎單車到青田街老師府上打擾。沒有事先約定,就直闖老師家門,這是很不禮貌的事。有時是白天,有時是傍晚,有時甚至是周末。老師不論如何勞累繁忙,總是敞開心扉接待我。我與老師在一起,如沐春風。日子久了,與李家的女公子也熟了,她叫我「會計迷」。可惜日後我未能繼續在會計領域下功夫,不無遺憾。
除了正課,還有三小時實習。實習地點在法學院大禮堂,時間則安排於周一下午。為了每次實習,同學們事先要做許多演練,然後利用周一上午的時間,結伴至總區圖書館研究討論。由於大家相互請教學習,非常熱絡,使我與班上北一女畢業的同學,很快打成一片。
第一位讓我心儀的是盧雪香。不過她很成熟老練,深怕我受到傷害,所以不斷提醒我:「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但不要涉及男女情愛。」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你太純潔了。」大一結束後,雪香就去了香港,然後轉往美國,在新大陸結婚育女,落地生根。幾十年來,我們都是藉聖誕卡來維繫這一份純真的同窗之誼。2004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雪香代表美國國會圖書館來台參訪,我還邀她來家便餐。內子與她初次見面,但一見如故。
第二位令我傾心的女孩是龍安妮,她也是北一女畢業的高材生,當時還是台大女排校隊的隊長。好幾次我們整日在圖書館做會計習題,午、晚兩餐都去台大正門對面的粵菜館解決。有一天,安妮突然說要跟我談談正經的事。我一臉茫然,聽她道:「同年級的男女是不宜談感情的。」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男生大學畢業後要服役一年,再去美國打工、讀書、就業,等到奮鬥稍有成就,已近30。男生結婚可早可遲,不受年齡限制,女生過了適婚年齡,歲月不饒人,青春難再。」我聽後誤以為她以此作為藉口,婉拒我的情意,多年後方知她所言不虛。畢業前夕,安妮在家中舉辦惜別舞會,曲終人散,我們互道珍重。從此,我們無緣再見,也不知她日後情歸何處!
有了兩次經驗,使我對於在台大校園結交女友,失去信心,也缺乏興趣,所以大二、大三以及大四的感情生活,都交了白卷。雖然沒有知心的女友,但是大學生活還是相當充實,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文,為日後留學美國鋪路。如有閒暇,就與三五知己打籃球、練體力,預做受軍訓、服兵役的準備。
大三那年,李老師要我擔任大一初會的助理(就是助教的助手)。雖然每月只有新台幣120元的津貼,可是這是一項榮譽性的工作,所以我還是高興地接受了。記得那班女生特別多,而且聰明、漂亮又大方,可是由於角色的不同,我不敢與她們有任何課外的接觸,免得李老師怪我假公濟私,破壞助理形象。
有一次批改期中考試的試卷,助教負責計算題,我改選擇題。等到發還學生前,李老師抽查發現我錯誤百出,就把我叫到她家中,準備痛斥一頓。我當時深感納悶,心想怎麼可能改錯這麼多題呢?結果找出試題原稿、標準答案及學生所用試題,一番對照之後,我的標準答案係根據試題原稿而制定,學生所用試題係打字小姐錯置次序的版本。原來她漏打第二題,那時沒有電腦可以即時調整,她乃自做主張將其改列最後一題,難怪與標準答案不能配合。我仔細解釋給老師聽,她才不再生氣。我隨即將試卷重改一遍,結束了一場誤會。
大四那年,李老師在夜間部開授會計學,當時沒有助教名額,只好由日間部高年級生以助理名義代行助教工作,李老師又找到了我。我那時可以獨當一面,不再是助教的助手了。夜間部招收的男生必須服完兵役,女生也都是金融事業的在職人員,所以他們年紀均比我略長。不過他們都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對我相當尊重,言行頗有分寸。男生背後用台語叫我「煙斗少年郎」,意思是「英俊的年輕人」,女生背後叫我「小老師」。那一年,我已認真想到將來留學歸國、再返台大任教的可行性。
畢業後,在空軍服預官役一年。期間常到老師家打擾,因為要請她寫介紹信,以便申請國外研究所,當然也希望聆聽老師在選擇主修領域方面的意見。
民國54年,飄洋過海前往美國,一去就是5年,打工、入學、讀書、謀職、結婚,馬不停蹄,除了每年的聖誕卡外,與李老師幾乎斷了往來。
回國以後,先在台北IBM任職,翌年返母系服務。正準備多向老師請益,但是師丈沈亦珍先生在香港工作,老師往來於港台之間,使我無法常與她見面。老師於62年暑期,退休赴港。離台前,我請老師來家吃飯,還陪她打了四圈衛生麻將。沈先生過世後,老師移居美國。
以後幾十年裏,她從美國回台時,各班同學爭相與她聚會,她一定要同學通知我,邀我參加。承蒙她屢次垂詢我的生活及工作,言談中流露出無限的關愛,我則思潮起伏,感觸萬千。當我擔任母系系主任時,我覺得無法敦聘像李老師一般的名師來系任教,深感愧疚。當我從事黨務政治工作時,常感「學非所用」與「用非所學」。後來做了9年的考試委員,主持了7次會計師高考,並協調考選部、會計師公會及知名大學會計教授修改會計師考試制度,同時也在台大管理學院開授財務會計,總算為會計界略盡棉薄。如今,我已退出杏壇與政壇,我的學業和事業都告一段落。但是,想到數十年來,對國家、對社會、對母校既無建樹,亦乏貢獻,愧對恩師期許,常不自覺熱淚盈眶。
欣逢恩師百齡華誕,有感師恩浩蕩,山高水長,乃就記憶所及,略述往事數端,為恩師壽。(本文原作於2005年底,2006年7月修稿)
洪文湘小檔案
學歷:台大商學系會計銀行組畢業(1963)
美國休士頓大學管理碩士
經歷:美國Marathon石油公司程式設計師
美國IBM公司制度工程師
台大大商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商學研究所所長
考試院第八屆、第九屆考試委員
圖説:
圖1:2005年台大商學系系友在洛杉磯為李兆萱教授慶生。
圖2:作者(前排左4)初為人師,與學生攝於舊普通教室前。(1970年9月)
圖3:1976年10月,法學院研究大樓啟用典禮,作者(左5)與院長姚淇清(左6)及同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