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臺大創校七十五週年。作為一個台灣最具歷史的現代大學,臺大有著最深切的自我要求,即進入世界一百大之列;在校慶日,陳校長維昭檢視過去幾年的施為,告訴大家臺大正朝向目標努力。

謝博生教授於醫學院院長任內致力於推動醫師養成教育中科技與人文的整合。在後SARS時代,謝教授再次強調應擴大改革,並提出重視態度教育和醫療面談等課程的務實作法。

婦女、民權及環境是本世紀最受關注的三大社會運動。黃長玲老師研究婦女參政制度設計的變遷,指出台灣應從兩性平等之落實及選舉制度的改善,建立真正的兩性平權。

作為臺大最年輕的一個系所,戲劇系展現了無窮的青春活力,現在這個表演藝術的小種苗最需要的是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系主任林鶴宜教授借本刊一隅,籲校友給予支持。

藥學系舉辦五十週年系慶,同時也為創系元老孫雲燾教授祝壽,孫教授高齡91,可是比臺大還年長。

臺大橄欖球隊創辦自臺北帝大時期,堪稱臺大最“老”的一支運動代表隊。不論是在場內鏖戰,還是在場外吶喊,對許許多多臺大人而言,當年的酸甜苦辣於今都化為永恆的回憶。

本期「我的青春記事」專欄邀請了鄭清文、張文亮及吳東傑三位校友與您分享臺大生活。知名作家鄭清文先生以戲謔的筆調回溯他當時修課的情形,文末強調在臺大,人、閱讀與思考所形成的自由、自重,就是臺大可貴的校風。

生工系教授張文亮文采幽默,在「擁抱布袋蓮的日子」一文,充份展露出他對探索知識之樂在其中,日後走上研究之路乃是必然。下回在校園裏不期而遇,可得改稱他「布袋蓮王子」了。

只要提起汞污泥事件,就會聯想到當年獨力與財團對峙的吳東傑,當很多五年級生終日庸碌為五子登科時,他和他所領導的NGO-綠色陣線,一直在為臺灣環境保育奉獻心力;雖然也曾懷疑自己的堅持與能耐,但憑興趣以及對未來的憧憬,「瘋狂倒地」也罷、或有朝一日終於「繁花再生」,他就是“撩”下去。