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藥學校友會慶祝教師節登山活動 風雨無阻 活力奔騰
9月26晨間六點十分,臺大藥學校友會舉行的登山活動,原因颱風攪局,宣告取消。
當天集合時間七點半,藥學校友會理事長方承猷先生、景康基金會董事長許章賢先生、藥學系陳基旺主任等四十餘名師生、校友仍冒著風雨,前往集合地點,準備攀登四獸山九五鋒。
一行人顧不得強大風雨,浩浩蕩蕩向目的地邁進,許多年近古稀的校友體力、毅力更不輸年輕人,打頭陣登峰。約莫十一點,所有參與人員登上峰頂九五鋒,並拍照留念,劃下完美的句點。(文•圖/臺大藥學校友會)
■校慶有感-發揚“台橄校友”運動精神
“臺大橄欖球隊”創立至今已有五十八年,這五十八年來培養出無數球友,於今不但在學術上卓有成就,更將球場上的運動家精神,轉為貢獻國家社會的力量。環顧全國,體育界中由老師與校友長期合作,不斷地培育在校生幼苗,鍛鍊成為人才棟樑者,唯有“臺大橄欖球隊”而已。
臺大橄欖球隊是臺大最具代表性的球隊。除歷史悠久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球隊所具有的臺大精神,包括:(1)強烈的榮譽感;(2)刻苦奮鬥的精神;(3)團體精神與歸屬感。時值2004年校慶,回想昔日母校及各界校友的培育之恩豈能忘懷?我們自當秉著回饋之心,承續“台橄校友”的精神,發揚母校「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校訓。(文•圖/郭炳才/臺大橄欖球隊校友會會長。土木系畢。)
會長郭炳才與辜振甫理事長(右)合影。
■玉山攻頂、阿里山旅遊歷險記
「玉山攀頂」是我接理事長以來一個小小心願,抱著「最“高”學府畢業應該攀登臺灣最高山」的信念,開始籌畫。打聽到時報旅遊的玉山行不需自背炊具、睡袋,只需輕裝。因此在湊足了15人後,於7月6日出發。但好事多磨!第二次才幸運中籤,卻因七二水災,玉山封山兩週。延至8月22日出發。
七夕情人節在奮起湖
當天正好是七夕情人節,聽說當地奮起湖的便當很出名。我因為老婆同行,而被揶揄是帶了“便當”前來。但七夕情人節和老婆情人在奮起湖反而是美事一樁。因此,原本住宿四人房,我則自行“斥資開房間”。
奮起湖本身是個觀光小鎮,除了有百年老街,街上販售著民俗禮品、古早味特產,如奮起湖火車便當、火車餅、檜木屐等外,阿里山的古火車頭不亞於溪頭的清翠竹林,古木參天的古道、百年楠木林、神社遺址─不動明王墓,乃至奮起湖車站,皆具特色。
第二天一早,嚮導竟捎來壞消息─今晨5點半已發布艾利颱風的海上警報,因此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緊急封山,排雲山莊已謝絕入宿。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尤其是奮起湖當時還是晴空萬里,怎麼看都不像會有颱風……。
後來有了共識:玉山登頂不成改去阿里山、排雲山莊住不成改宿櫻花山莊,費用也乾坤大挪移的給打平了。
阿里山森林鐵道是世界少有的三條高山森林鐵道之一,美中不足的是小火車頭改得太現代化了。相形之下,三十年前臺大的畢業旅行,男同學們各顯神通地爬到火車頭上的團體照,如今只有高唱「往事只能回味」。
登山鐵道減分、神木群加分
我大學時來過阿里山兩次,但印象中只有神木、姐妹潭、日出、雲海,這次才算真正領略到阿里山之美。
在嚮導的解說下,梅園、受鎮宮、玄天上帝蝴蝶神相、千歲松、光武檜、三代木、象鼻木、龍鳳配、永結同心、慈雲寺鐘樓、樹靈塔等等景點,莫不美不勝收。
其中神木區的神木群,真的壯觀得令人稱奇。樹齡900歲的在此只能自稱小老弟,兩千年以上才夠瞧的神木群高4、50公尺,寬可達15公尺,使得當年日本人看到傻眼,不禁高呼「萬歲」,因此也稱為「萬歲檜」(後更名為「千歲檜」)。此外,當年日本人還砍伐了不少紅檜神木,運回日本作神社的大鳥居(即神社前的二株大門柱),今天東京著名的明治神宮大鳥居即“取材”自咱們阿里山這片紅檜森林。
男士合力推擋道巨木
第三天,因知台北已風雨交加,所以一早吃完早餐,7點隨即發車北返。遊覽車一路開去,有一些小樹倒下,小石頭則沿路當道。正當我慶幸只是小樹、小石頭的時候,就遇到了大樹倒在路中央。這時,外頭雖然下著大雨,但為了趕路,所以車上十幾二十個男士全下車去,在「一二三、一二三」的口令聲中將大樹給移開。活了50多歲,下車推樹清路還是頭一遭,老婆也沒得閒,她冒雨為我們拍下這難得的歷史鏡頭。
在「一二三、一二三」的推大樹情境,沿路上演三次之後,終於離開奮起湖。快到達石桌之際,前方竟傳來幾顆巨石滾下擋道,這下可不是全車的人下車就可推得動的,工程人員說要二、三個小時。
11點多,前方又傳來消息說道路損毀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可能要到下午5點才能通車。
急中生智換搭接駁車
家住高雄的胡仔,發揮了地頭蛇藏路的功能,他建議我們另換小車接駁,改由小道趕路回嘉義市區。
接駁車繞道的小路,路面一片泥濘,不過至少不必再下車清除路障。有時經過路旁一片竹林,車頂因碰到倒垂的竹子而嘎嘎作響。途中也有小路障,不過運氣還算不錯,有修復工程車開道,十多分鐘後就再上路了。一個多小時後駛近交流道,再換乘大型遊覽車回台北。
革命情感,玉山攀頂明年再來
嘉義高速路上意外地風平浪靜,我們一行人卻像劫後餘生,每人臉上滿是驚恐過後的喜悅。對玉山,這臺灣的最高峰,我始終抱持著敬畏之心,「攻頂」是旅行社的宣傳手法,而我始終謙卑地以「攀頂」稱之,良有以也。另一方面,眾家兄弟歷險歸來,也早已培養出革命情感,大夥相約,明年原班人馬再來。(文‧圖/賴山水/臺大校友工商聯誼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